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1

文档属性

名称 留取丹心照汗青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2 16: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一、检验字词积累情况
给下列字词注意
煌煌( ) 戕( )灭
葵藿( ) 聒( )噪
戏谑( ) 缧( )绁( )
攘( )袂( ) 夙( )昔
煌煌(huáng) 戕(qiāng)灭 葵藿(huò) 聒(guō)噪
戏谑(xuè) 缧(léi)绁(xiè) 攘(rǎng)袂(mèi) 夙(sù)昔
解释下面的词语:
黄钟大吕
笔走龙蛇
摧枯拉朽
撒手锏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撒手锏:(也作杀手锏)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
二、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情况:这篇文章分成三部分,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1)被俘
(2)诱降失败
(3)创作《正气歌》)
2、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
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
1283年被元朝皇帝杀害。
按时间顺序。
三、具体分析,深入探讨
1、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2、 ①读的时候体会到什么?
②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③记叙、议论、抒情这三者能否截然分开?从哪可以看出?
悲壮
记叙、议论、抒情
三者不能截然分开,文中把文天祥的死写得很有诗意,这是语言的魅力。不带抒情的叙述,只告诉人们事实、结果和作用,本文是评传,与《“布衣总统”孙中山》相比,加入了作者的感彩,以情造文,更能吸引人。
3、第二段:如何理解第二句话?大家对《过零丁洋》这首诗怎样理解?
本来学而优则仕,但他面对的是一个没有骨气的朝廷,“干戈寥落四周星”没有支持者,只能孤军奋战。但是他无法力挽狂澜。“风飘絮”写出他自身难以保全。“萍”本来无根,再加上雨,处境非常艰难。“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是一个难得的对偶句,地名对地名,感叹对感叹。“惶恐滩”:江西太守失败时经过此地到达福建。“零丁”:包括他个人的身世、家庭遭遇和国家的命运前途。诗歌到此非常悲苦,但是值得人称道的是后两句又扬了起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第三段:如何理解课后第一题?
背景介绍:文天祥当时的确想死,他服用了冰片,但不知是量不足还是怎样,在昏迷中就被捕了。
大家齐读“且慢”至该段完,思考:为什么说他的使命还未完成,他的使命是什么?
至此文天祥是可以“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了,他已完成在尘世的使命。
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表现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作为杰出的榜样代代相传。
5、作者对文天祥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文中第二部分在描写文天祥与劝降者的对话之前,都有一番评价,请找出来并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诱降并非想从肉体上将一个人杀死,而是杀死一个人的灵魂,诱降比杀头的考验更加严峻。南宋的左相投降了,南宋的皇帝也投降了,投降就可免一死,投降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是面对这些引诱,文天祥头也不低一下,可见他的伟大,他所做的并非寻常人能做得到。
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武林高手武功再好,也有自己的命门,对于人来说,一个人的命门可以是功名利禄、爱财、惜命、亲情等等。如果文天祥没有超人的意志,那么他在那样的情况下,灵魂就会被扭曲。
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谁是葵藿、铁石?谁是狗尾巴草、秽土?
文天祥——葵藿(对宋朝忠诚谒慕)、铁石(坚贞不屈)
留梦炎——狗尾巴草(随风摇摆,卖国求荣)、秽土(污秽不堪,遗臭万年)
两个反问句、两组比喻,对比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留梦炎等的卖国投降行径,突出文天祥的崇高形象。
6、列出诱降的四个人物:
留梦炎
赵显
阿合马
孛罗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中元人诱降过程中的对话,从这些语言描写中,看一看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先由两位同学各扮演文天祥和留梦炎读文中第44页最后一段开始。
①留梦炎失败了,赵显出场,元人利用赵显是抓住了文天祥的哪个弱点?
忠君
②那文天祥没听劝降,是不是不忠君的表现呢?
不,正好相反,他捍卫了君主的形象,没有使君主劝说臣子变节,这也是忠君的一种表现,这里文天祥采取的策略是“先发制人”。
天祥坚持誓死不降只是忠君吗?
不是,除了忠君外,他觉得更应坚持的是民族气节,是爱国主义精神,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忠君。
③阿合马诱降,请两个同学演绎。朗读阿合马与文天祥的对话(第46页)
阿合马诱降,有的是威,那文天祥又是怎样对付的呢?
泰然处之
④孛罗劝降分角色朗读。(第47页)
评价:
是一位有着金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坚守节操,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任凭元人威逼利诱,也丝毫不能动摇他对国家的忠贞。
关汉卿曾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刻铜豌豆。”文天祥也是这样。
7、第三部分,齐读第二段。
①“这”指什么?
文天祥被囚禁
②为什么说文天祥被囚禁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又是一大骄傲?
灾难——他生命的光芒被扼杀。骄傲——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生命的光芒被扼杀是个人悲剧。为什么说是人类的灾难呢?(提示:对人类来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即他被囚禁丧失了什么?)
自由
大家思考: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是他不被囚禁,他会做出些什么?
首先把文天祥看做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人来看,当时他:躯体——被囚禁,精神——遭屈辱,才华——受压抑。而遭受这些灾难并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乱世中,人性的那种恶造成的。他的这种磨难,对于人类来说,的确是灾难。
③为什么说是人类的骄傲,而不是文天祥的骄傲呢?
被囚禁,他的“人性的光辉”被大大激发出来,人性的光辉得以更好展现。
④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说:“说到文天祥的崇高人格,我们不能不想到他那些感天地、慑鬼神的诗篇。”那么,人格与诗篇有何关系?
诗篇也可以是人格的写照
⑤第三段后面为何写但丁、马可波罗?有什么作用?
证明磨难出诗人。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司马迁《报任安书》
屈原《离骚》,被放逐、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状况下。
杜甫《春望》,三吏三别。
陆游《示儿》。
普希金《致大海》(囚禁)。
谭嗣同《题狱中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声声慢》(夫死家亡国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凄凉。
小结:
许多传世名作都是在作者遭受极度的苦厄之后创作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他们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大家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遭受苦难、挫折或者委屈之后,特别有创作的欲望,并且写出来的文字都是真情流露,写得比平时好些呢?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一代政治家忽必烈一直努力地想要劝降,因为他十分了解文天祥的可贵——他不单单是一个才子状元,更是一代忠臣,一个不可多得的良臣。文天祥的品格使得敌对的首领都为他倾心,他越是不降,忽必烈就越能认识他的可贵,也就越想尽办法劝降。而文天祥不为所动。
由此可见,人生未必是一帆风顺就好,人有时候必须得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当你遇上挫折的时候不必抱怨,想想文天祥,想想那些饱经沧桑的诗人们,你会得到力量。
1.不死之心:
为中华民族更添浩然正气。
2.不屈之心: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3.正气之心:
满腔热血谱写《正气歌》。
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