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3.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22: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汽水 B.制干冰
C.被石灰水吸收 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3.走进潼南桂林,一道亮丽的风景——大棚蔬菜,跃入眼帘.菜农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火灾 B.做气体肥料
C.降低大棚里的温度 D.排出大棚里的空气
4.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5.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干冰蒸发出大量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6.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______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二、能力提升
1.(威海)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升华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制取碳酸饮料
C.一氧化碳作燃料、冶炼金属
D.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红糖脱色
3.“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大连市)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5.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__________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__________: 实验(Ⅳ)验证了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 说明碳酸__________,并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6.(苏州市)今年我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C.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
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
(2)①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有__________处错误。
②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
B.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
C.排水法收集CO2时,需观察倒置的试管内液面下降和有气泡从试管口逸出
D.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E.因为CO2是无色气体,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需用燃着的木条“验满”
(3)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
①写出实验室鉴定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__________试管外大气压强(选填“>”或“=”或“<”);
③振荡试管前,旋紧胶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真题链接
1.(永州)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2.(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3.(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
2.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汽水是碳酸资料,所以用二氧化碳制汽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二氧化碳降温到一定温度可制得二氧化碳固体即干冰,此变化为物理变化;
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是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是化学变化.
3.B
【解析】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强,农作物的产量就高。
4.B
【解析】A、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应该放上玻璃片,故A错误;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盖了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应倒放,故C错误;
D、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瓶口应向下放置.
5.C
【解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把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故A、B、D都不正确.
6.(1)墙内开花墙外香;(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解析】(1)举一个能体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事例;如:墙内开花墙外香;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3)制取氧 气、二氧化碳选择相似的发生装置,是因为都是固液常温型,故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二、能力提升
1.A
2.C
【解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物理性质;一氧化碳作燃料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燃性和还原性都是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3.D
【解析】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4.⑴支持呼吸 ⑵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⑶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5.喷水后紫色纸花不变色,喷水的紫色花放在二氧化碳中,紫色纸花变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紫 色石蕊变红,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水+二氧化碳
6.(1)C (2)①3处 ②CaCO3 +2HCl=CaCl2+H2O+CO2↑ ③AD
(3)①Ca(OH)2+CO2 =CaCO3↓+ H2O ②<
③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CO2
三、中考链接
1.B
【解析】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2.A
【解析】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 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可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错误;
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故正确.
3.C
【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