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宋庆龄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立 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
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
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写作背景: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题目简介
沁园春:
词牌名。词牌是指填词所根据的曲调,最初的 词是配合音乐来歌唱,后来词和音乐失去联系,词牌只作为一种固定的文字声韵格式。
长沙:
词的标题,揭示词的内容。
文学常识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是指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课题的客观物象。合起来看,“意象”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感彩的概念,体现着诗人主观情意(志)的具体物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意中之象”。诗歌大多用意象组合成意境,从中蕴藏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利用意象来揣摩诗人的 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主要途径。
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 “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
思考:本词意象美突出表现在哪些景物的选取上?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4、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5、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课文分析
沁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园 远眺 万山红遍
春 层林尽染 静 景情
· 湘江秋景图 近观 漫江碧透 问: 谁主 中中
长 (看) 百舸争流 沉浮 寓显
沙 仰视: 鹰击长空 动 情志
俯瞰: 鱼翔浅底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忆)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答: 同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少年
拓展延伸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思考:同样是写寒秋,以上诗句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诗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咏 蛙
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