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位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
1、(3分)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历时13分钟于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时35分和21时48分均指时间间隔
B.
13分钟是指发射成功的时刻
C.
13分钟对应的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所经历的时间
D.
“东方红一号”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为零
2、(3分)若规定正东方向为位移的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5
m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7
m而停下。则上述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
A.
12
m 2
m
B.
12
m -2
m
C.
-2
m 2
m
D.
2
m 2
m
3、(3分)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形跑道跑了1.75圈,则他的
( )
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R
C.
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
R
D.
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
R
4、(3分)如图所示,物体分别沿两条不同的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则
(
)
A.
沿甲、乙两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等
B.
沿路径甲运动的位移较小
C.
沿路径乙运动的位移较小
D.
沿甲、乙两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等
5、(3分)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B.
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
C.
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也是矢量
D.
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
6、(3分)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
B.
标量只有方向没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
C.
-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小
D.
-10
℃比5
℃的温度低
7、(3分)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老师说:“明天早上8点钟上课,上课45分钟。”其中“8点钟”指的是时间间隔,“45分钟”指的是时刻
B.
小王迟到了,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现在才来 你八点前就该到校了。”其中“八点”指的是时间间隔
C.
小王说:“我早上七点就从家里出来了,但是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其中“早上七点”指的是时间间隔
D.
老师说:“希望你下次一定要在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到校。”其中“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指的是时间间隔
二、多选题(共5题;共20分)
8、(4分)(多选)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必须为50
Hz
B.
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D.
打点结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9、(4分)(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质点在1
s末相遇
B.
甲、乙两质点在2
s末相遇
C.
甲、乙两质点在第1
s内反方向运动
D.
在第4
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
10、(4分)(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
B.
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
C.
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
D.
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4
m
11、(4分)(多选)如图所示,由北京到上海有海陆空三条通道——ADB、ACB、AE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北京到上海的各条通道的路程是一样的
B.
从北京到上海的各条通道的路程不一样,空中通道即AEB的路程最小
C.
从北京到上海的各条通道的位移一样
D.
从北京到上海的各条通道的位移不一样
12、(4分)(多选)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5
s时指的是5
s末,指的是时刻
B.
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
C.
第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
D.
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三、解答题(共1题;共8分)
13、(8分)某中学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为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所示。一名击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求:
(1)运动员从本垒到二垒过程的路程和位移。
(2)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
试卷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回顾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考查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的概念。21时35分和21时48分分别对应卫星开始发射的时刻和发射成功的时刻,A项错误;13分钟是指卫星开始发射到发射成功所经历的时间,B项错误、C项正确;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的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
如图所示,设皮球开始时停在A点,与墙壁碰撞反弹后停在B点。则皮球通过的路程为5
m+7
m=12
m;位移为从A到B的有向线段,长度为2
m,方向向西,故位移为-2
m。
3.【答案】C
【解析】
如图所示,该人沿跑道由A经1.75圈运动到B点,此过程中位移大小x=
R,路程大小s=1.75×2πR=3.5πR,故C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甲、乙两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是相同的,但通过的路径不同,路程不同,选项D正确。
5.【答案】D
【解析】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正负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A项错误。
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它们才相同,故B项错误。
温度是标量,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故C项错误,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与算术加法不同,A项错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B项错误。比较位移大小要比较所给量值的绝对值,故-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C项错误。-10
℃低于0
℃,5
℃高于0
℃,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D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一定要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而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一段时间。A项中“8点钟”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即上课开始的时刻,而“45分钟”指的是上课所经历的时间,它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时间间隔,因此A项错误;B项中“八点”指的是小王应该到校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因此B项错误;C项中“早上七点”指的是从家里出来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因此C项错误;D项中“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时间间隔,因此D项正确。
8.【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但交流电源的频率不一定是50
Hz,A项错误;
纸带应在复写纸的下面,B项错误;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一定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在纸带上打下足够多的点,充分利用纸带,便于分析,C项正确;
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因此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D项正确。
9.【答案】AC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1
s末在同一位置,即此时刻相遇,A项正确、B项错误;
在第1
s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C项正确;
第4
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2
m,乙的位移大小为3
m,D项错误。
10.【答案】AD
【解析】A到C、C到B的位移大小分别为9
m、5
m,故A项正确,B、C项错误;
A到B的总位移Δx=Δx1+Δx2=-4
m,大小为4
m,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D项正确。
11.【答案】BC
【解析】由图可知,三条通道的径迹各不一样,它们的路程不一样,但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三条通道的初末位置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位移一样。再由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知,空中通道AEB的路程最小。故B、C项正确。
12.【答案】ACD
【解析】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A项正确;5
s内指的是前5
s这一时间间隔,B项错误;第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时间间隔,C项正确;前1
s末和后1
s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D项正确。
13.【答案】(1)路程33.54
m,
位移23.72
m,方向由本垒指向二垒。
(2)路程是50.31
m,
位移x2=16.77
m,方向从本垒指向三垒。
【解析】(1)运动员从本垒到二垒过程的路程l1=2×16.77
m=33.54
m,
位移x1=
m≈23.72
m,方向由本垒指向二垒。
(2)从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的路程是l2=3×16.77
m=50.31
m,
位移x2=16.77
m,方向从本垒指向三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