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检测(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检测(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20: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指南针指引航海 B.用石块修筑长城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甲骨上雕刻文字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滤纸折叠 B.红磷燃烧 C.粮食酿酒 D.食物腐烂
3.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焰火礼花 D.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呈现的色彩
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晾晒纸张 B.火药应用
C.磁石指南 D.活字印刷
5.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⑤②③
7.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B.实验 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 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 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
9.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苹果榨汁②粮食酿酒③铁水铸成锅④植物光合作用⑤食物腐烂⑥风力发电⑦纺纱织布⑧酒精杀菌消毒
A.②④⑤⑧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⑧
10.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B.干冰升华,红磷燃烧
C.食物腐烂,铁生锈 D.冰融化成水,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11.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这些商朝器物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刻有花纹的青铜面具 B.生锈的青铜神树
C.褶皱的金面罩 D.雕刻的象牙饰品
1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实验室里取8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5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⑨烧杯(100mL)
A.②④⑥⑦⑧ B.①③④⑤⑧⑨ C.①②④⑤⑧⑨ D.③④⑥⑦⑧
14.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
A.液体读数 B.滴加液体
C.取用粉末固体 D.倾倒液体
15.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焰心部分炭化变黑最明显
B.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C.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
D.图四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16.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10月29日在于上海开幕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表示,其团队已经通过3D建模得到非洲猪瘟病毒结构,这是在原子结构上第一次看到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疫苗设计”。猪瘟疫情或将得到控制,“高飞”的猪肉价格有望“落地”。对此,以下认识合理的是
A.化学引领了相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B.粮食、能源、环境三大问题的解决与化学无关
C.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D.化学对保障健康生活毫无作用
17.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4.30mL酒精 B.用托盘天平称量2.6g大理石
C.用托盘天平称量11.77g食盐 D.用100mL量筒量取7.6mL酒精
18.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④ D.③④⑤
19.下列仪器,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试管、量筒 B.试剂瓶、量筒、漏斗
C.烧杯、蒸发皿、集气瓶 D.试管、烧杯、蒸发皿
20.下面是几个同学在实验中的做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A.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先设计出实验方案
B.在实验操作前要认真清点仪器、药品、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C.实验中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
D.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不能记录,应以书本中的现象为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有如图所示仪器:
(1)请写出如图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D___________;F_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I___________。
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选5mL或10mL或50mL)。
(2)实验室用烧杯加热蒸馏水,加热时烧杯的底部应垫加______。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该将试管口略______倾斜。
23.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⑥可用于收集和暂时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⑦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到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⑧某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进行实验,在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和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2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_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2)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______,说明______;再把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______,说明______。
(3)蜡烛燃烧是______变化,理由是______,同时还伴随有物理变化,对应物理变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2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______。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