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2 16: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了解南朝山水诗对诗歌继承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体会二谢山水诗在扩大诗歌题材、丰富诗歌内容、发展诗体形式等方面所继承的现实主义风格特点。
3、培养运用朴素平淡、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他出身于东晋大族,是谢玄的孙子,袭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刘宋代晋,降公爵为候。宋少帝时,出为永嘉大守,不久辞官,东归会稽。文帝时,为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获罪被诛。谢灵运性喜山水,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以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诗歌体裁的领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与鲍照、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
【题解】
本诗为一首五言诗,是谢灵运的代表作。作于宋景元年(423)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任上。本篇写久病初起时登楼所见,同时也表现了不得志的感伤情绪。池,指谢公池,在今浙江省温州市郊。
潜虬( ):
qiú 沉潜于水中的龙,喻隐者。
幽姿:
深藏不露的姿态。
飞鸿:
喻仕途腾达者。
薄霄:
指高飞而逼近云霄,喻出仕。
愧:
就自己的仕途坎坷而言。
栖川:
喻归隐。
进德修业:
指增进道德、建功立业,即出仕。
衾枕:
此指卧病。
昧节侯:
指因卧病而不知季节的变换。
岖嵚( ):
qūqīn 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山。
革:
驱除。
新阳:
指春日。
故阴:
指冬日。
索居:
离群独居。
易永久:
容易感到时光漫长。
无闷:
指避世而无烦恼。
1、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这首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感。诗中以“潜龙”、“飞鸿”自喻,抒发了自己被尘网束缚,进退维谷,不能像鸿鸟高飞避祸和虬龙深藏保身而深感惭愧。接着抒发不能“进德”、“退耕”德胸臆: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景物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之情。结尾表示决心退隐,以能效法古人“遁世无闷”而自慰。本文就是这样真实的表现了内心活动的全过程。
2、本诗有何写作特色?
诗中大量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有很深的意蕴,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全诗脉络清晰,诗人把自己想脱离官场而又欲罢不能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真实细腻。但作者也有堆砌词藻、雕琢失真得弊病。
3、如何理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得意境?
这两句是谢灵运最著名得诗句之一,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的特征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柳枝上刚刚迁来的鸟儿在鸣叫,这些细微而不易觉察的变化,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注意不到。而诗人久病初愈,这平时不太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他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的得到了这一清新的诗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久病初起时等楼所见,同时也表现了不得志的感伤情绪,特别是始终对初春景色的描写,非常的清新、自然。因而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千古名句。
谢脁(464-499),字玄晖,南朝齐代诗人。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他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是东晋谢灵运的同族晚辈,人称“小谢”。齐明帝时曾任宣城太守等职,故后世又称“谢宣城”。谢脁山水诗既既吸取了谢灵运那种细致与逼真的长处,又基本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他和同为“竟陵八友”的诗人沈约共同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有《谢宣城集》。
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到齐、梁时期,出现的讲求声律的新诗体。它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当时诗人讲求对偶、用典、辞藻、雕琢技巧,他们的诗歌特点是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文采华丽,篇幅短小。这些小诗是唐代律诗的先河,它们对辞赋、骈文、词、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竟陵八友”是永明体诗人的主要代表。
“竟陵八友”是沈约、谢脁、王融、任昉、陆倕、范云、萧琛和萧衍。
涘( ):
sì 水边。
白日丽飞甍:
白日
古义:
今义:
夕阳。
白天。
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色彩明丽”。
澄江静如练:
“静”通“净”,明净。
鬒( ):
zhěn 黑色的头发。
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建康时晚登三山所见京邑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眷念京城的情感。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如何理解“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优美意境?
这两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们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给人以空灵之感。
3、这首诗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在抒情写景上有什么异同?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并多次运用比喻,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形象、生动、完美。
《登池上楼》融情于景,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完全融到对初春万物复苏的美景描写之中。而本诗则是以美景写哀情,在作者眼中的景色越是美好,那么,他心中的眷念就会越是炽烈,他也就越是悲伤。
本诗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诗人出任宣城太守的时候。诗人通过对登三山遥望所见宫室、山川的壮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眺望中生起去国怀乡的眷念情思。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舟。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中第二联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诗中第三联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精神?最后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