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基础过关A-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全一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基础过关A-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全一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23: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新学期同步练习基础过关A九年级化学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白糖 D.白酒
2.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玉米糊 C.雪碧 D.冰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酒精溶液属于纯净物
C.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D.洗涤剂能够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4.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医生常把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悬浊液来使用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蒸馏水 C.牛奶 D.豆浆
7.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纯净的冰块 C.氯化钾 D.植物油
8.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下列溶解实验时,溶液温度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 B.硝酸铵溶于水
C.氢氧化钠溶于水 D.蔗糖溶于水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一种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溶液有了更正确的认识,请举例否定下列错误的认识。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溶液是______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可以作为溶质,但不是固体。
11.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十分常见。
(1)碘酒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合格的碘酒是澄清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2)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分散于水或空气中所形成的三种体系为:①蛋白质溶液②高锰酸钾溶液③含有直径为2-10μm颗粒物的空气,在这些体系中,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某同学欲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的某种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及操作 结论
1.取一只烧杯,注入约50mL水。
2.向烧杯中加入约5g硝酸铵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
12.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1)净水器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该净化过程主要涉及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
(3)从元素组成种类上看,水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13.烧烤是人们野营时喜欢的一种烹饪方式,请回答在烧烤过程中带来的一些化学问题:
(1)烧烤时能闻到诱人的香味,从微观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2)露天烧烤会污染环境、导致周边空气的PM2.5严重超标。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PM2.5的措施是______。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B.使用太阳能路灯
C.控制建筑扬尘      D.道路及时洒水
(3)烧烤后用洗涤剂洗去手上的油迹,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原理。
(4)烧烤过后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大家用沙土盖灭炊火,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14.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使用过氧乙酸、医用酒精等进行消毒,使用时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1)医用酒精是乙醇的水溶液,其中溶质为______,溶剂为______。
(2)过氧乙酸溶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质器皿盛装。
(3)现将200mL20%的过氧乙酸(密度近似为1.0g/cm3)稀释为0.5%的过氧乙酸,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mL;用量筒量取200mL20%的过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______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若盛装过氧乙酸的容器没有密封,人们在远处就可以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试从微观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酸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B、玉米糊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C、雪碧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正确;D、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
3.D
【详解】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物质,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洗涤剂能够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不是乳化作用,选项A正确;
B、在溶液里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反应物接触更加充分,因此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的快,选项B正确;
C、不溶于水的药物和水混合配成的是悬浊液,医生常把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悬浊液来使用,使药物得到一定的分散,便于使用,提高药效,选项C正确;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后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选项D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白酒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是气体,说法正确。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说法错误。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说法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是溶液, 汽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 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牛奶是混合物,但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豆浆是混合物,但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是溶液,围绕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7.C
【详解】
A、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会沉积在底部,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冰块是水的固态,与水混合后,只有水分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B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错误;
D、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浓溶液、稀溶液指的是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指的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质还能否继续溶解,因此稀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溶液,也可能是纯液体,例如蒸馏水等,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种溶液中溶质可能有多种,例如日常生活中喝的一些饮料,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硫酸铜 蓝 水 酒精(或氯化氢)
【详解】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填:硫酸铜;蓝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溶液的概念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混合物,故水不是溶液。故填:水
(3)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如乙醇可以作为溶质,但不是固体,氯化氢可以作为溶质,但氯化氢是气体。故填:酒精(或氯化氢)
11.不会 ② 吸放热现象 没有测量第一步的水温
【分析】
根据碘酒的性质、各物质微粒大小以及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密封长时间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所以不会浑浊;
(2)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高锰酸钾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nm,含有直径为2-10μm颗粒物的空气,所以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高锰酸钾溶液;
(3)由题意结论可知,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放热现象;
实验步骤一没有进行测量原始水温,不知道初始水温,所以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没有测量第一步的水温。
【点睛】
本题考查碘酒的性质、各种微粒大小的比较以及硝酸铵溶于水的实验现象,基础题,牢记即可。
12.物理 乳化 化合物
【详解】
(1)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将杂质吸附在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3)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13.分子在不断运动 ABCD 乳化 隔绝空气
【详解】
(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A、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减少PM2.5,此选项正确;
B、利用太阳能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PM2.5污染,此选项正确;
C、建筑工地的扬尘能增加PM2.5的污染,需要加强控制,此选项正确;
D、道路及时洒水,能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积极作用,此选项正确。
故选:ABCD。
(3)洗涤剂清洗油污,利用其乳化作用,洗涤剂能将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成较大的油珠,从而随水流走,故填:乳化。
(4)野炊结束时,为防止引起火灾,将燃烧的余烬用沙土覆盖,这是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隔绝空气。故填:隔绝空气。
14.乙醇 水 不能 7800 木棍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
(1)医用酒精是乙醇的水溶液,其中溶质为乙醇,溶剂为水;
(2)过氧乙酸溶液属于酸类物质,能和铁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铁质器皿盛装;
(3)设稀释为0.5%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
200mL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x=8000g,需加入水的质量为8000g-200g=7800g,则需加水的体积为 ;用量筒量取200mL20%的过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木棍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人们在远处就可以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①乙醇;②水;③不能;④7800;⑤木棍;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