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9 06: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 ),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②实现中国梦,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奋发有为,辛勤耕耘,而不是随便说说,就可( )的。
③毕业却不就业,虽然( )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孝道传统经受严峻考验。
④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 )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 )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⑥早期的高乔人居无定所,习惯了( ),他们纵马走天下,在广阔的潘帕斯草原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荣耀。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B.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橱柜品牌的好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设立的初衷。
C.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发布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D.虽然每天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的人不多,但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和不文明现象。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_____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______,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_____),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_____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_______,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陈出新众目昭彰义不容辞推己及人 B.新陈代谢众目睽睽责无旁贷推己及人
C.新陈代谢众目昭彰义不容辞以己度人 D.推陈出新众目睽睽责无旁贷以己度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C.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世称之为“诗史”。
D.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

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乐器的统称。
B.登高: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所写的“登高”,正是古人的这种习俗。
C.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D.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6. 一位老教师九十岁生日,昔日学生发短信祝贺,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九十春秋经雨雪,三千桃李吐芬芳。恭祝恩师生日快乐!
B.张灯结彩喜庆九十寿,躬身敬礼永怀教诲恩。遥祝恩师健康长寿!
C.当年惠泽播春雨,今朝九州竞争妍。值恩师华诞之际,谨祝长命百岁!
D.九十岁月勾刻了皱纹,三寸粉笔染白了双鬂。老师,辛苦了,敬祝寿比南山!
二、古诗文阅读(共31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B.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C.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D.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社:祭祀土地神
B.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D.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属:下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②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二)古诗鉴赏。(共1小题,满分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注】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无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作者孤身被囚的形象,塑造了一个长期被囚于远离故土的监狱中的犯人形象。
B.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C.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D.诗歌撷取意象寄兴深微。“梧桐”既蕴含对家国的眷念,也蕴含了诗人的自勉、自励。
(2)请从颈联选取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生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劝说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这是因为三孬考虑生活不易,对马兰花表示的善意。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块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是个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小人。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四、默写部分(共14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以远景描写、静中寓动,展现村庄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酒在古典诗词中常与诗人的情感密切相关:杜甫《登高》中,“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无法遣愁;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无心美景,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写词人以酒祭江,慨叹人生。
(3)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曹操以月为喻,表达对贤才的思慕而不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李白以拟人手法写月,借月的善解人意写自己飞度镜湖的快意自由;《琵琶行》中,月被用于渲染情感,“________”琵琶女借月感叹丈夫远行后自己的孤单,“________”诗人借月感叹友人离别的不舍。
(4)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百姓忘却金人侵略的国耻,一味安于现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运用部分(6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花瓣开成什么颜色,并非由它自己说了算,而是由花瓣细胞内所含的色素决定的。 ①________。第一类是类胡萝卜素,它一旦霸占了花瓣,就会“命令”花瓣开出红色、橙色或黄色等颜色。第二类是花色素,它们以花青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②________,因而“指挥”花朵开出的颜色也很多,如当细胞液呈酸性时,可表现出红色、粉色、橙色等;呈中性时,为紫色;呈碱性时,则为蓝色。第三类是类黄酮,这类色素也“势力强大”,“兄弟众多”,常以糖甙的形式存在于花瓣细胞液中,开花时,可“命令”花朵开放出浅黄至深黄的各种花色。 ③________,其黄色变得越深,反之,如酸性越强,其黄色变得就越浅。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
【答案】
A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解答】
①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②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了、写文章。在句中形容“实现中国梦”属于用错对象。
③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东西极少。使用正确。
④瓜田李下:来源于古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句中当作具体的地方。
⑤不足为训: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典范。句中当作教训的意思。
⑥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使用正确。
2.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病句类型有以下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主要考查搭配不当、语义重复和不合逻辑,应充分了解相关病句类型辨析修改。
【解答】
A.搭配不当,应把“工作”改为“平台”。
B.语义重复,“原来”和“初”语意重复。
C.没有语病。
D.不合逻辑,可把“虽然每天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的人不多”改为“虽然每天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的人多”。
3.
【答案】
D项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第一处、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应使用“推陈出新”众目昭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前面说“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句中强调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义不容辞: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是说这些是城市管理者道义上不允许推脱的责任推己及人:意思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前面说“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应使用“推己及人”
D项答案:(1)D(2)C(3)D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
【解答】
划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搭配不当;二是“去向。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再调整词语顺序。A、来源”语序不当;B.“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C.“去向。故选D项。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第一处、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应使用“推陈出新”。众目昭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前面说“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句中强调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义不容辞: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是说这些是城市管理者道义上不允许推脱的责任。推己及人:意思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前面说“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应使用“推己及人”。
本题中,前面说“通过安装‘身份证’”,后面说“同时也……”,一般是“不仅……也”“不但……也”,A,“虽然”是表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的“也”搭配不当;B.从语境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C.从搭配看。故选D项。
答案:(1)D(2)C(3)D
4.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识记情况。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解答】
D.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5.
【答案】
A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识记情况。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解答】
A.“作为乐器的统称”错。
6.
【答案】
C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解答】
A.“九十春秋经雨雪,学生对他的感激之情,语言得体。
B.“张灯结彩喜庆九十寿,同时表明不忘师恩,语言得体。
C.“值恩师华诞之际,华诞是敬辞,不能形容老师。
D.“九十岁月勾刻了皱纹,“敬祝寿比南山”是表明对老师生日的祝贺。
二、古诗文阅读(共31分)(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D
C
C
①如果大王能够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使他们互相怀疑。
②又端了回来,更换粗劣的饭菜进献楚军使者,详细地把情况报告项王。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年轻时家里贫穷。乡里举行社祭,分得很公平,分得好,也会像分祭肉一样,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
后来,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汉王为此忧虑起来,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他却很吝啬。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只有亚父范增、周殷这么几个人,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必定能打败楚军,就拿出四万斤黄金,让陈平随意使用。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灭掉项氏,各自为王。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一见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更换粗劣的饭菜进献楚军使者,详细地把情况报告项王。亚父打算加紧进攻,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君王自己干吧,让我回家去吧,还没有走到彭城。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A.“魏王”为名词,作“为”的宾语,排除B,后面接宾语“魏王”,排除C,其前不可断。句子翻译为: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
D.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周殷这些人,可译为“这些人”。
C.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增病死,从而排除①⑥。
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原文为“项王为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①诚:如果;间:第二个为动词。句子翻译为:如果大王能够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离间项王君臣。
②去:离开;更:更换。句子翻译为:又端了回来。使者回去后。
(二)古诗鉴赏。(共1小题,满分9分)
【答案】
B
①“落叶何心定流水”句选取“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落叶”是自喻,“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黄花”,素有生命力顽强。“西风”,常寄予萧杀之意,诗人以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绝不屈服的决心。
译文:
离家万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落叶本就无心定流水。昨日隐痛恍如梦中?
赏析:
《重阳》这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也没有年轻有为,更没有官场得意;也许能看到一丝西风烈马,但那也只是过去式、自励、反省,全诗却不曾给人一点消沉和沮丧,它让人痛定思痛。文天祥这首《重阳》,更多是隐含诗人的心愿:盼望重见天日,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万里飘零两鬓蓬。”是写实。“万里”是指地理距离,“万里飘零”实则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的写照,也是年龄和景况的实际写照,一个长期被囚于远离故土的监狱中的犯人形象跃然纸上。
“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这老梧桐,这是写景。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孤独忧愁,诗人在此特别写梧桐。“故乡秋色老梧桐”是诗人被这秋天景色勾起的对家乡,也是诗人以梧桐自勉,希望自己最终能成为凤凰向往的。
“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是抒情,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大雁是候鸟,故称秋天为雁天。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但对文天祥来说。这里诗人将它们安排在颌联里,它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盼望能最终再获自由。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这是这首诗的核心。没有这一句,有了这一句、清奇、高尚、“何心”对“无主”,几乎无懈可击,那是一种无可奈何,何况是落叶、顺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当然,大江东去势不可挡,只能自取灭亡,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点影响,哪是自不量力,流水是指元朝推翻宋朝。这时文天祥非常清醒,包括当时的皇帝,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阻挡这一潮流,也是非常可笑的,他用“何心”,“何心”可以理解为“那有这样的心”,“定”是“定下来”,他在此用诗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声明。
“花无主更西风”中的“黄花”是指菊花,即黄菊。“无主”当然是指没有主人的、是自然生长的,是我国的民俗之一、黄花的诗篇数不胜数、难分高下,有纯粹的咏叹,有情深意重。历史上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冲天香阵透长安。”就很有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遍绕篱边日渐斜,此花开尽更无花。
文天祥也写黄花,当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贵品性,但文天祥强调的是“无主”,因为皇帝都投降了,如果说文天祥是为了效忠宋朝小朝廷。
因此,也是对古往今来说他是“愚忠”的反驳和反击,他的抗元行动是自觉自动的,他为的是心中的理想、为的是中华文明的传承。
他要告慰后人、无主的黄花巍然屹立,凛冽的西风根本不算什么、凛冽的西风最终无可奈何,文天祥用了一个“更”字,“无主”的“黄花”“更”在“西风”之上,只有用心聆听。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是收尾。
“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也有称为“方山”的,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夏禹国的诞生地﹣河南登封,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就是指华夏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天祥这里的“龙山”。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意象。对意象的鉴赏既要抓住意象的特殊寓意,又要结合全诗内容,揭示意象所传达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答】
B.“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身陷囹圄的时候,包括当时的皇帝,作者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节的忠守。
颈联“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中的意象有“落叶”“流水”“黄花”“西风”,皆是萧瑟之景,象征时代的大趋势,喻指个人的力量。所以流水是阻挡不了流水的,仅凭一己之力不足以改变南宋灭亡的趋势,拯救百姓。“黄花”是高洁高贵的象征。诗人将自己比作在萧瑟的秋风中傲然自立绽放的黄花,绝不妥协的决心。
三、现代文阅读(3小题,共15分)
【答案】
B
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并及时到医院探视,见麻婶女儿伤心;丈夫对她不满。③做人有原则,但不为钱伤害情义,她不妥协。
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的释然。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基本能力。可以借助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作者议论和文中评价来分析,这里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主要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结构手法等方面入手。
【解答】
B.评价马兰花的丈夫是“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小人”不恰当,男人耿耿于怀,马兰花的丈大为了六百块钱耿耿于怀主要是因为家庭比较困难。原文“男人挠挠头,收到汇款单后主动为妻子做饭是觉得自己误解了麻婶母女,所用做饭表达自己的歉意,也非世故围滑。
故选:B。
①依据原文“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听说麻婶的不幸后,并及时到医院探视,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善解人意,便不再提借钱的事,她尽量忍让,做人有原则,但不为钱伤害情义,她不妥协。
①依据原文“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②依据原文“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③依据原文“马兰花读着信,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的释然。
答案:(1)B(2)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并及时到医院探视,见麻婶女儿伤心;丈夫对她不满。③做人有原则,但不为钱伤害情义,她不妥协。(3)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的释然。
四、默写部分(共14分)
【答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潦倒新停浊酒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尊还酹江月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绕船月明江水寒,别时茫茫江浸月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江花朝秋月夜 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潦、倾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送我至剡溪 别时茫茫江浸月(重点字:掇、剡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重点字:狸
五、语言运用部分(6分)
【答案】
这些色素可归为三类,由于花色素种类众多,细胞液碱性越强
【考点】
表达得体
语境填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属于表达应用,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单独考查。“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解答】
本语段说明的是花的颜色由所含色素决定。按总分的结构。
①依据“花瓣开成什么颜色,并非由它自己说了算,陈述的是色素分三类的情况。
②依据“第二类是花色素,它们以花青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因而‘指挥’花朵开出的颜色也很多,可表现出红色、橙色等,为紫色,则为蓝色”可知,用“由于”和后文的“因而”搭配。
③依据“其黄色变得越深,反之,其黄色变得就越浅”可知,陈述对象是“细胞液”。
六、写作(60分)
【答案】
带着善良上路
问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如是说:“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
涂漆工做好本职工作后, “顺便补了洞”,看似“无心”,实质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他行善而不求回报,但他的善却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得到了船主的感谢.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年月日,沈星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一名落水少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岁.沈星心中有爱,心怀大善,在生死考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身上释放出的那种人性的善良,却正在裂变出巨大的能量,修正甚至重塑着我们对世道人心的观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车轮下的生死考验,她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样舍己救人的壮举,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行为境界.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生命垂危之际,心中牵挂的却是乘客的安危.
他们的工作可能和酬金无关,但却和生命有关,和善良有关,和做人的底线有关,面对这样微不足道但却饱含大爱的义举,我们怎能不感谢,怎能不感动,怎能还无动于衷,怎能还冷漠?坚守善良的本性,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心灵的净土,彰显高尚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然而在现实中欲望的膨胀,私心的滋生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导致一幕幕悲剧的上演.小悦悦被碾,路过的人无一相助,而救人的陈阿婆却被诬为想出名.人们善良的本性究竟去了哪里?也许“彭宇案”使得无数本想救人者袖手旁观,好心反被“咬”的社会怪圈让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善良的代价如此高昂!
现在有很多人 为了不惹嫌事,只管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一概不过问,人们甚至怀疑要不要行善,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身边依然存在的感动.那些“最美的中国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践行着善良的准则.不论外界的纷繁复杂,都要坚守善良的本性.这既是美德的传承,更是整个社会的期待!
纵使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善良的本性始终是爱不变的代言.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让善良与生命同在,对于人来讲是莫大的福分.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经常充满喜悦;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的升华.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善良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请带着善良上路,因为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护神,她会为你带来幸运、友爱和人间最美好的祝福.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审题立意要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最佳立意: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与金钱无关;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
【解答】
带着善良上路
问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如是说:“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
涂漆工做好本职工作后, “顺便补了洞”,看似“无心”,实质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他行善而不求回报,但他的善却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得到了船主的感谢.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年月日,沈星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一名落水少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岁.沈星心中有爱,心怀大善,在生死考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身上释放出的那种人性的善良,却正在裂变出巨大的能量,修正甚至重塑着我们对世道人心的观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车轮下的生死考验,她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样舍己救人的壮举,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行为境界.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生命垂危之际,心中牵挂的却是乘客的安危.
他们的工作可能和酬金无关,但却和生命有关,和善良有关,和做人的底线有关,面对这样微不足道但却饱含大爱的义举,我们怎能不感谢,怎能不感动,怎能还无动于衷,怎能还冷漠?坚守善良的本性,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心灵的净土,彰显高尚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然而在现实中欲望的膨胀,私心的滋生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导致一幕幕悲剧的上演.小悦悦被碾,路过的人无一相助,而救人的陈阿婆却被诬为想出名.人们善良的本性究竟去了哪里?也许“彭宇案”使得无数本想救人者袖手旁观,好心反被“咬”的社会怪圈让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善良的代价如此高昂!
现在有很多人 为了不惹嫌事,只管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一概不过问,人们甚至怀疑要不要行善,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身边依然存在的感动.那些“最美的中国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践行着善良的准则.不论外界的纷繁复杂,都要坚守善良的本性.这既是美德的传承,更是整个社会的期待!
纵使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善良的本性始终是爱不变的代言.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让善良与生命同在,对于人来讲是莫大的福分.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经常充满喜悦;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的升华.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善良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请带着善良上路,因为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护神,她会为你带来幸运、友爱和人间最美好的祝福.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