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选项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 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 化肥农药合理施用
C. 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D. 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自来水澄清透明,属于纯净物
C. 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 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 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 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体污染
D. 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过滤
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 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在净化天然水时,常加入明矾粉,其目的是
A.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B.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C. 使硬水暂时软化 D. 使硬水永久软化
爱护水资源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水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A. 为不浪费水,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庄稼
B. 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
C. 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黄河与兰州因缘际会,既是地理的交汇,也是文明的碰撞,下列有关黄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B. 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河水中的异味
C. 生活中常用蒸馏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和农田
B. 沿海地区可以不考虑节约用水的问题
C. 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能够节水的水龙头
D. 将生活、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对泉水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清澈的泉水是混合物
B. 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C. 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泉水的硬度
D. 过滤可以除去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烧水的锅炉内形成水垢的原因是
A. 水中含有大量的不溶性杂质
B. 所使用的水是软水
C. 水中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D. 所使用的水是硬水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生理盐水 D. 雪碧饮料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B. 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D. 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
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 漏斗内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二、填空题
对于沉淀、过滤、蒸馏、吸附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______;综合运用以上四项操作净化水的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______。
2007年3月2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下列除去污水中臭味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
A.搅拌 吸附 静置 过滤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______.
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保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为了测定一定量黄河水中泥沙的质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仪器A名称是______,该实验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两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高于了漏斗的边缘; ______;
改正错误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大雨过后,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河水中取样,进行净化处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向河水样品中加入 使悬浮物沉降,然后进行过滤,请指出如图所示操作中的错误 。
该小组同学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它的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此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经过以上操作后,所得到的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软水。
若经过滤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字母。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留有气泡
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能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C.研制开发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明确生活中常见环境污染及治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说法正确;
B、自来水澄清透明,但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C、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水循环分析;
B、根据自来水的组成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回答;
D、根据防范水污染分析判断。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A、不能通过减少饮水量来节约用水,故A错误;
B、生活用水、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
C、爱护水资源要求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体污染,故C正确;
D、植树造林既能改善环境质量,又能涵养水源,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C、根据爱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植树造林的意义来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如何节约淡水。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
4.【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该装置中的物质并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选项说法正确;
C.由净水装置可知,该装置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选项说法错误;
D.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不到蒸馏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A、A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B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C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D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D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A
【解析】解: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所以在净化黄泥土时,常加入明矾粉,明矾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观察选项,可知A正确。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明矾净水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明矾的性质进行。
8.【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灌溉庄稼,故A错误;
B、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水资源,故B错误;
C、使用无磷洗衣粉会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
D、地下水资源有限,不能大量开采,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进行解答;
B、根据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水资源进行解答;
C、根据使用无磷洗衣粉会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行解答;
D、根据大量开采地下水会浪费水资源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防治水污染方面知识,水资源是我们的珍贵财产,我们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
9.【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河水中的异味正确,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生活中常用蒸馏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错误,因为生活中达不到蒸馏的高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明矾可以把小的固体颗粒聚成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具有净水作用;B、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C、生活中常用蒸馏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错误,因为生活中达不到蒸馏的高度;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正确;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0.【答案】B
【解析】解:A、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
B、沿海地区也应该节约用水,故B错误.
C、市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能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将生活、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人类正面临着水危机,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D
【解析】解:A、清澈的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A正确;
B、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故B正确;
C、煮沸的过程中,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泉水的硬度,故C正确;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等,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烧水用的锅炉常形成水垢,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为硬水,这些化合物会在加热时生成沉淀而形成水垢,故烧水的锅炉内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的硬水。
故选:D。
烧水用的锅炉常形成水垢,是因为水中溶有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在加热时生成沉淀而形成水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硬水的危害、水垢形成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水的净化及硬水软化,难度不大,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及硬水软化方法即可解题。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解答】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离子,也不能降低降低水的硬度,故B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异味,故C选项说法正确;
D.蒸馏的方法净水程度最高,故D选项说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液体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 蒸馏
【解析】解:沉淀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较小难溶性杂质,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因为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综合运用上述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操作净化水的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过滤、蒸馏等操作分别可以除去哪些物质。
17.【答案】B 取适量样品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入适量肥皂水搅拌,若有大量泡沫出现,则为软水;若出现大量浮渣,则为硬水 洗菜的水浇花、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生活污水不任意排放
【解析】解:吸附指固体表面对气体或液体的吸着现象,因此用此方法可以吸出污水中臭味,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
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洗菜的水浇花、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生活污水不任意排放等都可以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故答案为:
;
取适量样品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入适量肥皂水搅拌,若有大量泡沫出现,则为软水;若出现大量浮渣,则为硬水;
洗菜的水浇花、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生活污水不任意排放.
要找出除去污水中臭味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分析比较和排除法,即可找出除去污水中臭味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软水与硬水的区别考虑:含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多的水属于硬水反之为软水;
符合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做法都行.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软水与硬水的鉴别方法;掌握水污染的途径,平时注意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养成爱护水资源的习惯.
18.【答案】过滤 漏斗 玻璃棒 引流 漏斗下端尖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解析】解:图示操作时过滤;过滤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玻璃棒.
由过滤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图存在的明显错误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应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的边缘高于漏斗的边缘,应该低于漏斗边缘.
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使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滤液浑浊;
故答案为:过滤; 漏斗;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尖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滤纸破损等
过滤操作,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造成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等;透明滤液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可将滤液滴到玻璃片上,蒸干,看有无固体出现.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过滤需要的仪器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造成的后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9.【答案】明矾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吸附物理变化
不一定
【解析】净化河水时,首先加入明矾使悬浮物沉降,然后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滤操作中必须使用玻璃棒引流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活性炭也无法除去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经过过滤、吸附净化后的水不一定是软水。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