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苏教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想北平》(苏教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3 08: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1.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满族。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
副主席等职。1951年12月老舍先生被授予“人
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因受“四人
帮”残酷迫害,于8月24日投湖自杀。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本著称于世。长篇小说有《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另外,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赶集》、《断魂枪》等。
2.刻骨铭心的思乡情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老舍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于千思万念中写下了《想北平》。结尾深情地诉说“真想念北平呀”,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读罢动人心弦,令人泫然欲泣。
本文作者通过对北京许多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北京的喜爱、眷恋和思念之情。作者看到当时的国际形势,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全文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作者笔下的北平和他对北平的爱。
第二部分(4~6):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
第三部分(7~8):抒发内心的感慨。
文章的内在思路:开篇指出“我”知道的只是“我的北平”,我真爱北平,并且这个爱是说不出的。然后描叙北平城与众不同的特点。最后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思念之情,并用一句“真想念北平呀!”作结。
主题1: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1.作者爱北平,然而文中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并在全文中反复出现“说不出”。请探讨作者“说不出”的原因。
明确:作者在文中解释,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而是他不愿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作者要写出“我的北平”,表达自己对北平无限的眷恋和发自内心的最深沉最真切的热爱之情,是难以用通常的表达方法和词语表达出来的。
2.题目为什么定为“想北平”?“想”改成其他字好吗?为什么?
明确: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这种爱,是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作者笔下的一景一物,都有自己深深的烙印,他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北平的“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他所表现的是“我”和北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主题2:学习作者抒写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1.结合抒情方式,品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段话直接抒情,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且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其实,我们往深处考虑一下,就不难发现它更深一层的含意。由文章的背景可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此时是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动人心弦,引起了人们心灵上的共鸣。
2.作者在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之情时,还写到巴黎,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明确:《想北平》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把北平与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与巴黎)作了多处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所喜爱的特征。例如:“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宁静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与眷恋。
3.本文是如何从小处着眼表达真切浓郁的故乡之思的?
明确:北平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
象。对于故乡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老舍曾说过一段话:“许
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
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
的作品。”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
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要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却是日常
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如“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
蚪”“嫩蜻蜓”“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牵牛”“靠
山竹”“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
菜”“沙果、海棠”“黑枣、柿子”“玉李”等,这些生活
中司空见惯的平民物产在老舍的笔下似乎在为北平增光添彩,达到了“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真切浓郁的故土情思不言自明。
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说明悲观者和乐观者不同的生活态度。(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示例二: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有人认为在《想北平》一文中增添一些人物描写好,有人认为保持原貌好,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观点一:增添人物描写效果更好。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添上人物描写,就能使景物活起来,犹如画龙点睛。若有一两位身着长袍马褂的平民,更能体现北平的风俗特点,也能在宁静自然之中增添一些灵动的色彩。突出作者对北平的喜爱、眷恋和思念之情。
观点二:保持原貌好。本文虽然主要是写景状物,但情感真挚热烈,利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很好地抒发出了作者想要抒发的对北平的喜爱、眷恋和思念之情。
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揣测 (chuǎi) 氛围(fēn)
便宜(pián) 稗官野史(bài)
B.辜负(ɡū) 僻静(pì)
菜圃(pǔ) 俾众周知(bǐ)
C.粘合(zhān) 陶冶(yě)
廿年(niàn) 翩翩起舞(piān)
D.粘贴(zhān) 粘连(zhān)
便利(biàn) 便宜行事(biàn)
【解析】选C。粘合”中的“粘”应读“n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杀 慷慨 清福 范例
B.积凑 凹现 茉莉 幽静
C.恢谐 捭阖 隐含 蜻蜓
D.蕴涵 峻工 信笺 漂泊
【解析】选A。B.“凹现”应为“凹陷”或“凸现”; C.“恢”应为“诙”;D.“峻”应为“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房地产开发商因违规炒作房价而受到的惩罚,比起他们所
获得的巨大利益来真是九牛一毛。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
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
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解析】选A。B项中“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词,可用于自己,而语境是写他人,用在此句中不合适。C项中“毕其功于一役”是指把事情完成在一次行动中,而语境是强调“齐心协力”,用在此句中不合适。D项中“难以释怀”是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难以消除,而语境是强调景色美给人带来的心理反应,用在此句中不合适。可用“难以忘怀”替换。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B.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C.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D.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解析】选D。D项“废品率下降了九倍”不合逻辑,减少或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
二、课内阅读(12分)
阅读文章倒数第2段,完成5~7题。
5.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部分中最能表达北平特点且具概括性的词语是“接近了自然”,“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等句子都是对这一特点的具体阐释,写伦敦是为了突出北平的这一特点。
答案:接近自然
6.作者在写北平的特点时也写到伦敦,这是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和北平外面“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接近了自然”联系起来思考,不难看出作者是在将两者进行对比。
答案:对比手法,将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和北平接近自然对比。
7.结合全文内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全文看本部分,北平和伦敦不是并列关系,作者赞颂的主要对象是“北平”,写伦敦冒烟的工厂是为了突出北平的“接近自然”这一特点,再进一层是为了抒发作者对北平的喜爱、思念和眷恋之情。
答案:突出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作者作为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抒发作者对北平的喜爱、思念和眷恋之情。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交代了题目中“想”的原因。
8.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文第3段在画线句子后描写了几幅画面。“那晚风中的炊烟……”,“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由此,可以概括出画面。
答案: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9.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4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第4段中,写到“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说明风对树的生长的作用;从“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说明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好的环境。从第4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父亲对风有所感悟。
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10.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第2段主要写了乡村纯朴的风俗人情,第3段写了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乡村的优美,第4段写了对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最后一段阐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俗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11.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2、5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从第2、5段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案:第2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第5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四、语言表达(8分)
12.下面句子的两个分句是以“寂寞的心灵”和“燃烧的心”为开头的。仿照例句,以“挑剔的眼睛”和“宽广的心胸”作开头,写两个分句。(4分)
示例:寂寞的心灵,即使搁置到喧哗中也满眼冷漠;燃烧的心,即使漂泊到荒岛上,也不会感到孤苦伶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形式上用“……的……,即使……中也……;……的……,即使……,也……。”意思大致相对,内容要合理。
答案:挑剔的眼睛,即使沐浴在阳光下也遍地阴影;宽广的胸怀,即使生活在阴雨天也不会郁闷悲伤。
13.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由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致谢词,先有称谓,冒号前的内容应是华南大学方面,正文部分内容要有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事由即华南大学捐赠图书和电脑,语言要得体。
答案:
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最后)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