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律,初步感受到应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符号表达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符号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与掌握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个月,我们学校就要举行趣味运动会了,瞧!同学们正在做着充分的准备呢!(呈现教材主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引导探究,理解加法交换律。
(1)观察发现,验证猜想。
观察两组等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符号表达,构建模型。
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我们的发现表示出来。(学生尝试)
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数,那我们的发现就可以表示成:a+b=b+a。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母等式。
(3)及时巩固,内化规律。
①填一填。(根据运算律填空)
96+35=35+□ 37+□=59+□ 76+□=□+76
追问:最后一题可以填哪些数?
②议一议。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90+10=5+95 46+59=46+59
③想一想。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哪儿用到了加法交换律?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好吗?
2.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加法还有一条更复杂的运算律,敢不敢自己动脑找一找?
(1)解答例题,猜想规律。
让我们重新回到操场,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两步问题吗?(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尝试列式,要求说清每步求的是什么?然后交流,并得出等式:
(28+17)+23=28+(17+23)
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新的发现吗?
(2)感知众多,验证规律。
(呈现: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吗?
(40+30)+20○40+(30+20) (36+18)+22○36+(18+22)
(3)符号表达,总结规律。
如果我们用a、b、c表示这三个加数,那这个规律怎么表示?
(a+b)+c=a+(b+c)
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母等式。
练一练:(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
560+(140+70)=(560+□)+□
3.横向对比,正确区分两个运算律。
比较我们发现的这两个运算律,它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创设情境:数学运动场)
1.比眼力。
(1)说一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2.比思维。
填一填(利用运算律填空)
96+35=35+( ) x+y=( )+x
四、全课总结,评价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