(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及名言警句。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孔子身长九尺六寸(约191.136厘米),被称为“长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学习方法等。《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质朴。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作品简介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礼仪僭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知识链接——语录体
读清字音
论语(
)不愠(
)吾(
)
三省(
)逾矩(
)罔(
)
殆(
)箪食(
)好之(
)
乐之(
)曲肱(
)笃志(
)
如斯夫(
)
lún
yùn
wú
xǐng
yú
wǎng
dài
hào
dān
lè
gōng
dǔ
fú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通假字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古今异义
1.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一词多义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wèi,介词,替,给
wéi,动词,担任,充当
3.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4.其
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一词多义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代词,这种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词类活用
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入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做到“三省吾身”,我们才会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和求学方面都得到提高。
整体感知
2.从第3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谈启示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步一步提升自己。
整体感知
3.第4章中的“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孔子强调了什么?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关系,在孔子看来,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恩考。“知新”才是关键。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知新”。
整体感知
4.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整体感知
5.第6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望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这一章主要写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寥寥几句,就塑造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整体感知
6.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你联系实际,说说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
孔子认为,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诱惑,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孔子的话为原则,以“义”为先,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整体感知
7.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整体感知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合作探究
不能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合作探究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文章主旨
本文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更富有感染力。且本文语言极富概括性,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仅九字,便将颜回的清贫状态概括了出来。
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概括性
文本特色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意含蓄,富有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启示作用。
隽永含蓄,富有哲理
文本特色
1.文中阐述了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
诗词填空
2.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谢谢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文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文言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弄懂基本意思,并背诵默写。
2.读后得到的启发和教益。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四书五经”,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三、作品简介——《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学习方法等。《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质朴。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四、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礼仪僭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五、知识链接——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六、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一词多义
1.知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充当)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4.其
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三)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今义:亭子)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四)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七、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生字、生词下作记号。读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八、品读课文
再次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入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好处。
明确: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做到“三省吾身”,我们才会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和求学方面都得到提高。
2.从第3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谈启示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步一步提升自己。
3.第4章中的“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孔子强调了什么?
明确:“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关系,在孔子看来,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恩考。“知新”才是关键。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知新”
4.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明确: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5.第6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望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明确:这一章主要写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寥寥几句,就塑造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6.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你联系实际,说说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
明确:孔子认为,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诱惑,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孔子的话为原则,以“义”为先,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7.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九、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明确: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十、本文主旨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十一、文本特色
1.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概括性
本文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更富有感染力。且本文语言极富概括性,如“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仅九字,便将颜回的淸贫状态概括了出来。
2.隽永含蓄,富有哲理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意含蓄,富有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启示作用。
诗词填空
1.文中阐述了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