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无衣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无衣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8 22: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无衣
《诗经·秦风》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大抵是自周初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相传为孔子编定,现存305篇。
它最初被称为《诗》,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富有写实精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有40篇,《雅》有105篇《风》的数量最多,有160篇。
《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有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分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背景
课文简介
秦风,即出自秦地的民歌。《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
秦国与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西戎(《诗经》中也称猃狁)接壤,他们经常发生战争。本诗中的“兴师”,可能是指秦王与西戎打仗。从秦国方面来看,这次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质,所以,表现出了秦国人民同仇敌忾、踊跃参军,奋勇出征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该诗反复咏唱: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 我的衣服跟你共享。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一同奔赴战场。
诗歌既表现了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也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朱熹评价这首诗,强调它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和“与子同仇”的“欢爱之心”(《诗集传》)。
诵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质朴诗句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熟读背诵翻译诗歌
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矛戟(

②偕作(

③同裳(

máo

xié
zuò
chá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王于兴师:
(2)与子同仇:
(3)与子偕作:
(4)修我甲兵:
出兵打仗
共同对付敌人
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
铠甲和兵器
1.从形式上看,本诗有什么特点
答: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
2.诗歌变化的部分是哪些
答: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每章最后一句,分别写“同仇”“偕作”“偕行”。
3.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们齐心备战的情景;
“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情感和大无畏精神。
初步感知
内容解析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衣物。“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
这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4.《无衣》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实现其艺术效果的
【参考】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全诗三章,第二、三章与第一章相比,只更换了几个韵脚字,这种回旋反复的形式加重了诗歌的抒彩,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
5.清代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价这首诗“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请结合诗作内容加以简析。
【参考】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充斥着不可遏止的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诵读此诗,读者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感受到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
艺术手法
一、重章叠句
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
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
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
二、铺排反复的写法
(一)可以是段中铺排(排比)
诚信如丝丝春雨,可以催开真情的花苞;诚信如结实的绳索,可以助人登上成功的顶峰;诚信如涓涓浪花,可以托起事业成功的巨轮。
(二)可以是并列的段落铺排(反复)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只有一颗心啊,却容纳着这么多的爱国情思。你爱着你的楚国,你爱着你的人民。你希望君王圣明,你希望国家昌盛……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求索什么呢?是求索那国家振兴的命脉?是求索那污泥之下清正不屈的品质?……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终究无法释怀,你没有去追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没有贪恋云卷云舒,鸟语花香。……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谁说你生命短暂,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默默吟诵;谁说你生命短暂,一位位文杰烈士继承着你泣血的精神……
随堂小练习
1.下列有关《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共三百零五首。
B.《诗经》中的《雅》多是贵族祭祀的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是宗庙祭祀的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A,据传曾经孔子删削、整理
2.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起洗澡。
B.兴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偕作:
大家一块儿行动。
修:整顿。
D.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一同前往。
A(“同泽”是“穿相同的内衣”之意)
3.选出对《无衣》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战土间的友爱合作精神。
B.这首诗表现了战士勇于从军征战的豪情。
C.这首诗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
D.这首诗用士兵间相互交谈的口吻写成。
C(并没表现征战中的艰难和困苦)
4.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章叠唱;拓宽了诗歌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突出主题,音韵协调。
5.根据诗歌的这一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推断第二章节中的“泽”应与“________”和“________”同义;第三章节中的“偕”应与“________”同义。



6.战士们为什么可以“同袍”“同泽”“同裳”,积极修整好武器装备,迅速投入战斗,其原因是什么?请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概括:________;也可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作答:_________。
7.秦国地处西陲,常与西戎交战。但诗中为何打出周王命令的旗号?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王想制服西戎,所以下令秦国出兵。
B.西戎不但是秦国的敌人,而且也是整个周王朝的敌人。
C.秦国人民要抵御外敌须借周王命令才有号召力。
D.周王为了保护诸侯国,所以下令出动军队。
同仇
同仇敌忾
《无衣》理解性默写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无衣》理解性默写
6.《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7.《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 。
8.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
完成背诵默写《无衣》
熟读预习《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