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9 04: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教案
课题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学习要点:秦灭六国;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学习提示:知道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块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 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教学目标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2.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3.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 (学生答: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 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一)秦灭六国1.条件:秦国经过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2.过程(1)开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2)顺序: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结果: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   ,定都咸阳。 (4)巩固: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3.意义:结束了      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    制度。 2.内容(1)皇帝:最高统治者称为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由   、太尉、     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3)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1)背景: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2)措施:秦始皇命人制定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作用:有利于    的交流与发展。 2.统一货币(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2)措施:秦始皇下令以    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3.统一度量衡(1)目的: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2)措施: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     制度。 (3)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4.巩固边疆(1)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2)水路:开凿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3)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  ,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5.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合作学习 一、秦灭六国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2.教师总结归纳:(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4.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提示:项目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王皇帝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2.教师补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巩固练习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A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2.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D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3.近代学者王钟麒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B )A.西周实行分封制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4.“在政府组织上,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的改变。”“他”是指( B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隋文帝5.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C )A.命蒙恬反击匈奴 B.使用圆形方孔铜钱C.郡县制的推行 D.统一东南、岭南等地6.如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 )A.秦朝 B.周朝C.商朝 D.夏朝
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