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9 14: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冈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计24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1.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
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
2.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3.西汉时,丞相车干秋的女婿徐仁因断案过于宽纵,引发外戚霍光不满,霍光当即要处死徐仁。车千秋为救女婿,召集群臣讨论,结果所有人都依附霍光。最终徐仁被弃市,车千秋也险些被霍光处分。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朝廷内部治国理念存在差异
B.皇权强化削弱了丞相决策权
C.宗法观念淡薄弱化官僚特权
D.儒家思想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4.在清代,很多人都把内阁称为古之中书省,将入内阁叫作登政府,又比拟大学士如前代宰相。皇帝一旦下诏开馆修书,大学士依例充当监修总裁官。这说明,清代内阁
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B.直接管理地方行政
C.独立应对国家事务
D.能够行使六部职权
5.古希腊,城邦公共领域,也是政治领域。在诸如公共广场、神庙及文体活动等公共建筑里进行的活动构成了公民公共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公民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也体悟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反映了古希腊
A.公共活动推动塑造城邦精神
B.公共空间面向全体公众开放
C.祭祀是公共空间的核心功能
D.对文体活动的重视超过教育
6.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罗马法学家除了为罗马市民个人提供法律帮助外,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曾担任过罗马裁判官或裁判官的法律顾问,而这就必然使得法学家法与裁判官法具有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
A.促进了罗马法在实践中发展
B.不利于罗马法理论完善发展
C.导致罗马法律受到人为曲解
D.激化了公民和自由民的矛盾
7.1913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不赞成爱尔兰实行自治,想动用国王特权否决议会决定。首相阿斯奎斯劝诫他道“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是“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后来,乔治五世打消了使用否决权的念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体制僵化削弱国家实力
B.首相权力在不断扩张
C.政治传统保障立宪政体
D.王权为议会剥夺殆尽
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利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9.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10.有研究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当局最伤心的除割地偿金外,就是以后两国交际来往公文须用平等款式的一点;以堂堂的天朝,须与夷人用平等款式,真是“冠履倒置”“天翻地覆”了;但一时敌不住夷人的炮火,只好暂时忍受了。这表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军事工业的发展
B.清朝统治者传统外交观念浓厚
C.鸦片战争鼓舞了清廷锐意改革的决心
D.近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1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奖励民间开矿、制定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其意在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维护广大民众利益
C.获取西方国家支持
D.解决太平天国危机
1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些旨在说明
A.是中国儒家思想品德的缩影
B.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C.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D.是顾炎武亡国思想的主要表现
13.近代报刊《中外日报》刊文指出:“前数年,论时务谋政策者,不曰转弱为强,即曰易危为安;今则无暇为此门面语,直当曰:救死而已矣,救亡而已矣。”该文发表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太平天国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
14.《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到:“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各界群众也疾呼:“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上述言论发表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日本侵华制造华北事变
D.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15.恩格斯在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删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该书从1880年以来出版了10多种外文译本,并且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这一历史现象
A.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B.根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性
D.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普遍具备
16.俄国二月革命后各地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十月革命后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成为各级权力机关,20世纪30年代中期改称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这种变化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主主体的扩大
C.革命成果的巩固
D.政治体制的集中
17.1927年8月,湖南省委决定把湖南秋收起义区域划分为湘中、湘南、湘西和西南四个区。这个计划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反对。湖南省委最终决定“放弃其他几个中心”,只举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这说明当时
A.毛泽东对秋收起义有正确的认识
B.湖南省委“左"倾思潮强烈
C.秋收起义使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
D.共产党革命领导经验的不足
18.70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902亿元,增长1400余倍,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藏地区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
A.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实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他还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这
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提出
B.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促使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D.促使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回题
21.1949年初,苏联出炉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并以当时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名字来命名。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组织
22.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各洲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A.美苏冷战渐趋激烈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
2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里曾提到,1971年的时候,由于欧洲与非洲的投票结果出乎美国意料,我私下里对助手们说:“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对此连我自己也认识不足。”基辛格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改善使多极化加速发展
C.基辛格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重新获得了冷战的战略优势
2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国际关系的重组,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断退群、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球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加快联手,推动经济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新秩序
B.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格局形成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重要任务
D.美主导世界格局引发世界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总计三道大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52分。)
25.王国问题是汉初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刘邦将百越,岭南之地分为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笼络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中原之物力人力,为中原之地百姓休养生息赢取精力。……在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大乱,迅速崛起,成为一大边患,韩王信所封之地尽有今山西中北部,先都晋阳,后徙马邑的主要原因即为需要防备匈奴。……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集权体制的单线统治,中央对郡县的绝对控制使郡与郡之间相互拆离,使郡与县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一旦控制不力,就会造成全国地方政权的大面积崩溃。
——摘自费双应《简析汉初分封原因》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实力越来越强,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在元朔二年(前127),朝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据《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解决王国问题的主张,并分别加以简要评价。(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主的范围和民主权利的真实性是民主制度的两个要素,不具备这两个要素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民主化的过程往往是以阶级甚至阶层为单位进行的,因此表现出很强的阶级色彩,政治斗争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阶级的特色。经过长期的努力,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民主政治终于确立,民主化过程因而完成。但各个国家完成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不同的。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政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年,重新烦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8分)
(2)报椐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7分)
答案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计24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1.A
2.B
3.B
4.A
5.A
6.A
7.C
8.A
9.D
10.B
11.D
12.A
13.D
14.A
15.A
16.B
17.D
18.C
19.B
20.B
21.C
22.C
23.A
24.A
25.(25分)(1)分封制的历史影响;吸取秦亡历史教训;笼络诸侯王;国力衰弱,推动中原地区休养生息;巩固国防;郡县制不成熟。(10分)
(2)贾谊:众建诸侯少其力;削弱了王国势力,但是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4分)
晁错:削藩;激烈的中央集权措施,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地方与中央军事对抗。(七国之乱)(4分)
主父偃: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7分)
26.(12分)示例一
论题:古代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
阐述:在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公民大会,公民在大会上均可表决,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同时,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奴隶主专制的基础之上的,从民主的范围而言,众多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因此,古代雅典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示例二
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阶级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阐述:英国从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688年光荣革命期间,中间经历了议会与国王的内战、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查理二世的复辟,最终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达成妥协,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1789年爆发了大革命,之后政体经过多次反复,直到1875年共和派与君主派达成妥协,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因此,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是在阶级斗争与妥协中确立的。(“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这有理亦可)
27.(1)特点: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强化国民效忠观念;改革较为系统完善。(8分)
(2)影响:为日本资本上义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巩固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完善了教育制度,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日本国民素质的提高;保留了浓厚的军事主义的武士道精神。(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