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说它可能是酒精,于是打开瓶塞闻气味。对于“打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设计方案 D. 收集证据
2.小米同学想知道“硬币”是否是铁制成的,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3.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果真发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
对于以上划线部分这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获取事实和证据 C. 设计实验方案 D. 建立猜想和假设
4.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竹林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小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测和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获取事实与证据
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④③②⑥⑤① B. ③④⑥①②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④⑥⑤③②①
7.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当科学家 C. 提高智商 D. 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
8.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山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作出解释
9.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过程(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10.用金属框拉出一个肥皂泡,小科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于是,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拉肥皂泡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就“逐一进行拉肥皂泡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1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12.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是什么物质,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 B.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合作与交流
二、填空题
13.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号表示)。
14.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墨墨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________
(2)步骤____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3)该探究的结论是________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属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
15.探究实验一般都需要设置对照,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一变量原则.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明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I.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
质疑
和研究。
【解答】打开无色液体,闻气味,是为了获得相关的现象,属于收集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的: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验证→解释与结论→交流与评价→拓展与迁移,一般来说,在以上各步骤中,实验验证是中心环节。
【解答】同学认为“硬币”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若是磁铁能够吸住,说明硬币是铁制成的,因此“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获取事实和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
【解答】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
这是提出问题;
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果真发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是获取事实和证据;
故选B。
4.【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分析评价、合作交流。
【解答】在探究中小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即可。
【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与猜想→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获取事实与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检验与评价)→报告与交流(合作与交流),故合理的顺序为④③②⑥⑤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知识点。
【解答】
A、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顺序为④③②⑥⑤①,A符合题意。
B、正确排列顺序第一步为提出问题也就是④,B不符合题意。
C、正确排列顺序第一步为提出问题也就是④,C不符合题意。
D、正确排列顺序第一步为提出问题也就是④,第二步是建立猜测和假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
A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故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
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环节,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这是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解答】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因为是猜测,可能是什么什么的原因造成的(引起的),均为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故答案为:B
9.【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应属于科学探究的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解答】小科
“逐一进行拉肥皂泡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这一环节,是小科收集证据的过程。
故答案为:C。
11.【答案】
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
【解答】对于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假设;
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获取事实与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环节。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④③②⑥⑤①
(2)③;⑥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环节.
【解答】(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顺序为④③②⑥⑤①;(2)王老师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是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获取事实与证据.
14.【答案】
(1)作出假设
(2)乙
(3)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
(4)①②③④
【解析】【分析】本题以“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认识.解此题从作出假设,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切入.科学探究考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的判断.
【解答】解:(1)作出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微量黄樟素,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的组作为实验组,喂正常食物的组作为对照组,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若实验组的老鼠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若实验组的老鼠没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常用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
三、解答题
15.【答案】
单一变量原则就是在两组对照实验中只保留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也就是你所要探究的因素.如:我们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设置的变量就是温度.
【解析】【分析】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二者实验现象的不同就不能确定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
【解答】解: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如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对照组处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实验组处于低温或高温环境条件下,其余条件两组相同且适于霉菌的生长与繁殖.
故答案为:单一变量原则就是在两组对照实验中只保留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也就是你所要探究的因素.如:我们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设置的变量就是温度.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解答】(1)小明对妈妈的想法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提出自己的问题:“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盆不放蛋壳,乙盆放蛋壳,植株弱小、叶色变黄,乙盆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因此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