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写作
通过这两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可以大致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议论文写作。
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信服你的观点,也就是要进行论证(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论证的合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论证要合理”这个问题。
导入新课
1.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3.鼓励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论证要合理
写作指导
下面是陶行知《创造宣言》中的几段文字。我们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一)什么是合理的论证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
“有人说”错误观点
批驳的靶子
荒谬
举例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事例
“平凡单调”只不过
是懒惰者的借口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在论证时,尽量避免出现如前面示例类似的逻辑错误。
常见逻辑错误: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不当类比等。
(二)如何做到合理论证
如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中心观点始终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1)下面这段话的论证合理吗?为什么?
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将一无所有,后者将根植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小试牛刀
不合理。论题是“好奇心”,但后边的论证中,无论是举反面例子,还是举正面例子,都强调“进取”,完全脱离了“好奇心”这一中心,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明确:这段话论述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论题是“应将历史课与地理课合并”,从而明白这段论述论点和论述过程以及结论不一致,不合逻辑,因此论证不合理。
(2)在以“中学生要不要学习地理”为话题写作时,有学生这样论述的:
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来说更方便。因为这样做所占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历史归历史,各管各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提问:这段论述是否合理 试分析其原因。
范文展示:
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学习地理。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所存活的地球,更深入地了解生养我们的祖国。学习和了解国家的地形、位置、人口等,更能激发我们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学习地理。
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
例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其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都分别做了阐释,以切合论证的需要。
(1)引用恰当的材料论证观点
下列哪则材料不能够论证“知足常乐”这一观点?
①《渔夫与金鱼》因为渔夫的老婆贪得无厌,所以最后从金鱼那里得到的所有东西都化为乌有。
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③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分析材料深入阐述观点
同学们,读一读,材料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1)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约翰·谷登堡制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成功研制了油脂性印刷油墨,还设计出了金属活字的铸字盒和冲压字模,约翰·谷登堡用这种印刷机,印刷出了《圣经》等书籍。此后,书籍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书,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书籍得到了广泛传播。印刷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提问:这段论述是否合理 试分析其原因。
明确:这段话论述者的话题是“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而随后为论述此话题所引用的材料是“约翰·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技术及在欧洲的划时代影响”。从而明白,这段论述论点和所选用的论据材料不一致,材料不能支撑论点,因此论证不合理。
小试牛刀
范文展示: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他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他在纸上打印出花来呢 ”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磨难,能历练人生》选段
修改: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语段经过修改后,结合不同人物的不同背景,加以适当的分析,加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2)在下面的语段中,论点和论据间缺少了什么?
3.要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
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简单地采用观点加例子的论证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际上,除了讲道理和摆事实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写作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敬业与乐业》
举例论证:
作者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道理论证:
引用庄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话
对比论证:
“凡做一件事……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结果自己害自己”
比喻论证: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
区别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属性 以“喻体”去证明“本体”,属性不同,有某一个相似点 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主体和客体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
基础不同 比喻,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
类比推理,客观真实
效果不同 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 逻辑性和严密性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如在《怀疑与学问》中,作者从国难危机时各地的口头消息不一定可靠,不应当随便相信,推导出做学问也是如此,要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怀疑精神。这样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采用类比论证的方式,更容易让人信服。
说说下面的四个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它是观点+事例+议论
小试牛刀
(1)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成功的钥匙。(亮观点)牛顿抓住了上帝给他的机遇,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拿破仑抓住了展示自我的机遇,荣立战功,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彭丽媛抓住了演喜儿的机遇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演唱家……(摆事实)他们为何能收获成功 是因为他们及时抓住了机遇。如果上帝的眷顾是门,而抓住机遇的手就是打开这门的钥匙。让我们抓住机遇,推开那扇成功之门吧!(作议论)
(2)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偏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比喻论证
(3)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了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的争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了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4)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①总分总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请回顾《敬业与乐业》的论证思路,绘制思维导图或列提纲。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论点
有业
敬业
乐业
敬业即责任心,
乐业即趣味
总
分
总
4.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
可以先写提纲,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②并列式——横式结构
“首先”
“其次”
“再次”
中心论点
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特点
并列
③递进式——纵式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要敬业”
何为敬业
为何要敬业
怎样才是敬业
总结
纵向思维
逐层深入
④对照式——鲜明有力
突出论述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要有业”
有业之必要
“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正
反
烘托、陪衬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
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小试牛刀
(1)给《理想的阶梯》拟提纲
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引论
分论点一: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论据:马克思读书,诺贝尔实验(详)
分论点二: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论据:富兰克林、鲁迅的名言(略)
巴尔扎克勤奋写作、朱自清的匆匆(详)
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论据:伽利略、布鲁诺、华罗庚、道尔顿、爱因斯坦(略)
高尔基(详)结合现在青年实际论述
总结论点: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本论
结论
(2)给《读报有益》拟提纲
读报有益
引论:
提出问题
本论:
(为什么读报有益)
读报能了解天下事
读报能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作风
分析问题
结论:
(怎样读报)
读报要有选择性
读报要泛中有精
读报要重借鉴
解决问题
论证合理
1.论证要符合逻辑。
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还要有恰当的分析。
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4.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
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论证要合理
1. 观点前后统一
回顾前课
议论文的观点一旦确立,必须保持前后一致,避免混淆或偷换概念。例如,论点是“业精于勤”,论证过程中却由“勤奋”不知不觉转换成了“执着”“坚守”;或者论点是“平凡创造奇迹”,结果却只顾论证“创造奇迹需要强大的内心”“创造奇迹需要长远的目标”;等等。这些都是偏离观点的表现。
2.论据典型有力
写作议论文一定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论点,以增强说服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1)论据要准确可信;
(2)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能充分证明论点;
(3)论据要新颖,给读者以新鲜感;
(4)论据要精练,特别是事实论据要以概述为主。
3.推理过程严密
分析材料时要充分阐明材料与观点的关联。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证明和推理的过程要严密,经得起推敲,不能出现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等逻辑错误。例如论点是“我们要学会自立”,论证时由“民族要自立”说到“个人要自立”再说到“家庭要自立”,就不符合逻辑顺序。
4.论证方法恰当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在论证观点时要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若写驳论文,则可以直接批驳(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式),也可以间接批驳(通过提出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并从正面论证其正确性,从而驳倒对方论点),还可以立驳结合。
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5.论证结构合理
一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350字左右。
1.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
2.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
提示:
片段写作
写作实践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①高尔基有言:“要想把问题弄清楚,就不要急着去相信,知识的力量就在于怀疑。”②如果没有怀疑精神,笛卡儿屈从于神学的权威,就不会在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如果没有归疑精神,伽利略不会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就不会揭开物体运动的秘密;如果没有怀疑精神,钟南山院士就不会质疑医学权威认为的非典病毒为衣原体兴毒,就不会为救治病人立下大功。③怀疑精神对于治学就如氧气之于生命,失去了怀疑,学问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④
示例点评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②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增强了说服力。
③举例论证。用从反面假设的形式,连举笛卡儿、伽利略、钟南山三人的事例,构成排比,在简要的分析中,进一步论证了观点。
④类比论证。紧扣“怀疑与治学”的关系作结,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同氧气与生命作类比,更容易让人信服。
本段文字紧紧围绕“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的观点展开论证。既讲道理,又摆事实,字数虽少,却有理有据,
且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师生互评
二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提示:
例文评点
知足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①
①以优美的语言巧妙地引入话题。
不知足常悲。②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来的快乐。即使后来
②分论点一:不知足常悲。
成功地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也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③
③引用论证,引用俗语论证分论点。
知足常乐。④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经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满意。“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
④分论点二也即中心论点:知足常乐。
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话,即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⑤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⑥
⑤举例论证,举唐伯虎、纳兰容若、苏轼、柳三变等人的事例,论证“知足常乐”的观点,说服力强。
⑥结尾运用反问,引人深思。
本文作者为阐述自己“知足常乐”的观点,选取了唐伯虎、纳兰容若、苏轼、柳三变等人的诗词或事迹作为事例,论据充分,说服力强。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巧妙地把这一论点一分为二,“不知足常悲”与“知足常乐”形成正反对比,前者采用推理分析,非常透彻、到位;后者则多用举例论证,列举多位古代名人的事例,例证丰富。全篇结构安排合理,逻辑严密而又富有变化。
师生互评
三 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提示:
【写作分析】本题要求写成一篇驳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先驳后立”。反驳中可根据需要采用直接批驳和间接间批驳相结合的论证方法。直接批驳的形式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观点针锋相对的论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宣告对方论点的不成立。
本题意在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环境”与“成长”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事实上,个人的能动性对成长的影响才最大。值得注意的是,论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不是纯粹错误,只是主体意志与客观环境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问题。反驳时应注意辩证地理解问题,分析出形成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认识:作为新时代的人类,面对当今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应当秉承什么样的认识态度。
驳“近墨者黑”
有言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果真如此吗?环境对人真的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吗?“近朱者赤”我们暂且不论,那么“近墨者一定会黑”吗?①
环境对人有影响,对此我们大都表示赞同,但环境对人是不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呢?如果认为“近墨者黑”的话,那显然是把环境的影响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而忽视了人的主观因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合理。所以,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②
例文评点
①开头引用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引出错误观点——近墨者黑。生动形象,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抓住“近墨者黑”作为“突破口”进行批驳,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近墨者未必黑。
我之所以认为“近墨者未必黑”,是因为环境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应当是内因,是人的主观因素。近墨者不黑的例子有很多。革命斗争中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黑”了吗?他们不是“近墨”,而是完全在“墨”里了,但他们都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情操,在艰苦、恶劣、凶险的条件下为革命做贡献。周敦颐名篇《爱莲说》,赞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莲”不也是近墨却不黑者的画像吗?有莲之品质的青莲居士,高昂起自己的头颅,蔑视那奸臣小人,让贵妃为其斟酒,让力士为其脱靴,然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李白这是在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在事实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列举革命前辈及李白的事例,引用周敦颐的名言,驳斥了“近墨者黑”的观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近墨而不黑者存在呢?黑与不黑,关键在于近黑者本身的素质。荷花之所以“不黑”,在于它内在的纯洁。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试想,一身浩然正气者,近墨也好,近赤也罢,必定总是满身正气,使“赤者”赞叹,令“墨者”自惭。
(运用设问手法,激发读者思考,把读者的思维引入深层次的剖析。)
“近朱”当然好,“近墨”也不必担心。况且我们周围环境复杂,这更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辨别是非的慧眼,还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修养,磨炼出不为周围环境所动的本领,创造出适宜的“小气候”。
当我们都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时,“近墨者黑”也就不复存在了。
(照应上文,提出希望。)
文章先树靶子:近墨者黑。然后正面立论:近墨者未必黑。接着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论点。最后照应上文,提出希望。
作者列举了革命前辈以及李白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引用俗语、名言等,作为道理论据。论据充分,准确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师生互评
本课结束
同学们,本节课老师带大家以本学期所学的议论文为例,分析了什么是合理的论证,明确了怎样做到论证的合理。在明确方法之后,又进行了写作实践,并给了样例示范。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形成一篇材料使用合理、论证方法得当、思路清晰的议论文。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思维品质。
课下作文(任选一)
2.“天才出自于勤奋”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一个观点,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观点,寻找恰当的论据,试着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