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复活课件(34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复活课件(34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8 21:3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寻找下答案。
1.
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2.
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
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
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
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
享年82岁。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作品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
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
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的世界观已经发生变化,
他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
重新审视了各种社会现象,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俄国社会的真实图景。
相关常识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
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
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
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
,
因此人们称之为
“托尔斯泰主义”。
《复活》故事梗概
小说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玩弄后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小说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从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重新唤醒内心的美德,并且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和批判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gěng住

quán发

鱼gěng

quán缩

害sào

duò落

干zào

zhuì落

duó步

shú罪

揣duó

dú武

知识整合
文脉图解
复活(节选)
人物
事件
层次
情节
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经过
一、(1——15)玛丝洛娃认出了到监狱探望自己的聂赫留朵夫。
二、(16——70)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交流,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宽恕,想唤醒她的本性。
三、(71—78),聂赫留朵夫的想法不被玛丝洛娃理解。
探监
相认
赎罪
梳理情节
文章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在法庭审判之后,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他去狱中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并打算为她奔走申冤,但玛丝洛娃并不相信他。该部分内容展现了聂赫留朵夫发自内心的忏悔,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活”。
文本研读
任务一 了解故事背景,梳理故事情节
1.结合有关资料,简要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点拨: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感到震惊,被唤醒的往事使她痛苦万分。但她只简单对答几句,把聂赫留朵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给了他一个媚笑,向他要十卢布的烟酒钱以麻醉自己。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变化感到又惊又怕。
2.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
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
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3.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有几次变化 这说明什么
点拨:有三次变化。刚见面称“您”,后来称玛丝洛娃为“你”
“卡秋莎”。这说明聂赫留朵夫刚开始还不能与玛丝洛娃拉近内心的距离,只是把她当作一个他想帮助的人,后来,聂赫留朵夫逐渐地在情感上拉近了与玛丝洛娃的距离,已经把她当作一个熟悉的人看待。
4.从节选部分来看,怎样理解“复活”的含义
点拨:就节选部分来看,“复活”应指的是聂赫留朵夫思想的复活,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复活,良心的复活,道德的复活。
文本研读
任务二 分析写作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5.文中对玛丝洛娃的神态描写非常到位,请选择几处加以赏析。
点拨:
神态描写
反映的内心
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笑容
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玛丝洛娃认出了眼前的人就是伤害她的聂赫留朵夫,这使她的内心非常痛苦
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聂赫留朵夫提到两人的孩子,但孩子的夭折对玛丝洛娃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此时,玛丝洛娃内心是痛苦的,是愤恨的
文本研读
6.“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这一内心独白表现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点拨:聂赫留朵夫内心充满矛盾。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开始认识到自己犯的罪行,因此要帮助玛丝洛娃;但当他真正面对已经堕落了的变得丑陋的玛丝洛娃时还是有一丝犹豫的。此刻,他不知道该作出怎样的决定。
7.文中除了心理描写还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能够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文本研读
技法迁移
人物对话的作用
课文节选部分对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对话的描写相当精彩。通过两人对话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
人物对话最容易反映对话双方的个性特征,它能灵活直接地体现人物性格,充分坦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人物对话往往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作者可以通过对话描述出具体的环境和人物的心态,让读者随着人物对话进入下面的情节;人物对话能更直接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所处环境和时代特色,所以对话描写是塑造人物、反映主题的重要手段。
聂赫留朵夫面对法庭上巧遇的玛丝洛娃,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就来到监狱请求她的原谅。那么,你认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有真正的爱情吗
明确
:
观点一:我认为存在真正的爱情,玛丝洛娃是他的初恋,对于这份纯洁的感情,多年后在法庭上相遇时,他依旧能感觉到。也恰恰是这份感情打开了他复活的大门,使他走上了救赎自己的道路。因为如果没有任何感情的话,他就根本不会有什么恻隐之心了。
观点二:我不认为他对玛丝洛娃还有爱情,他不过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罢了。此时的玛丝洛娃也只是他拯救自己灵魂的“工具”。
小说以“复活”为题,有何含义?
明确
:
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一刻,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的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的身份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性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分析聂赫留朵夫形象。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
初见玛丝洛娃,他真诚忏悔、赎罪;当看到她索要钱而变得堕落时,他的心在犹豫、动摇;最后,他决定拯救她,希望她精神苏醒。
情节及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描写手法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聂赫留朵夫: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玛丝洛娃: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讨要卢布
结局
结束会面
决心救赎
拒之千里
以0作为基准,正数代表正向情绪指数,负数代表负向情绪指数(-4~+2)
初见
确认


要钱
表态
告别
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
小说题目有何效果?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该题中考核的是“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鉴赏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及地方的风土人情、社会关系、政治生态、经济水平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对社会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和分析社会环境的作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描写类题目命题方向: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社会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答题指要
(1)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推动情节发展,暗示小说结局;⑤折射社会现实,揭示小说主题;⑥有象征或暗喻的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答题规范:社会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社会环境的辩证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影响和改变环境。
第四,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探究小说的标题
小说《复活》究竟复活的是什么呢 通过阅读节选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复活”就是灵魂拯救的成功,是灵魂的复活,是聂赫留朵夫灵魂自我拯救的“复活”,是玛丝洛娃灵魂在聂赫留朵夫道德光辉照耀下的被动“复活”。
知识讲解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常见对标题的探究分析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分析,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分析,三是拟人标题的意图。
探究标题,包括探究标题意蕴和探究标题的作用或好处两类。
1.探究标题意蕴
对于探究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标题在文中的具体意思(表层义)、标题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意思(深层义)、标题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象征义或比喻义)。
2.探究标题的作用或好处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指向表达效果)
⑤贯串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
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总之,探究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①小说以XX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②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xx做题目
③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xx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④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⑤小说的题目是xx,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而展开的,如果以xx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迁移练笔
创设一个情景,设置父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达一定的中心。不少于200字。
示例:
我来到爸爸床前一看,爸爸果然老老实实地躺在那里,可是嘴还在动,原来爸爸还在背英语单词。我对爸爸说:“您不服从妈妈的‘命令’,我告诉妈妈去。”说着,就要往外走。爸爸急忙拉住我,说:“我昨天刚背好的单词,谁知睡了一觉,就全忘了。你千万不要告诉你妈妈。她也够辛苦的了,别再让她为我操心了。”我听着这诚挚的话语,只好答应了。可一见爸爸那疲倦的样子,马上改口说:“您也太辛苦了,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接着,我又不满地说:“爸爸,您是工程师,又有大学文凭,干吗还那么拼命地学啊!”爸爸笑着说:“工作需要嘛!”看我脸上还有疑惑,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呀!我真后悔年轻时没多学几门外语,现在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学起来可真费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不过,现在下功夫学还不晚,这也叫‘活到老,学到老’嘛!”说完爸爸就哈哈大笑起来。
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