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步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4 14:37:00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散步的时间是 。
初春
田野
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分歧
2.散步的地点是 。
3.散步的人有 。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 。
5. 谁与谁之间的分歧?什么分歧?
提示:
1、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3、通过处理,可以看出我和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重点研读: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散步
莫怀戚
过去
母亲
尊老
我  妻子
爱幼
儿子
未来
小结
《散步》是 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兴的旅行.

让我们听听一首《让爱住我家》
阅读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辨析它在主题
上和《散步》的相似点;结合短文进一步想想,《散步》中的“我”为什么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
  “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
  “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吃。”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
  “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
  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
  “妈妈,您吃鱼头。”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