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课 东汉的兴衰 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时间轴上1和2两处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 B.陈胜起义,独尊儒术
C.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
2.(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20年湖北襄阳)“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开创者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刘秀 D.赵匡胤
4.(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5.(2020年青岛)“(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6.(2020年山东临沂)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7.(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发生在( )
A.西汉前期 B.东汉中后期 C.西晋前期 D.东晋中后期
8.(2020年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9.(2021·安徽滁州市·七年级期末)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出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方经济相对落后
10.(2021·贵州毕节市·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其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身边的人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1.(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
A.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社会生产
C.完善地方法规 D.发展商业贸易
12.(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13.(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4.(2021·江苏常州市·七年级月考)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15.(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材料题
16.(2021·江苏常州市·七年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沉重。统治集团互相残杀,统治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边过程中起义,引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残杀,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争权夺利,人民受到残酷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政权。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下令十五税一(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把士兵送回家参加生产。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以皇帝和皇后身份劝导百姓从事耕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恢复文景之治时候的三十税一。
问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涉及到的农民起义及其领导者。
(2)根据材料三归纳刘邦、汉文帝、光武帝的共同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17.(2021·陕西渭南市·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埋葬于骊山陵的翌年,就出现了震撼秦帝国的……陈胜、吴广之乱。……陈胜于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举兵,十二月战死。只维持了不满六个月的短命政权。然而,由此发展出的势力对于推翻秦帝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摘编自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循环不已的冲突和斗争,政治的腐朽性日益加深。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又把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征辟制,作为营私舞弊的工具。
﹣﹣摘编自王思治《东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1)材料一中的“陈胜、吴广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由此发展出的哪一势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推翻秦帝国”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哪一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必背考点
知识点一、东汉建立
1.西汉的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知识点二、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
启示: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知识点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致使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崇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人。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四、黄巾起义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直接原因),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说明其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
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
张角创办太平道,经过10年传教,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备课无忧
猜猜他是谁
“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毛泽东
他的光芒被掩盖了:高祖打下江山奠定基业开启400多年王朝,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创造了“文景之治”永载史册,武帝文韬武略实现大一统美名远扬。人们提到这个王朝,似乎只知道上述这些帝王。其实,这个王朝还有一位帝王,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
东汉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知道刘秀建立东汉和“光武中兴”。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了解东汉的衰亡。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材料一: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单位:个
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二:
在汉墓中,发现大诸侯王大多使用金镂玉衣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与东汉的兴亡
进入鼎盛时期
然而,到了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西汉王朝是生存还是毁灭?又是谁结束了这混乱的时代呢?
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
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汉武帝
政治、经济、思想大统一
经济稳定,
社会发展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温故知新
父亲去世后,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可是在公元9年,发放拨款的官员却对他说:“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刘了!以后啊,再也不会给你钱了。”
公元9年,发生了什么?
公元9年
1.东汉建立的社会背景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新知讲解
播放视频、王莽与刘秀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王莽建立新朝后,仿照周朝制度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不顾客观现实,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军起义
失败原因:
目的:
2.“新”朝 王莽改制
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1)、背景:
2)、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思想:
3. 东汉建立
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③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
光武帝刘秀
洛阳
儒家仁政与道家“柔弱胜刚强”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公元25年,刘秀在各路豪杰中脱颖而出称帝,是为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的父亲是济阳县令。刘秀的国号当然还是汉,继续刘邦之汉朝。因刘邦都于长安,刘秀都于洛阳 ,在地理位置上一西一东,故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
图-东汉初年疆域
为什么汉朝(两汉)又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呢?
长安
洛阳
考考你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拓展延伸
播放视频、光武中兴
问题1:阅读教材及材料,分析光武帝统治初期面临的问题?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huì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 冯衍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造成社会混乱,矛盾加剧;
东汉初年社会满目疮痍。
如果你是刘秀,面临如此困境,你会怎么做?
3. 光武中兴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问题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3. 光武中兴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小组探究】问题:光武帝统治的措施?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 光武中兴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反映其治国思想是什么?有何作用?
深得民心,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 光武中兴
以柔术治天下
儒家“仁”的学说和道家“柔”的方略
中 兴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 政局稳定 初步发展 休养生息 减轻刑法 轻役薄赋 使西汉走向强盛
光武 中兴
事件
背景
措施
影响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东汉初建
政权不稳
百废待兴
柔治天下
重振朝纲
轻役薄赋
重视文治
使东汉走向稳定繁荣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通过减轻农民的负担,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要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④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⑤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启 示
光武中兴的启示
识图学史
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砖
弋射收获画像砖
识图学史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识图学史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目标导学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观察表格,上表反映了东汉皇帝即位的什么特点?对当时的朝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皇帝 章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即位年 19岁 10岁 满月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卒年 33岁 27岁 2岁 32岁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14岁
(1)特点:
(2)影响:小皇帝执政能力不足,容易
导致 ,从而加剧朝政黑暗、民不聊生。
皇帝都是幼年即位。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新知讲解
播放视频、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除掉外戚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循环
往复
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目标导学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目标导学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时间:
原因:
影响:
东汉中期以后
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军权,就依靠宦官夺回君权,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排斥异己,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
目标导学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相关事实拓展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的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命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目标导学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播放视频、黄巾起义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时 间:
领导人:
原 因:
结 果:
影 响:
政治统治腐朽
自然灾害频繁
农民起义
公元184年
张角(太平道的创始人)
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起义被镇压
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新知讲解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
黄巾起义形势图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特点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军预言
你能解释这则语言预言是含义吗?
黄巾军提出预言,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起义时间——“岁在甲子”。
有组织,有准备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虐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战事不断,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民生维艰、人心思异。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材料研读
刺史
州牧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叛乱军,在北方涌现出了一大批军阀势力,伴随着汉室威信的衰落,东汉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的影响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字 仲 谋
孙 权
群雄并起 三国鼎立
识图学史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东汉衰败
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
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
兴
亡
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
历史经验和教训?
【知识拓展】
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
知识拓展
公元前221年
公元25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秦
朝
建
立
西
汉
建
立
新
朝
建
立
东
汉
建
立
文景之治
巩固大一统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
公元220年
东汉灭亡
三国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王莽
光武帝刘秀
张角
历史时空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黄巾起义:
1.西汉的灭亡
2.东汉的建立
3.光武中兴:措施、影响
时 间、领导人、结 果
影响
板书设计
1.(2020年青岛)“(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解析】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B符合题意;ACD项与“光武”无关,排除。故选择B。
【答案】B
2.(2020年山东临沂)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答案】D
3.(2020年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答案】D
4.《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答案】B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37年,有诏曰:“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掠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
(1)材料一是哪个皇帝的诏书?材料一反映了他的哪一措施?
(2)上述皇帝统治期间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汉光武帝。释放奴婢,增加社会劳动力。
“光武中兴”。
材料二:下面是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秦汉时期》的部分目录。
第八章 外戚、宦官、党锢。黄巾大起义
第一节 外戚、宦官与东汉政治
第二节 累世公卿局面的形成。门阀的出现
第三节 反宦官斗争的“党锢”事件
第四节 黄巾大起义
(3)根据材料二,东汉后期出现了哪些政治问题?
外戚、宦官轮番专权,出现了累世公卿局面,“党锢”事件。
(4)根据材料二,东汉末年发生了哪一场农民起义?这一起义有什么影响?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课 东汉的兴衰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时间轴上1和2两处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 B.陈胜起义,独尊儒术
C.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时间轴上的1位于西汉建立初期,当时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时间轴上的2位于东汉建立初期,当时出现了“光武中兴”,故C符合题意;焚书坑儒出现在秦朝时期;张骞西行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与题干时间1、2不能对应,故A不符合题意;陈胜起义出现在秦朝末年,独尊儒术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与题干时间1、2不能对应,故B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与题干时间1、2不能对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0年湖北襄阳)“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开创者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刘秀 D.赵匡胤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势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到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正确;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A排除;曹操为称霸北方,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础。B排除;赵匡胤建立北宋,D排除;故选C。
4.(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选B;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5.(2020年青岛)“(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答案】B
【解析】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B符合题意;ACD项与“光武”无关,排除。故选择B。
6.(2020年山东临沂)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7.(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发生在( )
A.西汉前期 B.东汉中后期 C.西晋前期 D.东晋中后期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正确;西汉前期、西晋前期、东晋中后期漫画中的情形,ACD排除;故选B。
8.(2020年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9.(2021·安徽滁州市·七年级期末)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出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方经济相对落后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因此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故选C。
10.(2021·贵州毕节市·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其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身边的人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东汉后期中央政权的主要特征,排除。故选择D。
11.(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
A.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社会生产
C.完善地方法规 D.发展商业贸易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由奴婢变为平民,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故B项正确;材料与农民负担无关,排除A;CD项也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
12.(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答案】A
【详解】东汉的陶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故A符合题意;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B;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与豪强大族的住宅不符,排除C;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D。故选A。
13.(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由太后主政,太后依靠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B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但并不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C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故选D
14.(2021·江苏常州市·七年级月考)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5.(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材料题
16.(2021·江苏常州市·七年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沉重。统治集团互相残杀,统治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边过程中起义,引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残杀,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争权夺利,人民受到残酷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政权。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下令十五税一(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把士兵送回家参加生产。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以皇帝和皇后身份劝导百姓从事耕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恢复文景之治时候的三十税一。
问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涉及到的农民起义及其领导者。
(2)根据材料三归纳刘邦、汉文帝、光武帝的共同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1)材料一:陈胜吴广起义;材料二:黄巾起义。
(2)减轻赋税、重视农业生产
(3)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发展、惩治腐败等。(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末年的大泽乡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吴广。第二问:依据“东汉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巾起义。起义领导人是张角等人。
(2)根据“刘邦下令十五税一……恢复三十税一"概括可知,刘邦、汉文帝、光武帝的共同措施是减轻赋税、重视农业生产。
(3)根据秦汉末年赋税和兵役沉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可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要关注民生、重视减轻人民负担。依据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引发农民起义的教训可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要重视惩治魔败。
17.(2021·陕西渭南市·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埋葬于骊山陵的翌年,就出现了震撼秦帝国的……陈胜、吴广之乱。……陈胜于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举兵,十二月战死。只维持了不满六个月的短命政权。然而,由此发展出的势力对于推翻秦帝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摘编自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循环不已的冲突和斗争,政治的腐朽性日益加深。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又把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征辟制,作为营私舞弊的工具。
﹣﹣摘编自王思治《东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1)材料一中的“陈胜、吴广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由此发展出的哪一势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推翻秦帝国”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哪一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项羽;公元前207年。
(2)宦官外戚专权;东汉中后期以后走向衰落。
(3)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题干“陈胜、吴广之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封建统治,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第二问,根据材料三“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