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七章)基础夯实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七章)基础夯实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11: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六、七章·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是( )
A.细胞膜 B.叶绿体 C.细胞壁 D.线粒体
2.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下列哪种绿化设计不是校园绿化的最佳意境( )
A.积极向上 B.庄严肃穆 C.生机勃勃 D.和谐美好
4.李叔叔准备移栽一棵树苗到自家庭院中,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最好在傍晚时移栽 B.尽量多地保留枝叶
C.保留根部的土坨 D.对树苗进行遮荫处理
5.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
A. B.
C. D.
6.今年五月,常德地区持续了较长时间阴雨天气,转晴后,农民急于给农作物排涝、松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根的光合作用 B.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D.晒干土壤中的水分
7.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空气的温度 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8.2019年12月14日,由兰州市西周区主办的第二届韭黄开镰丰收节在西周区张家大坪村成功举办。下列有关韭黄和韭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韭黄细胞内没有叶绿素 B.将韭黄放在光下会变绿
C.培育韭菜时不需要光照 D.韭黄不能制造有机物
9.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10.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蓝色最深 B.傍晚摘取的蓝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蓝色最深 D.一样深
11.小丽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周末经常去地里帮忙干农活,她还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
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A.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 B.收获的稻谷及时晒干
C.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 D.经常给农作物松土
12.当你和同学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时,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输导作用
13.温室大棚栽培蔬菜瓜果时,在夜间常常要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主要的目的是( )
A.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B.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增多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只是生物中的一种,在生物圈中是可有可无的
15.小明的妈妈从超市买了很多蔬菜:菠菜、芹菜、彩椒、山药、藕等,这些蔬菜的主要食用部分分别是( )
A.叶、茎、种子、根、根 B.叶、茎、果实、茎、茎
C.叶、叶、果实、茎、根 D.叶、根、果实、茎、茎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践行这一绿色发展理念,2019年陕西省继续加大了国土绿化步伐,见缝插绿,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陕北增绿、关中增景、陕南增效”。下列哪一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
A.调节气候 B.提供足够的木材
C.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 D.防风固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17.在制作“菠菜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盖上盖玻片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②用镊子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③擦拭载玻片
④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⑤将菠菜叶的下表皮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展平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⑤① C.③④②⑤① D.④②⑤①③
18.将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切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加碘液不变蓝)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19.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氧气 B.②表示二氧化碳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0.如图是在一个晴天中某植物两种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曲线a、b分别表示( )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吸收作用 D.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6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两项生命活动,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 存,体现了生物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是某种植物的外形示意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B]是___________,物质[C]是 _________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物质[A]和物质[B]进出植物 叶片的“门户”是___________。
22.(6分)为创建全国环境模范城市,某市新移栽了许多树木。下面是环卫工人移栽 树木时的一些做法(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将移栽树木的大部分枝叶剪除,树干捆上稻草绳;给树根培上厚土层前,把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 将树木固定好后,盖上防晒网;必要时像医生给病人输液治病一样,给树木输送各种营养液、杀虫剂等。
(1)剪去大部分枝叶、树干捆上稻草绳、盖上防晒网等措施,都是为了有效抑制树木的___________作用,从而提高移栽后树木的成活率。
(2)给树根培上厚土层前,把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这一措施是为了保证根部___________,利于根细胞进行___________ 作用。
23.(10分)如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②和________合称表皮,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________,对叶片有保护作用。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该结构主要集中在③________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①________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是通过保卫细胞形成的⑤________来完成的。
24.(10分)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下图是探究过 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上图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2)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
(3)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叶片的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部分变成蓝色。
(4)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天竺葵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细胞中含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5.(14分)某人选取牵牛花植株上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片叶片开展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片摘取下来,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②在经过清水漂洗的叶片上滴加碘液,片刻后洗去碘液,观察现象。
(1)将装置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玻璃瓶内壁上有水珠,小红认为,除了玻璃瓶中溶液的蒸发外,还因为叶片进行了_______________作用。
(3)观察现象时,叶片甲不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_____色,说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4)观察现象时,叶片乙和丙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若在暗处理一昼夜后,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的玻璃瓶中,木条将会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植物在夜间进行了_______________作用。
26.(14分)“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绿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 象,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图一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二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1)图一中A点时植物的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
(2)图一中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___________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4)写出图二中进行3、4这一生理活动的反应式___________。
(二)测定氧气释放速率——叶圆片上浮法(叶圆片制作方法: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 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叶片若干)。
实验原理:叶片内含有气体,放入水中,叶片上浮叶片下沉充满细胞间隙,叶片上浮。
实验装置:如图三所示(NaHCO3溶液能提供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
(5)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
(6)为保持单一变量,中间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的___________产生影响。
(7)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可通过观测烧杯中单位时间内被抽去气体的小圆叶片上浮的___________来衡量光合作用的强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而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急剧增加。
3.答案:B
解析:校园绿化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意境。
4.答案:B
解析: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树苗时适当剪除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树苗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5.答案:B
解析: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内。题图装置中,B装置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6.答案:B
解析: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农田淹水后,如不及时排涝,植物会死亡,原因是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呼吸。所以常德地区持续了较长时间阴雨天气,转晴后,农民急于给农作物排涝、松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7.答案:D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返回大气中,从而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8.答案:C
解析:韭黄培育过程中不需要光照,韭菜培育过程中需要光照。
9.答案:B
解析:小明裤子上沾上的绿色汁液含有叶绿素,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
10.答案:B
解析:早晨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傍晚的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叶子中的淀粉积累较多,滴加碘液颜色最深;深夜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11.答案:B
解析:农田被雨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晒干的稻谷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B符合题意;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可以让根获得更多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C不符合题意;经常给农作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人感觉空气湿润。
13.答案:A
解析:温室大棚内的蔬菜瓜果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的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呼吸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而夜间适当降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蔬菜瓜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4.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
15.答案:B
解析:菠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叶,芹菜、山药、藕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茎,彩椒的主要食用部分是果实。
16.答案:B
解析: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气候、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
17.答案:C
解析:制作菠菜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以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实验操作步骤是:③擦、④滴、②撕、⑤展、①盖。
18.答案:D
解析:叶脉中存在着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切断叶的主叶脉,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不能运输到叶片B区,叶片B区会因为缺少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9.答案:C
解析:由光合作用示意图可知:①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气体是氧气,A、B错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D错误。
20.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植物在一天的24小时中只有白天有光的时候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不受光的限制,在24小时中都能进行,所以图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曲线。
21.答案:(1)氧气;水
(2)氧气;二氧化碳;气孔
解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呼吸作用的原料为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门户”是气孔。
22.答案:(1)蒸腾
(2)通风透气(得到足够的空气);呼吸
解析:(1)剪去大部分枝叶、树干捆上稻草绳、盖上防晒网,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有效抑制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后树木的成活率。
(2)给树根培上厚土层前,把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是为了保证根部通风透气,利于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23.答案:(1)下表皮;角质层
(2)叶绿体;叶肉
(3)叶脉
(4)气孔
解析:(1)②是上表皮,与④下表皮共同构成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对叶片有保护作用。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栅栏层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海绵层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绿体主要集中在③叶肉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⑤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4.答案:(1)暗处理
(2)酒精
(3)A
(4)光
(5)叶绿体
解析: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为使观察效果显著,需先用酒精溶解叶绿素;叶片未遮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变量为光照,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25.答案:(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蒸腾
(3)蓝;光
(4)乙不变色,丙变蓝色;二氧化碳
(5)熄灭;呼吸
26.答案:(1)呼吸作用
(2)5、6
(3)温度、二氧化碳
(4)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5)光照强度;台灯与烧杯的距离
(6)水温
(7)数量
解析:(1)图一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2)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图二中5和6两个过程。
(3)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温度、二氧化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4)3、4生理活动表示呼吸作用,反应式为: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5)图三中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可通过改变台灯与烧杯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
(6)中间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水温产生影响。
(7)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可通过观测烧杯中单位时间内小圆叶片上浮的数量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