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20:5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1.有A、B、D、E四种金属,当A、B、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为A→B;当A、D、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当B、E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B.
C. D.
2.铝—空气海水电池常用在海上浮标等辅助设备中,其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铝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从石墨电极经导线流向铝电极
C.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D.O2在金属铝电极处得到电子
3.下列不属于化学电源的是
A.干电池 B.锂电池 C.太阳能电池 D.铅蓄电池
4.我国某科研机构研究表明,利用K2Cr2O7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不可以在高温下使用
B.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M电极,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N电极
C.一段时间后,中间室中NaCl溶液的浓度减小
D.M的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
5.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6.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发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若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
B.正极反应式: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7.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 B.
C. D.
8.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有一种纽扣电池,其电极分别为Zn和Ag2O,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2Ag+ZnO。关于该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2O+2e-+H2O===2Ag+2OH-
B.Zn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发生还原反应
C.使用时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Zn是负极
D.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g2O极流向Zn极
9.银器的保护主要是维持它的原貌,对于轻微腐蚀蒙有硫化银的银器,可将其和铝片接触一起浸泡在稀NaOH溶液中,经一定时间污迹消失,取出后用水洗干净,再用软布或棉团擦光。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
B.在银表面上的反应为:Ag2S+2e-=2Ag+S2-
C.在铝表面的反应为:Al-3e-=Al3+
D.在铝表面的反应为:Al+4OH--3e-=AlO2-+2H2O
10.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B.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11.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目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下列有关电池污染及回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一般比较小,即使埋到土壤中也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电池回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取里面的银、汞等金属
C.废旧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燃烧的方式销毁
D.电池不仅污染土壤,也污染地下水
12.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极的电极反应为
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不变
D.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为1.5mg
13.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导线中电子流向为b→a
B.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a→b
C.锌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14.锌铜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2++Cu=Zn+Cu2+
C.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 D.在外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15.下列关于锌铜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由锌片流到铜片 B.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并且铜片不断减少
C.锌片上发生失电子的还原反应 D.这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6.已知,图1是根据该反应设计的原电池。甲烷、空气(或氧气)与溶液可构成燃料电池,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该原电池始工作时移向正极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不可能是____(填字母)。
A.B.C.石墨D.铂
(2)图2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负极上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
17.某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小林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负极质量减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 B.正极质量增加
C.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向负极移动
18.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X是__________,Y是__________。
(3)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在外电路中,电子从________(填写电极材料)极流向________极。
19.已知可逆反应:。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可以自由移动,盐桥在原电池中不参与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进行如下操作:
(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
(Ⅱ)若改往(B)烧杯中滴加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发现电流表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1)两次操作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会相反?
试用电极反应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操作过程中石墨棒(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操作过程中石墨棒(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电极b为,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 。
(2)当电极a为,电极b为,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正极为 __________ 。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气体时,消耗的电极质量为 __________ g。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甲烷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甲烷应通入 _______ (填“a”或“b”,下同)极,电子从 _________ 极流出,电解质溶液中向 ________ 极移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1.D
解析: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则金属活泼性为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则金属活泼性为D>A;B、E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B失去电子,则金属活泼性为B>E;综上所述,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为:D>A>B>E。
故选D。
2.C
解析:A.根据上述反应和分析可知,Al作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错误;
B.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该反应中,电子从铝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B错误;
C.根据上述装置可知,海水可导电,作为电解质溶液与两电极和导线构成原电池,C正确;
D.O2在石墨电极(正极)处得到电子,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A. 干电池,大多为一次电池,属于化学电源;
B. 锂电池,通常为二次电池,属于化学电源;
C.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需发生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电源;
D. 铅蓄电池,为二次电池,属于化学电源。
答案为C。
4.B
解析:A.该电池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反应,微生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会失去活性,因此该电池不可以在高温下使用,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M电极的苯酚转化为CO2为氧化反应,M极为负极,附近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增大,N极为正极,附近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增大,由于NaCl溶液被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隔离,Na+不能移向N极,Cl-不能移向M极,电池工作时,负极生成的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正极生成的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故B错误;
C.负极生成的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正极生成的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与H+反应生产水,使NaCl溶液浓度减小,故C正确;
D.在M极上苯酚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C
解析:A.b电极为正极,氧气在电极b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原电池中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负极移动,则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B正确;
C.NH3在负极失电子得N2,O2在正极得电子氧元素变为-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4NH3~12e-~3O2,则消耗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4:3,C错误;
D.氨气在负极失电子得氮气,结合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 +6OH-=N2+6H2O,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A.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为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故A错误;
B.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盐和水,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由电池总反应可知,氢氧根离子在消耗,反应生成水,则导致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降低,pH减小,故C正确;
D.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故D错误;
答案选C。
7.B
解析:A.Al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故A不满足题意;
B.Al2O3不能和任何物质反应生成Al(OH)3,故B满足题意;
C.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和H2O,故C不满足题意;
D.Al3+和过量的强碱(OH-)反应生成AlO2-和H2O,故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B。
8.D
解析:由题意知,纽扣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2Ag+ZnO,故Zn为负极、Ag2O为正极。
A.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2O+2e +H2O=2Ag+2OH ,A正确;
B. Zn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
C. 使用时Zn是负极,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正确;
D. 溶液中是由离子导电的,溶液不能传递电流或电子,D不正确;
本题选D。
9.C
解析:A.构成原电池装置,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A正确;
B.硫化银在银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Ag2S+2e-=2Ag+S2-,故B正确;
C.环境是碱性环境,Al3+能和OH-反应,因此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故C错误;
D.根据选项C的分析,故D正确;
答案选C。
10.B
解析: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不存在阴阳极,故A错误;
B.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原电池在在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故C错误;
D.原电池的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A.电池含有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埋到土壤中会引起土壤污染,故A错误;
B.电池回收的主要目的防止污染,其次是回收金属,故B错误;
C.燃烧不能消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所以废旧电池不能直接通过燃烧的方式集中销毁,故C错误;
D.重金属离子会污染环境,重金属离子能溶于水,不仅污染土壤,也污染地下水,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A.HCHO失电子被氧化,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b为负极,a为正极,a极发生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
B.b为负极,HCHO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选项B正确;
C.电池总反应为,传感器工作过程中有生成,所以的浓度减小,选项C错误;
D.负极反应为,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消耗HCHO的物质的量为,即质量为1.5mg,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3.D
解析:A.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Zn经导线流向Cu电极,即导线中电子流向为a→b,A错误;
B.电池中电流方向规定是正电荷移动方向。由于电子流向为a→b,则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b→a,B错误;
C.在该原电池反应中,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在该原电池中,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Cu为正极,溶液中的Cu2+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变为Cu单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负电荷较多的右侧烧杯移动,Cl-向正电荷较多的左侧烧杯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14.C
解析:A.锌的活泼性大于铜,锌做负极,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2e-=Zn2+,故A错误;
B.锌的活泼性大于铜,锌做负极,锌在负极溶解,铜做正极,铜离子在正极析出,该锌铜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故B错误;
C.Zn为负极,铜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钾离子移向硫酸铜溶液,故C正确;
D.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锌经导线流向铜,电流由正极铜流向负极锌,故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A.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流由铜片流到锌片,故A错误;
B.H+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逸出,Cu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锌为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该装置是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6.FeCl3 Fe3+ Cu-2e- = Cu2+; B 化学能变为电能 甲烷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Fe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Fe3+在正极发生反应,电解质Y是FeCl3;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该电池工作时移向正极的离子是Fe3+,负极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 = Cu2+,铜是负极,是正极,正极活泼性小于负极,X不可能是,选B;
(2)图2是燃料电池,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变为电能,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通入的气体是甲烷。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负极的活泼性大于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17.或活泼性比铜弱的金属或石墨等导电的非金属材料 AD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规律,、、、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
(1) 反应中铜失电子而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则该电池负极材料为:Cu,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答案为:Cu;Cu-2e-=Cu2+;
(2)正极材料为:Pt或活泼性比铜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材料,该电池总的化学反应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故答案为:Pt或活泼性比铜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材料;2FeCl3+Cu=2FeCl2+CuCl2;
(3)一段时间后负极质量减轻mg,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为mol。
A.1molCu失去2mol电子,所以mg铜反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2mol=mol,故A正确;
B.Fe3+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生成Fe2+,2Fe3++2e-=2Fe2+,所以正极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
D.原电池工作过程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Cl-向负极移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睛】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判断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正极的反应式为2Fe3++2e-=2Fe2+,正极质量不变。
18.铜 氧化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银棒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Cu Ag
解析:(1)反应Cu+2Ag+=2Ag+Cu2+中铜失去电子,银离子得到电子,因此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铜,发生氧化反应。
(2)铜是负极,则X是硫酸铜,银是正极,则Y是硝酸银。
(3)正极上银离子得到电子析出单质银,则出现的现象是银棒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4)铜是负极,银是正极,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铜极流向银极。
19.加入浓盐酸,对于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发生还原反应,石墨棒(b)作正极;加入NaOH溶液,平衡向左移动,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b)作负极
解析:(1)由分析可知,加入浓盐酸,对于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发生还原反应,石墨棒(b)作正极;加入NaOH溶液,平衡向左移动, 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b)作负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故电流表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故答案为:加入浓盐酸,对于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发生还原反应,石墨棒(b)作正极;加入NaOH溶液,平衡向左移动, 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b)作负极;
(2)由分析可知(Ⅰ)操作过程中石墨棒(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 ;
(3)由分析可知(Ⅱ)操作过程中石墨棒(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
20.0.18 b b b
解析:(1)当电极a为,电极b为,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作原电池的负极,溶液中的在正极得电子生成,电极反应为;
(2)当电极a为,电极b为,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能与溶液反应而不能,作正极;,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的质量为;
(3)在燃料电池中,都是燃料在负极失电子,故甲烷应通入负极b;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b流出;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b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