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22: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密度
一、单选题
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 1∶2 B. 2∶1 C. 2∶9 D. 9∶2
2.在某装满氧气的钢瓶中,瓶内气体的密度为8kg/m3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
A. 2kg/m3 B. 4kg/m3 C. 6kg/m3 D. 8kg/m3
3.分别由a、b、c三种物质制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千克/立方米
C.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4.为了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丽首先用天平测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质量为33g,接着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拧开瓶盖,把这33g干玉米粒全部装进饮料瓶中(玉米粒短时间内吸水可忽略不计),再次拧上盖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为131g,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约为(
)
A. 0.92×103kg/m3 B. 1.1×103kg/m3 C. 1.2×103kg/m3 D. 11×103kg/m3
5.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

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A. 装有铁块的杯子 B. 装有铜块的杯子 C. 装有铅块的杯子 D. 无法判断
6.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
A. 大于0.9×103千克/米3 B. 小于0.9×103千克/米3 C. 等于0.9×103千克/米3 D. 无法判断
7.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

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

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

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2℃升到8℃的过程中,其密度(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一直变大 D. 保持不变
9.甲、乙、丙三只实心的铁球,若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体积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只球的密度相同 B. 甲球的密度最大 C. 丙球的密度最小 D. 无法确定哪只球的密度大
10.由ρ=m/V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 密度是物体的特性之一,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B. 1kg/m3=1.0×103g/cm3
C. 由公式ρ=
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12.航天员将地球上密度为5000kg/m
的物体带到月球上,若温度状态没有发生改变那么这个物体的密度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_。
14.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m/V,
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方法
实验器材
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适用范围

弹簧测力计
烧杯

∵m=G/g
V物=V浮=F浮/ρ水g
∴ρ水=m/V物=G
ρ水/F浮=F1ρ水/(F1-F2)
(1)
ρ物= 千克/米3
ρ物>ρ液

量筒
细铁丝

……
(2)
ρ= (用V1、V2、V3、ρ水表示)
……
ρ物<ρ液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的纯净瓶装水,其净含量为450ml。液态时瓶底是凹进的(如图甲),放入冰箱待水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如图乙)。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1)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
(3)请解释: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品只能放入冰箱冷藏室,而不能放入冰箱冷冻室?
四、实验探究题
16.下面是小叶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已知油的黏性强)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不必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序号)。测质量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是________。
(3)用上述步骤中测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已知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
【解答】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即:m甲:m乙=3:2;
体积之比为1∶3,即:V甲:V乙=1:3;
根据公式可知,
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分析】用去了“”其实指质量,但是氧气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计算剩余气体的密度即可。
【解答】设原来氧气的质量为m,那么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因为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所以气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即:;
解得:ρ'=2kg/m3。
故选A。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找到三种物质对应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三种的密度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
a的密度为:;
b的密度为:;
c的密度为:。
A.a物质的密度最小,故A错误;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千克/立方米,故B正确;
C.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故C错误;
D.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B
【解析】【分析】放入玉米粒后排开水的质量=水和瓶子的总质量+玉米粒的质量-溢出水后剩余水、玉米粒和瓶子的总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出玉米粒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玉米粒的密度即可。
【解答】玉米粒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128g+33g-131g=30g;
玉米粒的体积:;
玉米粒的密度:。
故选B。

5.【答案】
A
【解析】【分析】加入金属块后水的体积的增大量等于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确定三块金属的体积大小关系,进而确定水的体积的增大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公式确定哪杯水面上升最高。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等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因为
ρ铅>ρ铜>ρ铁

所以:V铅因为加入金属块后水的体积的增大量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所以水面增大的体积:△V铅<△V铜<△V铁;
根据公式可知,当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时,△V越大,△h越大;
因此水面升高的高度:△h铅<△h铜<△h铁;
故选A。
6.【答案】
A
【解析】【分析】(1)混合液体的总质量等于各种液体的质量之和,混合液体的体积等于各种液体的体积之和,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混合液体的密度;
(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
【解答】假设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不缩小,
那么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由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那么混合液体的密度肯定增大,即大于0.9×103kg/m3。
故选A。
7.【答案】
D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给出的三个体积,找到石块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
V1=V水











①;
V2=V水+V石







②;
V3=V水+V石+V球




③;
那么石块的体积V石=V3-V2;
那么石块的密度为:。
故选D。

8.【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可知,当物质质量不变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根据水的体积变化判断它的密度变化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当水的温度从2℃到8℃时,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但是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水的密度则先变大后变小,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虽然三个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但是它们的种类相同,因此密度相同。
故选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它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它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当体积不变时,质量越大,物质的密度越大;
(2)
1.0×103kg/m3=1g/cm3 ;
(3)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它的密度不同,可以据此鉴别物质种类。
【解答】A.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错误;

B.因为1.0×103kg/m3=1g/cm3

所以1kg/m3=1.0×10-3g/cm3

故B错误;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错误;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密度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物体的密度不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航天员把密度为5000kg/m3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如果温度状态不变,则这个物体的密度不变;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2:1
【解析】【分析】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盘质量相等,据此列出平衡关系式,再根据公式m=ρV计算物质的密度之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2m甲+m乙=m甲+3m乙;
化简得到:m甲=2m乙;
ρ甲V=2ρ乙V;
ρ甲=2ρ乙;
解得:ρ甲:ρ乙=2:1。
14.【答案】
3×103;(V2-V1)ρ水/(V3-V1)
【解析】【分析】(1)根据方法一中的思维过程,带入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即可;
(2)在量筒2中,物体在水面上漂浮,可利用量筒1和2的示数之差得到排开水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计算出物体的重力。在量筒3中,用针将物体顶入水中,则量筒1和3的示数之差就是它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即可。
【解答】(1)该物体的密度为:;
(2)根据左图和中图可知,该物体的重力G=F浮力=ρ水gV排=ρ水g(V2-V1);
根据左图和右图可知,该物体的体积为:V=V3-V1;
那么该物体的密度为:。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解:∵ρ=m/V
ρ1=1×103kg/m3=1g/cm3
∴m=ρ1V1=450cm3×1g/cm3=450g
(2)解:V2=m/ρ2=450g/0.9g/cm3=500cm3
V2-V1=500cm3-450cm3=50cm3
答:这瓶水的质量为450g,结冰后体积增大了50cm3。
(3)解:玻璃瓶装的饮品放入冷冻室会降温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因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体积变大,从而将瓶子胀破。
【解析】【分析】(1)已知水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m=ρ1V1计算这瓶水的质量;
(2)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根据V2=m/ρ2计算出冰的体积,再将冰和水的体积相减得到体积的增大值;
(3)根据(2)计算得到的结果分析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平衡螺母
(2)A;先大后小
(3)m1-m2/V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调平的步骤解答;
(2)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通常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接下来再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前后总质量之差就是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根据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分析解答。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那么没有必要的步骤是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故选A。
测量质量的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为:先大后小。
(3)
“山茶油”的质量为:m=m1-m2;
“山茶油”的密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