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回顾和展望需要明确坐标,认准方向。铁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新时代,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中国诗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当前,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时代奔涌向前,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震古烁今的实践,正在创造着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为这个时代写下心灵的图谱,提供精神的能量。这意味着我们的心要广大,我们的心里要有充沛的光和热。这光和热来自我们对民族光明未来的信念和承担,来自我们对时代的方位和主流的深刻体察,来自我们对人民的喜怒哀乐的感同身受。相信新时代的中国诗歌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以卓越的创造迈向悠久辉煌的中国诗歌传统中又一个群峰耸峙的壮丽境界。
(摘编自黄尚恩《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材料二: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重点谈论了她对新时代和人民性的理解。她说到:当代中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来看都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样态,写作题材层出不穷,但人民的丰富生活在文学领域是存在空白的。实际上,在很大的“人民”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是人民内部的分子,每个人都写好自己熟悉或深知的部分,总体就合成一个大的时代的画卷。
《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认为:新时代诗歌需要在观念、视野、经验等方面展开,需要是诗的而非新闻,是自由的而又讲究音乐性,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先锋的又是有分寸的,是大众的又是优秀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四平从新时代青年诗人创作的角度,谈了他的几点建议。他表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诗人要有坚定的诗歌自信、主动作为,使自己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写出自己的诗歌,写的再开阔些。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慧瑜将目光放在了“群众诗歌”或“劳动诗歌”上,他认为:劳动者的写作也是新时代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工人诗歌的底色,其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精神的延续,在工人诗歌中,物化和工人的日常生活被密切契合起来,日常生活和诗歌语言达成了非常恰当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诗歌网《新时代诗歌座谈会在北大举行》)
材料三:
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1.诗可以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果从儒家的讨教观念来理解,诗应该是于以怨的。也就是遇到失意不快之事,可以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意和牢骚。但是历代统治者总希望诗人能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不希望他们以诗来讽刺和揭短;而在有些政治斗争复杂、官场倾轧频繁、政治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一味抒发心中的怨情,便很容易横遭杀身之祸。历朝历代大兴“文字狱”正是如此。
然而,相比较而言,唐代的政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至少诗可以怨,诗人不论在生活上、政治上遭受打击后都可以发牢骚,抒写失意之情,表达心中的不快。在唐代统治者看来,政治上失败是一回事,写事、写诗抒发感情,表达怨意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受必然关系的影响。写诗应该是自由的,诗“可以怨”这在唐代已成风气。
2.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对官府剥削和贪官污吏的讽刺谩骂,在《诗经》中的《硕鼠》等诗中的数量急剧增多。而在唐代这方面的诗歌更多,一是与唐代的现实官僚腐败分不开,二是与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诗歌创作空间分不开。杜甫无疑是这一方面杰出的代表,他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著名的诗句以及一系列痛斥官府腐败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坛曾发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3.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政治权利的象征,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能否对君主的贤愚发表意见,能否对君主进行讽刺,更能看出一个朝代在政治上的开明和宽松程度,也更能说明这个时期文学创作自由空间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杜甫对唐玄宗好武开边,发动不义战争和残暴的兵役制,以及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凋敝景象给予了严厉的谴责和痛斥,这种大胆斥责君主的诗,在唐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杜甫并没有因写讽刺皇上的诗而遭到政治上的打击,或是下狱问罪,可见唐时宽松的作诗环境。
4.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唐代对诗歌创作的宽松环境和对诗人的宽容,不仅表现在对诗歌内容题材的不加限制,同时也表现在诗集的整理和印刻上。在唐代不论你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如何,哪怕曾经反对过朝廷,只要你有诗歌方面的才华就不会被埋没,甚至皇帝也会亲自出面下令整理。上官婉儿虽被唐玄宗所杀,但时过三年之后,唐玄宗又亲自下令搜集整理、编辑她遗留的诗文,并令宰相张说作序。
(摘编自刘国安《试论杜甫诗歌中人民性产生的根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尚恩认为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成就诗歌创作的辉煌。
B.秦立彦重点谈论了她对新时代和人民性的理解,她认为当代中国人民的丰富生活没有在文学领域反映出来。
C.唐代出现的讽刺谩骂政府官僚腐败现象的诗歌数量很多,这说明唐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比别的朝代多。
D.杜甫严厉谴责唐玄宗发动不义战争和推行残暴的兵役制,皇帝并没有因此打击杜甫,这体现了唐朝政治的开明。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诗歌需要在观念、视野、经验等方面展开,要区别于新闻,讲究音乐性,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
B.工人诗歌将物化和工人的日常生活密切契合起来,日常生活和诗歌语言结合得很好,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精神。
C.在政治斗争复杂、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无所顾忌地抒发心中的怨情,便遭遇杀身之祸,“文字狱”就是这样。
D.唐代对诗人很宽容,对诗歌内容题材不加限制,还重视整理编辑诗集。唐玄宗杀了上官婉儿,却又下令搜集整理其遗作。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杜甫《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的雄心气概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B.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登高》即是如此。
C.杜甫冒死投奔肃宗行在,想在新朝干一番事业,认为罢相房琯事关重大,上疏以为“罪细,不宜免大臣”。
D.在《丽人行》中,诗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玄宗所宠幸的杨氏兄妹的穷奢极侈和炙手可热的嚣张气焰。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唐代产生了伟大的诗歌,当今时代能够创作出伟大诗歌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看望儿子的女人
郑俊甫
这是一辆开往市区的客车,女人就坐在靠窗的位置。女人晕车,这个位置还是她跟一个小伙子调换来的。
窗外的田野已经绿起来了,暖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让车里的人都昏昏欲睡。女人没有,女人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想着长长短短的心事。一个硕大的竹篮摆放在女人的腿上,竹篮上盖着一块洗得发白的布。看得出来,女人是个喜欢洁净的人。
“大姐,还是把篮子放在行李架上吧?这样怪累的。”对面座位上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说。
女人回过神来,感激地笑笑,说:“不了。”女人看见了年轻母亲怀里的孩子,是个女孩,三四岁的样子,两只澄澈的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篮子。
女人把手伸进篮子。变戏法儿似的摸出一把花生来,塞到女孩的手里。车厢里很快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女孩吃花生的样子让女人爬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了鲜活的生机。
烟就是这个时候冒出来的。没有人看到它是怎么冒出来的,先是羞羞怯怯的一缕,很快就成了一股,一片。车厢里有了焦糊的气味,眨眼的功夫,气味就在小小的空间里横冲直撞。
“着火啦!”女人第一个叫起来,声音哨子般尖锐。沉睡中的乘客都给惊醒了。平静的车厢里一下子炸了锅。
司机在慌乱中把车停在了路边,大叫着:“快下车啊!”可火是从车门烧起来的,没有人能够从那里离开车厢。
“大家不要慌,来,从车窗跳下去!”女人大声招呼着。一边丢掉腿上的篮子,两只手用力把车窗扒开。人群疯了似的朝那扇小小的出口拥过来,有两个男人凭着力气越过了妇女和孩子的屏障,削尖了脑袋往外钻。
女人忽然伸开双臂挡在了窗前:“不要挤,不然谁也出不去!”女人的嗓门很大,完全没有了刚才的娴静,像是一头狮子。
两个男人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让开了身子,骚乱的车厢顿时安静了许多。女人先是招呼着对面那个年轻的母亲,帮着她跳了出去,又抱起吓得哇哇乱哭的小女孩,递了出去。然后是一个妇女,又一个孩子……
乘客们在女人的帮助下,相跟着往外钻。车厢里的人在一个一个地减少,火势却在一点一点地变大,变猛,直至疯狂。小小的空间成了一个蒸笼,让人透不过气来。女人不停地咳嗽着,手却没有停下,一个个或肥或瘦或高或矮的身子在她的推搡抬抱下,纷纷逃离了险境。
当最后一个人被女人推出窗口时,整个车厢已经成了一个火炉。车外的人拼命喊着:“大姐,跳啊!快跳啊!”
女人的头刚刚探出窗外,又缩了回去。她的手在窜着火舌的车厢里摸索了一阵,然后递出来一只烧黑了的竹篮。两个男人一边接过篮子,一边把女人从窗口拽了出来。女人的头发已经烧焦,脸上像是抹了一层黑,衣服上还窜着火苗。几个人冲上去,手忙脚乱地把女人身上的火扑灭。
女人大口喘了会儿气,忽然身子一软,昏了过去。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女人和另外几名伤员被送进了医院。
女人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睁开眼,女人看见了洁白的墙壁、洁白的被单。不知名的鸟声啁啾着从窗外传进来,让女人恍惚间觉得飘浮在梦里。
第一个获准进入病房的是市报的记者。记者望着女人瘦小脆弱的身子、伤痕累累的脸和那一头烧得不像样子的乱发,抿着嘴,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地问:“大姐,感觉好点了吗?”
女人点了点头。
“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女人又点了点头。
“据说,您当时就坐在窗边,本来可以第一个逃出来的,您为什么不逃?是什么让您坚持到了最后?您难道……就不害怕吗?”
女人咧开嘴,一朵笑在她的唇边绽放开来。女人说:“是我儿子,我儿子让我坚持到最后的。”
“您儿子?”记者的眼里满是惊讶,“他在哪儿?做什么工作的?”
“他没有工作。”女人盯着天花板,像是回答又像是自言自语,“去年这个时候,为了救一场火,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一个人睡在了市郊的那面山坡上。这次,我就是去看他的。着火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儿子的身影。我想,要是给火烧死了,不是就能见到我的儿子了吗?我当时觉得儿子离我越来越近了,他还冲我招手了呢,真的。你说,去和儿子见面,我有什么好害怕的?”
说这话的时候,女人不知道,一旁的记者和医生早已经伸出衣袖,揩起了眼角。
(选自郑俊甫小小说集《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了一辆开往市区的客车和暖暖的阳光,自然引出昏昏欲睡的乘客和有心事的女人,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女人没有听取年轻母亲的建议,坚持将篮子放在腿上,后来又冒着危险递出那只竹篮,均可看出她对篮子的重视。
C.小说没有直接写女人的儿子,但读者能够从女人的讲述中感知到他是一个在灾难面前不顾自身安全、挺身而出的人。
D.小说结尾讲述女人感觉到去世的儿子在冲自己招手,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她勇敢的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她的迷信思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女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为后文女人本可以第一个逃出去而没逃作了铺垫,更好地凸显出女人高尚无私的品质。
B.小说一开始缓缓叙写,车内气氛平和,从车厢火起,情节变得紧张起来,使整篇小说缓急有度,牢牢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
C.小说通过对女人奋不顾身地救人后头发、脸上、衣服的细节描写,与前文形成照应,形象地表现了女人舍己救人的可贵精神。
D.小说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丰富的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主人公形象鲜明,令人难忘。
(3)小说中记者采访女人这一情节,照应了前文多处内容,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本小说除了正面描写外,还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女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太子太傅疏广之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沙鹿山南,因去疏之足,遂改姓焉。祖混,陇西太守。父龛,冯翊太守,并有名誉。
皙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还乡里,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璆娶石鉴从女,弃之,鉴以为憾,讽州郡公府不得辟,故皙等久不得调。
皙与卫恒厚善,闻恒遇祸,自本郡赴丧。尝为《劝农》及《饼》诸赋,文颇鄙俗,时人薄之。而性沈退,不慕荣利,作《玄居释》以拟《客难》。张华见而奇之。石鉴卒,王戎乃辟璆。华召皙为掾,又为司空、下邳王晃所辟。华为司空,复以为贼曹属。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
时有人于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上两行科斗书,传以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张华以问皙,皙曰:“此汉明帝显节陵中策文也。”检验果然,时人伏其博识。
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年四十卒,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
皙才学博通,所著《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遇乱亡失。其《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云。
(节选自《晋书·束皙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
B.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
C.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
D.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成年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太子太傅,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是教导和保护太子的师傅。
C.茂才,原本作秀才,是汉代朝廷由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一种察举常科。
D.记室,秘书的代称,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皙出身官宦世家。他是汉太子太傅疏广的后代,其祖父任过陇西太守,父亲任过冯翊太守,都有好的声名。
B.束皙擅长作赋。他写的《劝农》及《饼》等赋,文风俚俗,受到时人喜爱;以拟《客难》作的《玄居释》受到张华的赞扬。
C.束皙博学多闻。几十车残缺的竹书,束皙遇到疑问就分别注释,都有义证;嵩高山下的竹简文字,他能准确辨别。
D.束皙不慕荣利。他被举荐为孝廉、茂才,都没有应荐;赵王司马伦当相国时,请他为记室,束皙托病退休回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
②年四十卒,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
(5)束皙为什么“久不得调”?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二
砺
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注】①梁父吟:又作梁甫吟,乐曲名。“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有恢复中原之志。②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高唱慷慨悲凉的《梁父吟》,表达了自己欲恢复中原的壮志。
B.颔联中作者借勾践灭吴和申包胥复楚的典故,表明既要隐忍又须有决心。
C.颈联写秋雁因为亡国而无助地哀鸣,饿虎白昼也为此在空荡的山林咆哮。
D.这首诗语言沉郁激愤,慷慨激昂,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风格相近。
(2)诗歌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矢志报国的决心的?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完毕,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描写让读者回味无穷。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在描写江水汹涌、浪花翻卷的壮丽景象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到人事。
五、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正当大家兴致盎然地游览时,我在圣寿禅寺一角寻觅到难能可贵的景致——珍珠泉。或许是因为家乡有个同名泉水,所以一听说瓯海也有此泉,我便想一探究竟。可惜不知是什么原因,①_______________。如果不是陪同的人讲解,岂不就与它擦肩而过了?
此泉位于圣寿禅寺大雄宝殿东侧,是两口二三米见方的方形泉水池,水清如碧,里面长满绿色的轻轻起舞的水草。据说,泉池中常有气泡从水底升起,晶莹剔透,宛如粒粒珍珠,因而得名。但是,我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似乎找不见“珍珠”。知情人说,只有在正午前后的阳光直照下,才能看得清楚那些此隐彼现串串升起的气泡。
关于这口泉,自然少不了很多民间传说,事实上,②_______________,是有其自然原因的。有些是水下地质断层中含有气体,缓慢释放;还有些是水底有古老的植物埋藏,在时间、压力以及温度的作用下产生气体,形成气泡冒出来。
科学的解释是有根据的,但传说却是浪漫美丽的。如今千百年过去,这两口泉水仍如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注视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珍珠”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
B.咱们香雪,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绕绕,“真没治”。
C.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D.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两口泉水仍正对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下面是一封公司年会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方面有四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我们公司将迎来充满希望和更具有挑战性的2020年。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③首先祝您公司生意兴隆,万事如意!④同时感谢您一直以来给予我们企业的大力支持与信赖。⑤期待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合作互利共赢,再创辉煌!⑥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新年的祝福,⑦我们即将迎来公司一年一度的2020年春茗晚会。⑧为表达对您的谢意,⑨诚邀您拜会我们的晚宴,分享我们的快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由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4月30日至5月5日在杭州举办。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动漫企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参加,办展规模比历届都大;共有143.6万人次参与,参展人数比历届都多。截至目前,本届动漫节成交及达成签约交易、意向合作项目1368项,涉及金额139.84亿元,动漫节消费涉及金额25.2亿元,总计165.04亿元,创下交易新高。
六、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当今中国,人们仍在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同时,有的地方出现餐饮浪费现象,部分学生存在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
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或记叙你的经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D
C
D
(4)①采用总分的结构,从四个角度论述杜甫诗歌中人民性产生的社会根源;②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唐代与大兴“文字狱”的朝代对比,突出唐代政治环境的宽松;③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杜甫斥责君主没有遭遇政治打击及唐玄宗下令给上官婉儿整理遗作等材料进行论证;④运用引证法,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诗歌“可以怨”。
(5)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诗人指明了方向;②当今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③领导、专家认识到了“人民性”的重要性,主张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④中国进入新时代,写作题材层出不穷;⑤新诗经过百年的探索、发展,继承了传统精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⑥当今时代诗人有宽松的作诗环境。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分析论证结构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就能够……”表述过于绝对。
B项,“她认为当代中国人民的丰富生活没有在文学领域反映出来”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表述为“人民的丰富生活在文学领域是存在空白的”。
C项,“唐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比别的朝代”错误,材料三第四段表述为“而在唐代这方面的诗歌更多,一是与唐代的现实官僚腐败分不开,二是与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诗歌创作空间分不开”。
故选D。
(2)C项,“便遭遇杀身之祸”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三第二段表述为“在有些政治斗争复杂、官场倾轧频繁、政治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一味抒发心中的怨情,便很容易横遭杀身之祸”。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诗可以怨’‘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这些根源的”。
A项,杜甫《望岳》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材料三无关。
B项,杜甫所作律诗的特点,与材料三无关。
C项,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讲杜甫的为人,与材料三无关。
D项,《丽人行》反映的是穷奢极侈和炙手可热的嚣张气焰,能证明唐代政治环境宽松。
故选D。
(4)材料三第一段先提出“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的观点,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论证时,“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运用引证法,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诗歌“可以怨”。“历朝历代大兴‘文字狱’正是如此”“然而,相比较而言,唐代的政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至少诗可以怨,诗人不论在生活上、政治上遭受打击后都可以发牢骚,抒写失意之情,表达心中的不快”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唐代与大兴“文字狱”的朝代对比,突出唐代政治环境的宽松。“杜甫对唐玄宗好武开边,发动不义战争和残暴的兵役制,以及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凋敝景象给予了严厉的谴责和痛斥,这种大胆斥责君主的诗,在唐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杜甫并没有因写讽刺皇上的诗而遭到政治上的打击,或是下狱问罪”“上官婉儿虽被唐玄宗所杀,但时过三年之后,唐玄宗又亲自下令搜集整理、编辑她遗留的诗文,并令宰相张说作序”运用杜甫斥责君主没有遭遇政治打击及唐玄宗下令给上官婉儿整理遗作等材料的例子,对“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进行论证,这是运用举例论证。
(5)根据材料一第一段“铁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可概括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诗人指明了方向;当今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在新时代,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中国诗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和材料二专家对新诗的观点可概括出,领导、专家认识到了“人民性”的重要性,主张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当代中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来看都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样态,写作题材层出不穷”可概括出,中国进入新时代,写作题材层出不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概括出,当今时代诗人有宽松的作诗环境。
2.
【答案】
D
D
(3)①小说前文写女人有心事及对竹篮的重视,采访环节给出了答案,篮内物品是去看望儿子的祭品。
②小说中女人在火灾中表现英勇,采访情节给出合理的解释,是逝去的儿子让她不再害怕。
(4)①车厢着火后,以司机的慌乱侧面表现女人的沉着冷静。
②以两个凭着力气越过了妇女和孩子的男人的狭隘自私从侧面表现女人高尚无私。
③结尾处通过记者和医生的表现,侧面表现了人们对女人行为的感动、敬佩以及对她的同情。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艺术特色(小说)
赏析情节安排
表现手法(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也委婉地批评了她的迷信思想”于文无据。
(2)D项,“心理描写”错。文章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3)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找出相关情节分析作答。文中记者问女人她的儿子做什么工作,女人回答“没有工作”“去年这个时候,为了救一场火,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一个人睡在了市郊的那面山坡上。这次,我就是去看他的”,从中可以看出,女人的儿子因为救火永远留在了市郊的那面山坡上;结合前文写女人坚持将篮子放在腿上,后又冒着危险递出竹篮,这表明了女人对竹篮的重视,点明了女人只是带着东西去祭奠儿子。记者问女人是什么支撑着她坚持到最后,女人说是她的儿子,结合女人儿子的事迹,揭晓了前文女人为什么能够英勇无畏地救人,两者照应,使文章更加连贯。
(4)结合文章内容,从“司机在慌乱中把车停在了路边,大叫着:‘快下车啊!’可火是从车门烧起来的,没有人能够从那里离开车厢”“‘大家不要慌,来,从车窗跳下去!’女人大声招呼着。一边丢掉腿上的篮子,两只手用力把车窗扒开”“女人先是招呼着对面那个年轻的母亲,帮着她跳了出去,又抱起吓得哇哇乱哭的小女孩,递了出去”可分析出,作者将司机的慌乱与女人的冷静形成对比,侧面表现女人的沉着。从“人群疯了似的朝那扇小小的出口拥过来,有两个男人凭着力气越过了妇女和孩子的屏障,削尖了脑袋往外钻”“乘客们在女人的帮助下,相跟着往外钻......一个个或肥或瘦或高或矮的身子在她的推搡抬抱下,纷纷逃离了险境”可分析出,作者将男人的自私与女人的无私形成对比,侧面表现出女人的高尚。从“一旁的记者和医生早已经伸出衣袖,揩起了眼角”可分析出医生、记者在听完女人的回答后,对女人的同情、敬佩,侧面表现了人们对女人行为的感动、敬佩以及对她的同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C
B
(4)①最初掘墓的人点燃简策照明来寻取宝物,到官方收取时,好多都是残简断札。
②束皙四十岁时逝世,元城街上的人因纪念他而停业,他的弟子和朋友给他在墓旁竖立了墓碑。
(5)①束皙的兄长束璆娶了石鉴侄女为妻,后将其抛弃;②石鉴深以为恨,进言州郡公府不能征召束氏兄弟。
【考点】
文言断句
姓名称谓
古代官职
科举教育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内容理解
【解析】
【参考译文】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是汉太子太傅疏广的后代。王莽末年,疏广的曾孙疏孟达为避难,从东海迁徒居住到了沙鹿山的南面,就把疏字的足旁去掉,于是改姓为束。祖父束混,任过陇西太守。父亲束龛,任过冯翊太守,都有好的声名。
束皙博学多闻,与兄长束璆都很知名。少年时在国学学习,有人问博士曹志说:“当今好学的人是谁呢?”曹志回答说:“阳平人束广微好学不倦,别人赶不上他。”束皙回到乡里,被举荐为孝廉、茂才,都不就任。束璆娶了石鉴的侄女为妻,后又抛弃了她,石鉴以此为恨,私下讽谏州郡公府不能征召束氏兄弟,所以束皙等人长期不能调用。
束皙和卫恒关系亲密,他听到卫恒遇灾祸死亡的消息,就从本郡出发赴丧。他曾经作《劝农》及《饼》等赋,文词很粗俗,被当时的人轻视。但他生性沉静谦让,不羡慕荣利,作了《玄居释》来模拟《客难》一文。张华看到文章后认为与众不同。石鉴死后,王戎就召用束璆。张华召用束皙为掾,又被司空、下邳王司马晃所召用。(司马晃死后)张华为司空,又任他为贼曹属。
当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挖魏襄王的坟墓,有人说是安釐王的墓冢,得到数十车竹书。最初掘墓的人点燃简策照明来寻取宝物,到官方收取时,好多都是残简断札。文字已经残缺不全,不能再恢复原有的次序。武帝下令将这些简策交付秘书来校勘补级次第顺序,寻求考校其内容,然后写成通行的文字。束皙当时任著作郎,得以观览竹简,遇到疑问就分别注释,都有义证。束皙升任尚书郎。
当时有人在嵩高山下捡得竹简一枚,上有两行科斗文,众人互相传看,没有认识的人。司空张华以此询问束皙,束皙说:“这是汉明帝刘庄显节陵中的策书文字。”一检验果然如此,当时人都佩服他的博识。
赵王司马伦当相国,请他为记室。束皙托病退休回家,教授门徒。束皙四十岁时逝世,元城街上的人因纪念他而停业,他的弟子和朋友给他在墓旁竖立了墓碑。
束皙才学博通,著有《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遇战乱失散。另有《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流行于世。
【解答】
(1)句意:少年时在国学学习,有人问博士曹志说:“当今好学的人是谁呢?”曹志回答说:“阳平人束广微好学不倦,别人赶不上他。”曹志的官衔是“博士”,“博士曹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莫及”的主语是“人”,“人莫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C项,“由上而下”错误,应是“由下而上”。
(3)B项,“他写的《劝农》及《饼》等赋,文风俚俗,受到时人喜爱”理解错误,原文为“尝为《劝农》及《饼》诸赋,文颇鄙俗,时人薄之”,说的是他曾经作《劝农》及《饼》等赋,文词很粗俗,被当时的人轻视。
(4)①发:发掘。及:到。烬:物体燃烧后的灰。
②“年四十卒”省略主语“束智”。废:停止。“门生故人立碑墓侧”为状语后置句。
(5)根据原文“璆娶石鉴从女,弃之,鉴以为憾,讽州郡公府不得辟,故皙等久不得调”可知,束璆娶了石鉴的侄女为妻,后又抛弃了她,石鉴以此为恨,私下讽谏州郡公府不能征召束氏兄弟,所以束皙等人长期不能调用。据此即可组织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
【答案】
C
(2)①夸张(或对比):“誓深于海”的夸张突出誓愿的深重。②反问:“肯使神州竟陆沉”的反问语气激愤,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气概。③直抒胸臆,情感奔涌而出,不可阻挡。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方式(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秋雁”“饿虎”喻指作者自己,悲鸣的秋雁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2)“胸中有誓深于海”,作者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誓愿的深重和大海的深度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作者不允许祖国大好河山就此断送誓愿的深重;“肯使神州竟陆沉?”,怎么能使祖国大好河山就此沉沦?运用反问,加强了语气,表达出作者自己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尾联以作者的誓言作结,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报国的强烈情感,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和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四、默写题
【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诗人用……的环境描写让读者回味无穷”可推知答案,注意“舫”的书写。
(2)根据“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可推知答案,注意“摧”的书写。
(3)根据“在描写江水汹涌、浪花翻卷的壮丽景象后,用……过渡到人事”可推知答案,注意“豪”的书写。
五、综合读写
【答案】
C
(2)①原句“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运用比喻,能让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泉水的形态特点;②原句“注视”运用拟人,能让读者更生动地感受到泉水的灵性。
(3)①周边并没有详细的介绍
②泉水气泡上溢
【考点】
标点符号的辨析及使用
赏析句段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文中“珍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A项,表示直接引用;
B项,表示直接引用;
C项,表示特殊含义;
D项,表示讽刺。
故选C。
(2)解答时先找出原句与改句之间的不同,然后针对不同点进行分析。仔细阅读原句与改句可以看出,原句“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中,将“泉水”比作“大眼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泉水的清透,给以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原句中“注视”一词将泉水拟人化,比修改后的句子直接写泉水对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更能体会到泉水的灵性。据此作答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以及关联词等来分析。①空,根据上文“可惜”一词,与后文中“如果不是陪同的人讲解”可以分析出,横线处所填句子是与没有对泉水有文字介绍有关,所以可填“周边并没有详细的介绍”之类的句子。②空,根据下文内容中对气泡冒出来的自然原因的解释可知,此处是说“气泡冒出”,所以可填“泉水气泡上溢”之类的句子。
【答案】
②将“的时候”改为“之际”;
③将“您公司”改为“贵公司”;
⑦删除“2020年”;
⑨将“拜会”改为“出席”。
【考点】
表达得体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中的“的时候”表述过于口语化,应将“的时候”改为“之际”。
③“首先祝您公司生意兴隆”中的“您公司”表述过于口语化,应将“您公司”改为“贵公司”;
⑦“我们即将迎来公司一年一度的2020年春茗晚会”中的“2020年”与“一年一度”矛盾,应删去“2020年”;
⑨“拜会”是访晤他人的敬词,此处形容邀请对方参加晚宴,应使用“出席”。
【答案】
4月30日至5月5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办,办展规模、参与人数、交易金额等主要指标均创新高。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息点,先抓住时间,再找新闻的对象以及事件等。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办。时间是“4月30日至5月5日”,地点是“杭州”。主要事件结果则根据第二句“办展规模比历届都大”“参展人数比历届都多”与第三句“创下交易新高”概括出“办展规模、参与人数、交易金额等主要指标均创新高”。据此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六、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