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水分子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水降温结冰,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B. 在化学变化中任何粒子都不可分
C. 水和氯化钠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碘升华是因为碘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H B. 2H C. D.
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 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结构不同
D. 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 分子质量变小
C. 分子体积变大 D. 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如图为装有少量水的注射器内水分子模型图,如果设法使注射器内少量的水沸腾,变为水蒸气,则下列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变化的是
A.
B.
C.
D.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 变成了新微粒 D. 微粒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分子的质量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 B. C.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分子不断运动
B. 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
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气。据介绍是秦岭深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下列关于压缩罐高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B. 空气被压缩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 空气被压缩分子停止运动 D. 空气被压缩分子变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 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而固态时,分子是不运动的
C.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D. 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B. 玻璃态水是透明晶体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二、填空题
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解释以下事例。
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______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两者化学性质却相差甚远的原因______。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为它们的溶液中______。
生铁的韧性不如钢,从组成上看二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______和______,而分子本身______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是______变化.
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说明______.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______.
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物质可以与氧气反应,有些物质不能与氧气反应,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温度降低,则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故降温时分子失去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正确;
B、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D、碘升华是因为碘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错误。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物质的构成进行能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A、H表示氢原子,不能表示氢分子;故错误;
B、2H表示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氢分子;故错误;
C、表示氢分子,故正确;
D、表示水分子,它只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故选:C。
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去分析解答.
理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含义.
3.【答案】C
【解析】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构成不变,相同空间内的原物质的分子数量减少,故 C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分子的特点、物质性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A正确;
B、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错;
C、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体积不变,故C错;
D、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故D错。
故选:A。
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质量、体积不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用途。
6.【答案】B
【解析】解: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不变,数目不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B图符合这一变化过程。A中水分子变大了。C中水分子变多了。D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这些都不正确。故选B。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较小,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微粒的大小、质量、种类等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
【解答】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故选:A。
9.【答案】C
【解析】解: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说的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说法正确;
B、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故B说法正确;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是因为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故B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0.【答案】A
【解析】解:A、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减小,故A正确;
B、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故B错;
C、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C错;
D、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故D错。
故选:A。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1.【答案】B
【解析】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正确水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断运动的,B不正确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C正确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D正确。
12.【答案】A
【解析】略
13.【答案】物理 变大
【解析】解:对玻璃泡缓慢加热,可以看到泡内固态碘颗粒变为紫红色的碘蒸汽,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增大了。
故答案为:物理;变大。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以及我们对碘这种物质的了解,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4.【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含碳量不同
【解析】解: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两者化学性质却相差甚远,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生铁的韧性不如钢,从组成上看二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故答案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含碳量不同。
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分子的基本性质、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分子的间隔 排列方式 没有 物理
【解析】解: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分子的间隔;排列方式;没有;物理;
本题是从分子的知识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是物理变化.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答案】A C B D
【解析】解: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
故填: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故填:C.
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分子很小.
故填:B.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物质可以与氧气反应,有些物质不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故填:D.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正是这些分子、原子和离子,才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