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22: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温的控制
一、单选题
1.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5
A.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2.小科学习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进行了以下归纳,其中不恰当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C. 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D.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3.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
)
A. 36℃ B. 37℃ C. 38℃ D. 40℃
4.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他的体温在bc段变化时,他的皮肤最有可能是(

A.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B. 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 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5.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 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 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 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6.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现象,这是由于(
)
A. 骨骼肌发生痉挛,体内产热太多 B. 皮肤血管多数扩张,血流量过大
C. 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导致体温升高 D. 汗液分泌太多,导致体内失水
7.小明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
A. [虎]头[蛇]尾 B. [鹬][蚌]相争 C. [蛛]丝[马]迹 D. [鸡][犬]不宁
8.当气温上升到35
℃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
A. 直接散热 B. 血液循环散热 C. 汗液蒸发散热 D. 骨骼肌颤抖散热
9.下列动物体温恒定的是(

A. 鲫鱼 B. 青蛙 C. 龟 D. 鼠
10.下列哪种动物是恒温动物(

A. 鲸鱼 B. 鳄鱼 C. 娃娃鱼 D. 章鱼
11.下列哪项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
A. 口腔温度 B. 腋窝温度 C. 直肠温度 D. ABC都是
12.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进行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
A. 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差 B. 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
C. 避免早产儿被病菌感染 D. 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
二、填空题
13.2021年5月22日13
: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________(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________。(写出一条)
14.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 (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三、解答题
15.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的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请据图回答:
(注:图中“→”表示神经传导方式,“→”表示血液循环途径。)
(1)从反射弧的各个环节看,A和B属于________,C和D属于________。
(2)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当处于炎热环境条件下时,汗腺的反应是________,血管管径的状态是________。
(4)当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产热量可能有较大幅度变化的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也有人认为是两者共同协作的结果。小明准备利用40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1)恒温动物在__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体温的恒定。
(2)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故A正确;
B、由表格可知,小明的体温是上下浮动的,但浮动范围不大;故B正确;
C、由表格可知,15:00--17:00小明的体温明显下降,说明其散热是大于产热的;故C错误;
D、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8.2℃,即其体内的散热与产热是平衡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A正确。
B.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B错误。
C.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C正确。
D.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C左右,这是人体
脑干
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D正确。
故选B。
3.【答案】
B
【解析】【分析】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体表的温度是身体表面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解答】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常常测量体表温度,用体温计测量。测量的部位主要有腋窝、口腔、直肠,口腔温度为36.7℃~37.7℃,腋窝温度为36℃~37.4℃,直肠温度为36.9℃~37.9℃,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
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37℃。
故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分析】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解答】根据图中所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可知,他的体温在bc段时正处于降温散热时,因此,他的皮肤大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
故答案为:D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知识解题;
【解答】A.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可知,该动物体温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的,并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故A正确;
B.据图可知,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故B正确;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时,产热量是大于散热量的,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故C错误;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知识解题;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但调节能力是由限度的。
【解答】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导致体内产生的大量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就有可能发生中暑现象。
故答案为:C。
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分类及不同种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解题;除鸟类和哺乳类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解答】A.虎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A错误;
B.鹬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蚌属于软体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B错误;
C.蛛属于昆虫类;属于变温动物;马属于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故C错误;
D.鸡属于鸟类、犬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知识解题;
【解答】解:人体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其散热方式是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环境温度较低时,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来散热;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主要借助于显性蒸发散热,即汗液蒸发散热;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知道两类动物的特征,据此答题.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鼠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鲫鱼是鱼类,青蛙是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而章鱼为鱼类,娃娃鱼为两栖类,鳄鱼为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A.
11.【答案】
C
【解析】【解答】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是关于人体温度的知识,解答时必须明确人体不同处的体温有差异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即可解答。
【解答】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才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3.【答案】
(1)小于
(2)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人体体温降低,说明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无法维持恒温;
(2)失温施救措施可以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考虑,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这样可以让失温者体温慢慢恢复;增加产热的措施有: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减少散热的措施有:增加衣物;更换湿衣服;寻找遮挡的场所;对于心肺功能衰竭的失温者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故答案为:(1)小于;(2)
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14.【答案】
增大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解析】【分析】沙漠气温昼夜变化剧烈,沙漠长期干旱少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骆驼表现出了适应沙漠环境特别的生理行为,如白天高温时段,停止活动,体温的昼夜变化幅度比其它哺乳动物大。
【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很少出汗,只有最热的时候才会稍微出点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骆驼体温昼夜的变化幅度大,白天高温时段,骆驼体温升高幅度大可促进散热,同时会停止活动,减少产热;夜晚体温降低幅度大,可以减少散热,可以达到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来适应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变化。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故答案为:
增大体温的变化幅度
;脑干
三、解答题
15.【答案】
(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2)缓冲温度变化和传递热量
(3)汗液分泌增多;③
(4)骨骼肌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体温感受器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是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处的;而中枢神经的信息是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处的;
(2)血液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其在全身循环时,能够传递热量,同时还能调节不同部位的温度;
(3)当处于炎热的环境中时,人体的散热要增加,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血液的血管舒张,血管的口径增大;
(4)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器官和骨骼肌两部分,而骨骼肌的产热与环境的关系密切;
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2)缓冲温度变化和传递热量;(3)汗液分泌增多;③;(4)骨骼肌。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神经系统
(2)①取40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平均分成四组记为甲、乙、丙、丁;
②甲鼠不做任何处理;乙鼠只破坏下丘脑:丙鼠只破坏脊髓;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③将四组老鼠放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
④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体温变化。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解答】根据题意,该实验要探究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位于下丘脑,还是脊髓,亦或是两者共同协作的结果。实验的单一变量就应是下丘脑和脊髓。作出的假设可以是恒温动物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体温的恒定。为了形成对照,应先取40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平均分成四组记为甲、乙、丙、丁;甲鼠不做任何处理;乙鼠只破坏下丘脑;丙鼠只破坏脊髓;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将四组老鼠放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