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阅读
刘培松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2、了解掌握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转换及计算。
3、知道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会在地图上辨别不同的方向。
4、熟悉并记忆地图上重要的图例。
5,选择合适的地图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别和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地图,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怎样阅读地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地图的阅读。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比例尺 方向 图例
2学习比例尺
教师提出问题
比例尺的含义,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学生练习应用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及转换: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比例尺大小比较
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台北到高雄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材料工具方法步骤: 棉线 直尺 计算
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所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
(数字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认识不同的比例尺
3、学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经纬线辩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法,经纬网法
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八个方向
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法,经纬网法
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
(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三个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
选择适用的地图
根据使用目的,地图内容选用地图
提问: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内容的详略是否一样?
大比例尺 表示的范围小 表示的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 表示的范围大 表示的内容简略
6.地图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1、学生活动:讨论课后活动。
2、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复习今天所学《学会阅读地图》
2.相关课时练习(练习册)
板书设计
地图的阅读
学会阅读地图
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表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
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指示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
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