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一、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社会,指的是新旧制度的更替。引发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战争频繁
B.
百家争鸣
C.
铁器使用、牛耕推广
D.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在深耕细作方面取得较大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风调雨顺
B.
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C.
政府兴修水利
D.
老百姓辛勤劳作
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用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恒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时期(
)
A.
周天子经常对诸侯王发号施令
B.
周天子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局面
C.
诸侯王还要承担向周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
D.
周天子威望下降,已很难对诸侯王发号施令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
周王室势力大减
B.
周朝即将灭亡
C.
分封制得到巩固
D.
周朝政局稳定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背景主要是
A.
禅让制的推行
B.
世袭制的出现
C.
阶级矛盾加剧
D.
周王室的衰微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
公元前8世纪早期
B.
公元前7世纪末期
C.
公元前7世纪早期
D.
公元前8世纪末期
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
A.
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分封制已土崩瓦解
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伐山戎以救燕。前662年,狄入侵邢,桓公伐之,邢得以转危为安。以上史实描述的是齐桓公()
A.
会盟诸侯的功绩
B.
攘夷的功绩
C.
训练军队的功绩
D.
尊王的功绩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人了战争……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这说明()
A.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B.
大规模民族交融出现
C.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推动了国家逐步走向统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凭此“义”率先称霸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胜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春秋时期
A.
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
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
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下降
D.
周平王分封诸侯,将政事交由方伯管理
二、材料解析题
春秋时期是“动荡”的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联系所学,指出各地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周王势力变化表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在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方圆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圆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王室直辖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千人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从表格中可看出,周王的哪些势力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
材料三如图所示
齐桓公改革
晋文公改革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
材料四如图所示
观察地图,指出什么现象导致了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简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传》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商朝人制作的目前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方式有何进步?在春秋战国在农业上还有什么生产工具的进步?据材料三,这有何历史作用?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回答问题
在图中的正方框内填写出对应诸侯国的名称。
(2)说出“春秋”的起止时间。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他任用谁为相?
(3)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诸侯争霸战争造成了什么影响?请写出两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逐渐出现。伴随着私田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于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故C正确。
ABD.三项所述均片面。排除ABD。
故选C。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D
【解析】D.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理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故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A.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势力大减,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周平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诸侯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这主要反映出周王室势力大减的政治局面,故A正确。
B.秦朝建立标志着周朝灭亡,排除B。
C.分封制得到巩固,与史实不符,排除C。
D.题干恰恰反映了政局不稳,排除D。
故选A。
5.【答案】D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
A.无论是公元前后公元数就是百位上的数字+1,例如公元前770年,百位上的数是7,所以公元数就是7+1=8,而前后期的问题。公元前和公元后不一样,公元前,小于50的是后期,大于50的是前期,而公元后正好相反,也就是小于50的是前期,大于50的是后期。所以公元前770年是公元前8世纪前期。故A正确。
BCD.均计算方法错误,故排除BCD。
故选A。
7.【答案】C
【解析】C.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故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落,诸侯争霸。故C正确。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故排除A。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说法错误,故排除B。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故排除D。
故选C。
8.【答案】C
【解析】C.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制时代,铜鼎不但是王权的象征,而且各级奴隶主贵族也因等级不同,使用铜鼎的礼数也不同。使用鼎的多少,是有严格规定的。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这体现了诸侯僭越了天子之礼,故C正确。
A.东周灭亡,分封制土崩瓦解,排除A。
B.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
C.这项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C。
9.【答案】B
【解析】B.“齐桓公北伐山戎以救燕。前662年,狄入侵邢,桓公伐之,邢得以转危为安”表现的是齐桓公帮助其他诸侯国抵御当时少数民族的侵略的史实,即“攘夷”,故B正确。
ACD.均与题干无关,排除ACD。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C.根据以上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主要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小国饱受战争之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故C正确。
AD.跟材料无关,排除AD。
B.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B。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
A.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很快富国强兵,利用“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故A正确。
BCD.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均是春秋五霸,但不是首先称霸,故排除BCD。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
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故排除A。 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故排除B。
C.根据“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可知,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故C正确。
D.该项不符合题干信息,故排除D。
故选C。
13.【答案】【小题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影响:促使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小题2】直接管辖的人口和土地、兵力、财力、物力等。周王室衰微,诸侯有很大的势力。
【小题3】重用人才;通过改革富国强兵;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小题4】诸侯争霸。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小题5】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争霸、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争霸、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相关史实。
14.【答案】(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牛耕;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
【解析】(1)本题考查原始农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以得出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2)本题考查青铜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本题考查铁器与牛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牛耕;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依据所学,可以得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
(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江南的开发,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人口南迁。依据所学可知,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15.【答案】(1)(5分)
(2)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齐桓公;管仲。
(3)变化: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①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