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国家
社会
变
壹
战国七雄——大国形势之变
贰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叁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农田水利之变
目录
壹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贰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叁
学习目标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战国七雄—大国形势之变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6年
东 周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背景
1、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2、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七雄—大国形势之变
要求:记住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P34地图)
燕
齐
赵
魏
韩
楚
秦
过程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之计
战国七雄—大国形势之变
战国七雄—大国形势之变
分析下列表格,说说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
时期 战役 交战国 双方兵力 持续时间 伤亡人数 目的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楚 8-9万 11万 1天 共约2万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赵 30—50万 40—50万 3年 20万 45万
兵力多
时间长
伤亡重
(P33)
争霸
兼并
战国七雄—大国形势之变
影响
材料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材料二:
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积极: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笔记)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背景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实力增强,他们都力求富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P35)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背景
求贤令
昔我穆公...西霸戎狄,广地千里...诸侯毕贺...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过程
BC356年,秦孝公支持
姓名:商鞅
生卒年:约前390年—前338年
出生地:卫国
别名:公孙鞅、卫鞅
简介:“少好刑名之学”,
前356年,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过程
政治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内容
西周:分封制 秦国:建立县制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背!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经济
内容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背!
文本
(周朝)井田制示意图
“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于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或者转让,还要交一定的贡税。
阡
陌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经济
内容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重农政策)
3、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
经济富国
背!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内容
军事
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给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杀敌越多,赏赐越厚。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福建人们出版社,页129。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军事强国
背!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秦策一》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10年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诸侯毕贺
100年 秦灭周,迁九鼎于咸阳
135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商鞅变法对秦国和整个中国社会的演进起什么作用?
1、使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P35)
商鞅变法—大国求强之变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众说纷纭
成功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__农田水利之变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时 间:
主持者:
地 点:
作 用: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秦国蜀郡岷江中游
防洪、灌溉、水运等
李冰父子像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影 响: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P36)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秦国完成统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社会
大动荡
政治
大变革
经济
大发展
课堂总结
中考真题演练
1.(2020·山东东营·3)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2.(2020·黑龙江龙东·3)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是
A.齐桓公 B.秦孝公
C.楚庄王 D.勾践
【C】
【B】
中考真题演练
3.(2020·湖北孝感·1)以下历史地图能反映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B】
中考真题演练
4.(2020·山东聊城·2)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5.(2020·重庆B卷·1)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