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
一、单选题
1.物质X可发生“X+碱→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
A. Mg B. CO2 C. KOH D. CaO
2.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 )
物质
用途
性质
A
二氧化碳
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氮气
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D
洗洁精
洗涤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A. A B. B C. C D. D
4.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 都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它们的溶液可用稀盐酸区分 D. 它们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 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6.实验室中常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这是利用了它的(
)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碱性 D. 腐蚀性
7.用石灰浆抹墙,日久变硬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分蒸发 B. 黏土结块 C. 熟石灰变成碳酸钙 D. 熟石灰变成生石灰
8.下列对氢氧化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 在农业上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C. 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D. 溶解度较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下列物质间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氢氧化铁和稀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C.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10.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
(
)
A. CuO B. CO2 C. CuSO4 D. HCl
11.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 硫酸铜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D. 稀盐酸
12. 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 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二、填空题
13.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
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
溶液呈中性)
(1)由甲图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呈________性。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14.认识物质有一定的方法。
例如,对碱类物质的认识,我们先对碱类中的________物质进行分析,用________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从物质的变化中________其性质,从物质的性质________其用途。
三、解答题
15.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看图分析:
(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乐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写出验证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由题意,物质X可发生“X+碱→盐+H2O”的反应,解答本题可采用代入验证法,结合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一些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不与碱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X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钾与碱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与碱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碱的反应现象、碱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现象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在鉴别物质选用试剂时出现的现象应当是不同的,难度不大,便于解答。
【解答】解:区别两种碱,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钠离子和钙离子上入手。
A、盐酸虽然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但是没有反应现象,没法鉴别,故A错误;
B、酚酞与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都是碱,没法鉴别,故B错误;
C、石蕊遇碱变蓝色,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都是碱,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没现象,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做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说法错误;
B、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D、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故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A、由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B、根据熟石灰的性质用途解答;
C、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解答;
D、根据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可知,两种不同的物质,其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它们都含有氢氧根,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碱的通性,但阳离子不同,则化学性质性质又存在差异。
【解答】A、因它们是两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差,故A错误;
B、两种物质都可中和酸,但氢氧化钙廉价易得,一般利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错误;
C、因两种物质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现象相同,则不能利用稀盐酸区分,故C错误;
D、因它们的水溶液都有氢氧根离子,则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来解答此题。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潮解,且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得到的溶液显碱性。
【解答】A、氢氧化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故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对皮肤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主要用于造纸、印染、炼油等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
A
【解析】【分析】做干燥剂就是要能够吸收水分或与水发生反应。
【解答】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易潮解,实验室中常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就是利用了它的这种吸收水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A正确。
故选:A
7.【答案】
C
【解析】【分析】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日久变硬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和水。
【解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跟空气里的CO2不断接触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水,所以“出汗”,同时生成碳酸钙,所以变硬。
故答案为:C
8.【答案】
D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钙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能与指示剂、酸、盐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因为其碱性不强,且易于获取,因此在农业上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3)解题时需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比较反常的。
【解答】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农业上常用它中和酸性土壤;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aC12和H2O,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正确。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解答】
A、氢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氢氧化铁溶解,溶液变黄,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但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
A
【解析】【解答】A.氧化铜不溶于水,形不成溶液,所以不能与碱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烧碱溶解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错误;
C.烧碱溶液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
D.烧碱溶液可以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碱溶液的化学性质,可知道,氧化铜不能和烧碱溶液反应.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于硫酸铜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很明显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现象很明显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复分解发生的条件,氯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的现象.故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进行判断,它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
12.【答案】
C
【解析】【解答】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成碳酸钠,碳酸钠和少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也不会出现气泡,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色,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故C正确;
D、氢氧化钡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色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色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钡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3.【答案】
(1)碱
(2)部分变质
(3)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及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说明甲溶液呈碱性;
(2)加入足量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并将碳酸钠除去,再向上层清液中加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但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钡反应,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
故答案为:(1)碱;(2)部分变质;(3)
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
。
14.【答案】
典型;对比实验;归纳;推测
【解析】【分析】根据认识物质的方法及学习化学的方法分析。
【解答】
对碱类物质的认识,先对碱类中的典型物质进行分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从物质的变化中归纳性质,从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用途。
故答案为:典型、对比实验、归纳、推测。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氯化钠、氯化铁
(2)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在盐酸和氯化铁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故开始溶液质量增加,当盐酸完全反应以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根据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氧化铁质量差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b点时,出现拐点,说明此时盐酸全部参加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没参加反应的氯化铁;(2)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开始时溶液质量在增加;当盐酸消耗尽,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3+3NaOH=Fe(OH)3↓+3NaCl
120
107
所以溶液质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不溶于开始明显,当氯化铁全部参加反应,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又开始明显,所以其图象为:
.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装置甲中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2)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装置甲中锥形瓶内的溶液沿导管进入装置乙的锥形瓶中,并生成白色沉淀
(3)不能,蓝色沉淀可能是Na2CO3与CuSO4反应生成的CuCO3
【解析】【分析】(1)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钡溶液中呈现红色。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钡和水,此时溶液呈中性,因此无色酚酞试液又变为无色;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那么乙容器内气压减小。当打开弹簧夹时,左边甲容器中的氢氧化钡溶液会被吸入乙中,与其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3)碳酸铜和氢氧化铜都是蓝色沉淀,因此仅凭借颜色无法确定沉淀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还是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碳酸铜沉淀。
【解答】(1)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装置甲中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红色变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写出验证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装置甲中锥形瓶内的溶液沿导管进入装置乙的锥形瓶中,并生成白色沉淀。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理由是:蓝色沉淀可能是Na2CO3与CuSO4反应生成的Cu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