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质量守恒定律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2 质量守恒定律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22: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2质量守恒定律课后作业
一、夯实基础
1.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通电条件下,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B.通电条件下,氢水等于气加氧气
C.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D.通电条件下,每36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2.(长沙)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A.H2O B.Na2CO3 C.CaO D.CaCO3
3.(衡阳)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O4
4.(湘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5.有一反应2A+3B=2C,其中A和C如图所示的质量关系,当有20g C生成时,消耗B的质量为( )
A.10g B.5g C.15g D.13g
二、能力提升
1.在点燃的条件下,6.4g的甲烷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的二氧化碳、14.4g的水和5.6g的一氧化碳,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一直是14g
3.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承担运载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火箭,该火箭所用燃料之一为联氨,使用四氧化二氮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N2O43N2↑+4H2O,则联氨的化学式为( )
A.N4H8 B.N2 C.N2H4 D.H2
4.将25g甲、5g乙、10g丙混合加热反应,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g甲、21g丙,还有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0、44、18,并用A、B、C、D分别代表它们的化学式,则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A.A+2BC+2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4g 10g 1g 21g
反应后质量 0g 12g 15g 待测
A.反应中Y和Q的质量比为1:1
B.反应后Q的质量为12g
C.反应后生成15gZ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三、课外拓展
1.(怀化)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
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d一定是催化剂
2.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会儿再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前的质量/g 4.8 112.6 118.4
反应后的质量/g 8.0 112.4 118.4
(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2)实验Ⅱ中反应后烧杯内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_。
(4)实验I、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_。
四、中考真题链接
1.(武汉)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
2.(荆州)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B
【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通电条件下,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故选项正确。
B、“+”不能读作“加”、“═”不能读作“等于”,故选项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故选项正确;
D、根据2H2O2H2↑+O2↑
36 4 32
读作: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分解为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故选项读法正确。故选:B。
2.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 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D.
3.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B.
4.D
【解析】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正确;
C、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g:7g=5:7,正确;
D、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错误.
5.A
【解析】
二、能力提升
1.22.4g;4CH4 +7O22CO2 +8H2O+2CO。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x=(8.8+14.4+5.6)﹣6.4=22.4g;
甲烷、氧气和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2:8: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H4 +7O22CO2 +8H2O+2CO。
2.B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g﹣1g=5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2g=2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8g﹣1g=7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以,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5g:2g=5:2,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一直是6g+4g+3g=1g=14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为:
2X+N2O43N2↑+4H2O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2个N原子,4个O原子;生成物中已有6个N原子,4个O原子和8个H原子,还差4个N原子,8个H原子在2X中,则X的化学式为N2H4。
4.D
5.D
【解析】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4+10+1+21=36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0+12+15+x=36g,则x=9;
X质量减少4﹣0=4g,故为反应物;Y质量增加12﹣10=2g,故为生成物;Z质量增加15﹣1=14g,故为生成物;Q质量减少21﹣9=12g,故为反应物;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
aX+bQ=cY+dZ,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a×n:b×2n=4g:12g,则a:b=2:3
A、由以上分析,反应中Y和Q的质量比为1:6,故A错误;
B、反应后Q的质量为9g,故B说法错误;
C、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1=14g,故C说法错误;
D、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由以上化学方程式以及质量减少和增加关系可得a×n:b×2n=4g:12g,则a:b=2:3,故D说法正确;故选:D。
三、课外拓展
1.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A、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错误;
B、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x=6.4,错误;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错误.故选C
2.实验Ⅰ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再称量;或实验Ⅱ应使用密闭容器使产生的气体不能逸出,再进行称量。
【解析】(1)实验Ⅰ中,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是化合反应。
故填:2Mg+O22MgO;化合。
(2)实验Ⅱ中反应后烧杯内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减小,原因是锌粒与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从烧杯中逸出了。
故填:锌粒与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从烧杯中逸出了。
(3)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4)改进思路:实验Ⅰ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再称量;实验Ⅱ应使用密闭容器使产生的气体不能逸出,再进行称量。
四、中考链接
1.D
【解析】:由X+2O2CO2+2H2O可知,左边4个氧原子;右边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元素守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还差了1个C和4个H,那么X的化学式就是CH4.
A、X的化学式就是CH4,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X的化学式就是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错误;
C、X的化学式就是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4:1,故错误;
D、CH4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
2.A
【解析】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最多含有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