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学科十月月考试卷
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有关天文台选址及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高,视野开阔
B.海拔高,空气稀薄
C.全年中冬季为最适宜观测季节
D.夜晚盛行上升气流,晴天多
中国学生小李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时,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小李乘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据此完成2~3题。
2.小李到达地点的经度可能为(
)
A.l60°W
B.160°E
C.80°W
D.150°E
3.该日,小李到达的目的地与北京同处于相同的日期约有(
)
A.3小时
B.8时
C.19小时
D.21小时
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4~5题。
4.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5.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城市通风走廊能加快空气流通,对缓解城市热岛,构建宜居城市有重要意义。下图为贵阳市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南部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该通风走廊要发挥最优通风作用,其最适宜走向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南—北
D.东—西
7.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目的是(
)
A.减少占用土地
B.路低市政管理成本
C.利用山风带来新鲜空气
D.提高通风走廊通风效率
8.结合材料推断,该地地势最低处规划建筑高度最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洪涝灾害的损失
B.防止建筑物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
C.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D.让地势高处建筑获得良好采光
受“热穹顶”的影响,2021年6月底,一向冬不冷夏不热的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不约而同地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历史最高温。左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右图示意北美受“热穹顶”影响范围。据此完成9~11题。
9.从形成原理看,与“热穹顶”最为相似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受“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易形成极端高温的原因是(
)
①太阳高度大②气流下沉增温③气流受热抬升④冷空气受排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随着“热穹顶”东移,专家预测美加两国的农业生产将受严重影响。受“热穹顶”影响最大的农作物是(
)
A.冬小麦
B.春小麦
C.棉花
D.水稻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2时、8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2018年11月26日8时,①地(
)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
C.大气逆辐射较弱
D.云层反射作用较弱
13.2018年11月26日2时至8时(
)
A.②地风力增强
B.③地气压降低
C.④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
D.⑤地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
“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汇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下图示意肯尼亚西南部地区。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热带草原气候
乙一热带雨林气候
丙一裂谷干旱气候
B.甲一热带草原气候
乙一裂谷干旱气候
丙一热带雨林气候
C.甲一热带雨林气候
乙一热带草原气候
丙一裂谷干旱气候
D.甲一热带雨林气候
乙一裂谷干旱气候
丙一热带草原气候
15.图示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地处热带地区
C.水资源丰富
D.受人类干扰少
16.保护区内降水集中在3月底—6月中旬及10月底—12月初。摄影爱好者前往动物观测点拍摄的最佳月份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9~2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05年1月25日,一股寒潮影响东北地区;27-28日,我国东北地区自北向南普遍降雪,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天气就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倒暖锋引起的。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受到1-2次倒暖锋影响。下图为东北地区27-28日倒暖锋地面天气形势图(图中阴影区为降雪区)。
(1)依据材料,指出暖气团源地(海域),并简述倒暖锋的形成过程。(8分)
(2)分析降雪后东北地区北部气温高于南部的原因。(8分)
(3)说出倒暖锋对东北地区气候的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杰古沙龙湖是冰岛南部的一个冰河湖,于1934年开始出现,从1975年的7.9平方公里扩大到今日的18平方公里,湖深200米,为冰岛第二深湖。其南部有一个狭窄的通道与大西洋相连。湖面上常年漂浮着众多巨大的冰块。在湖泊入海口附近的大西洋沿岸黑色的沙滩上,散落着无数晶莹璀璨的碎冰块,形成独特的"钻石冰沙滩"(如下图所示)。冰原、火山、冰舌、崎岖的高地和熔岩景观,让到此的游客觉得仿佛来到了外星世界。
(1)杰古沙龙湖因冰川侵蚀作用而形成,简述判断的依据。(6分)
(2)简述碎冰块出现在大西洋沿岸沙滩的地理过程。(8
分)
(3)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杰古沙龙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海洋地理】
(10分)
濑户内海是日本重要的海苔养殖基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制定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该法对周边农业退水和工厂污水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法案实施后,入海泥沙及营养元素大量减少,有效改善了濑户内海水质。但近年来,由于内海海水“过于干净”,使内海海苔养殖深受影响。日本环境省表示,将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保护海苔养殖。下图为濑户内海分布示意图。
分析濑户内海海水“过于干净”对海域内海苔养殖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20.【环境保护】
(10分)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62022
届高三地理学科十月月考参考答案
1.D
根据图示等高线分布,图示天文台选址在地势高处,视野开阔,A
正确。海拔高,空
气稀薄,利于观测星空,B
正确。另外图中天文台处等高线较稀疏,地形平坦,利于天文台
建设。冬季,降水少,晴天多,昼短夜长,适宜观测时间长,C
对;另外,夏、秋季节多
雨,不适宜观测;春季夜长时间较短,观测时间较短。夜晚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多夜雨,
晴天少,D
不正确。
2.B
小李到达目的地时,手机上显示的北京时间为
8
时,当地的区时为
11
时,由此可推
算出小李到达地点位于东十一区(东八区与东十一区相差
3
个小时,东加西减),该时区(其
中央经线为
165°E)的经度范围为
157.5°E—172.5°E,B
符合题意。故选
B。
3.D
小李到达目的地属东
11
区,该日当北京时间为
0
时时,东
11
区为同日
3
时;经过
21
小时后北京时间为同日
21
时,而东
11
区为同日
24
时,之后东
11
区进入新的一天,因此两
地处于同一日期共同经历的时间为
21
个小时。D
项正确
4.A
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
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
A
项正确。
5.B
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
尘埃颗粒较多,对降温影响最明显,故
B
项正确。
6.B
贵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
风影响,为了加速空气流通,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风走廊要与盛行风向一致,所以该通风
走廊要发挥最优通风作用,其最适宜走向为东北-西南,故选
B。
7.C
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
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
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与减少占用土地、降低市政管理成本和提高通风
效率无关,故选
C。
8.B
地势最低处建筑高度如果过高,会对空气流动产生很大阻力,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缓
解热岛效应,B
对。洪涝灾害的损失大小与经济密度有关,与建筑物高低关系不大,A
错。
建筑物高度过低,土地利用效率低,C
错。低处建筑对地势高处建筑采光影响不大,D
错。
故选
B。
9.B
“热穹顶”形成原理是气流下沉增温,从而造成炎热的天气,其原理与副热带高气压带
原理一样,B
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极地高气压带气温极
低,均与“热穹顶”不相符,ACD
错误,故选
B。
1
10.D
“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气流下沉增温,冷空气受排斥,难以影响该区域,从而形成高
温天气,②④正确,与太阳高度无关,气流是下沉而不是抬升,①③错误,故选
D。
11.B
从图的位置看,“热穹顶”东移将会影响美国和加拿大的春小麦的收成,小麦缺水,
可能枯死造成减产或失收。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2.C
2018
年
11
月
26
日
8
时,①地的地方时不到
6
时,还没有日出,太阳辐射和云层反射
都发生在日出后,故
A、D
错误;此时地面温度低,故地面辐射弱,B
错误;受高压控制,
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C
正确。
13.C
8
时与
2
时相比,②地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减弱,A
错误;8
时③地气压数值为
1
030~1
035
百帕,2
时③地气压数值为
1
020~1
025
百帕,③地气压升高,B
错误;此时段
④地经历冷锋过境,故④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C
正确;⑤地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风,D
错
误。
14.A
甲地地处东非高原,因为高原地形地势高,导致上升气流减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
草原气候;观察图,乙地地处低纬,为热带,加之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
坡,受高原山地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地处东非大裂谷谷底,
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形成裂谷干旱气候。
15.A
由材料“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汇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
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图中纬度和比例尺可知,从西侧的东非高原、山岭到东侧的东非
大裂谷谷底,在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范围内,而海拔落差却达到了近
2000
米,相对高度
大,气候多样(或垂直地带性显著),动植物资源丰富,故选
A。
16.C
由材料“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
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
所。”知,每到旱季,这个水塘便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所以拍摄的最佳月份应选旱
季进行,从
A、C
两个选项选择,而
A
选项,1—3
月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对于
7—9
月份,
太阳光线过强,不利于拍摄,故选
C。
17.(20
分)
(1)鄂霍茨克海(2
分)
寒潮使东北地区降温(2
分);受(东北部海域)低压影响,低压北部吹东北风将鄂霍茨克海
(海洋)的暖湿气流带到东北地区(2
分),冷暖气团相遇,北来的暖气团爬升到当地冷气团
之上(2
分),形成倒暖锋。
(2)来自海洋(鄂霍次克海)的暖湿气流进入东北地区,使北部迅速增温增湿,(2
分),自
北向南移动与当地(受寒潮影响形成)冷气团相遇后形成降雪(2
分);由于暖锋自北向南移
动(2
分),在暖锋过境后,北部地区受暖气团控制(2
分),所以气温要较南部高。
(3)寒潮过后的低温期得以缩短(2
分);降雪使气候湿润(2
分)。
2
【解析】
本题主要借助鄂霍次克海倒暖锋成因及影响考查天气系统的成因及影响,考查的是与常规天
气系统不同的倒暖锋,难度较大,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要求。
(1)如图可知,鄂霍次克海地区气压较低,说明气温较高,气候温暖;事实上,冬季,海洋
上的气温比同纬度陆地高,易产生暖湿气流,并形成低压,所以暖气团源地为鄂霍次克海。
根据气压分布和风向,渤海、黄海和日本海上的气流不会到达我国东北地区,相反地,这些
海域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倒暖锋的形成过程是鄂霍次克海地区的暖性低压强烈发展,在低压
后部由于回流的强暖气流(东北风)移向东北地区,取代在东北地区的极地大陆冷气团而形
成的。
(2)降雪的原因是由于来自东北鄂霍次克海的暖湿气流自北向南移动,与冷气团相遇后形成
降雪,由于是自北向南移动的暖锋,在暖锋过境后,北部地区受暖气团控制,所以气温要较
南部高。
(3)由于倒暖锋的影响,东北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低温期得以缩短,并且来自东北部鄂霍次
克海的暖湿气流可以为东北地区带来降雪,从而使气候变得湿润。
18.(22
分)
(1)湖泊位于冰川的边缘(3
分);湖泊较深,因受冰川侵蚀形成较深的洼(凹)地(3
分)。
(2)随着冰川融水的不断补给,加上蒸发弱,入海通道狭窄,湖面水位比大西洋水位高,导
致湖水从入海通道不断流出(2
分);湖中大量的碎冰块顺着湖水流入大西洋沿岸(2
分),
大西洋的风浪又将碎冰块推到沿海的沙滩上(2
分);地处高纬,气温低碎冰难融化,易于在
沙滩保留。(2
分)
(3)变化趋势:湖面面积变大。(2
分)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2
分),
加上湖泊入海通路狭窄,排水不畅,水量增多(2
分);湖面水位上升,湖面面积增大(2
分)。
解析:考查湖海、冰川之间相互作用及冰川湖的水文特征。
(1)冰蚀湖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较深洼地,后积水成湖。湖中有巨大碎冰块,附近有冰川,
且湖水较深,都能说明此处地貌深会冰川(侵蚀)的作用。
(2)湖中常年漂浮着众多巨大的冰块,湖水与海水相通,而无数的碎冰块位于湖泊入海口附
近的沙滩上,说明沙滩上的碎冰块来源于湖中的冰块(与湖中冰块相同)。因冰块位于沙滩
上,应是被大西洋的风浪推到沙滩上的。此处海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中没有海
冰。
(3)冰川融水是湖水主要的补给来源,此湖形成历史较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
多,湖水不断增多,同时入海通道狭窄,排水不畅,从而导致湖水水位不断上升,湖面增
大。
3
19、(10
分)
由于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少(2
分),濑户内海地区养殖海苔产量减少,质量变差
(2
分)。
修改“濑户内法”,根据不同海域情况实施不同的水质管理措施,海苔养殖海域将加大营养物
质排放量(2
分);在海苔养殖季节,调整濑户内海周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方式,增加营养
物质的排放(排放富含营养物质的“污水”)(2
分);水库和蓄水池开闸放水,将其底部的
污泥排入海中(2
分)。
20、(10
分)
植物的作用: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改善和净化
水质;给鱼类提供食物。(6
分)
生态过滤坝的作用: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
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4
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