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程导入
1.有两种人生道路,你选择哪种?
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你会选择哪条路?
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前言
归园田居(其一)
关于作品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1.了解陶渊明其人其文;
2.反复诵读,解读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3.正确认识归隐行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
学习目标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时代与陶渊明
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
创作背景
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辞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zhu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yìn
aì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并思考: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归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指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自指的?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
田 园
陶渊明先生的田园里有什么?请找到相关诗句。他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田园风光?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向何处
白描
手法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动
静
衬
视觉
听觉
感受意境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堂小结
陶渊明舍弃了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舍弃了功名利禄,得到了精神上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
课堂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拓展延伸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世界充满劳绩
然而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