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_______)
(2)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_______)
(3)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___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___
c.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___
3.选词填空,并赏析所选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掏 排)出九文大钱。
选____,赏析: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 (摸 拿)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选____,赏析: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汉字。
xūn(______)陶 烟cōng(______) 荣yīng(______) 戏xuè(______) lào(______)饼 礼pìn(______)
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阔chuò(_____) shì(_____)擦 wǎn(_____)惜 hūn(_____)菜 门kǎn(_____) 咸hēng(_____)酒店 tuí(_____)唐
6.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1)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 pán huán(__________)。
(2)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huānɡ tánɡ(_________)的家伙。
(3)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 miào shǒu huí chūn(_________)。
(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___________)的神气。
三、语言表达
7.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 临终是“黑而且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命运悲惨的老书生形象。
请你仔细观察父亲的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
你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关注人物
在鲁迅的笔下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吴敬梓。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代表作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B.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每天早晨,他都要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ū) 腻歪(nì) 荣膺(yīng) 如坐针毡(zhān)
B.阔绰(chuò) 蓦地(mò) 恐吓(xià) 不知好歹(dǎi)
C.盘桓(huán) 绮丽(qǐ) 堕落(zhuì) 涓涓细流(juān)
D.荤菜(hūn) 附和(hè) 掂量(diān) 战战兢兢(jīng)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溜索》的作者是阿城,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C.《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D.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__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六、文言文阅读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4.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15.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齐侯纳之(_____)
(2)是灭亡之道(_____)
(3)今或弃之(_____)
(4)既反(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7.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肖曙光的《还债》,完成下面小题。
①驴蹄声由远及近响起,常公子知道宁掌柜来了,他心里一阵发慌,连忙迎出门去。矮瘦的宁掌柜撇脚从草驴上下来,定定地看着常公子,看得他面红耳赤。
②宁掌柜,能不能再宽恕几天?
③又去赌了?有钱赌博,无钱还债?
④常公子低着头,一脸窘态。
⑤常家先前是大户人家,在都梁城里有十余间绸缎铺。常公子参加过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就淡了心,不再考取功名。无所事事的常公子爱上赌博。常老爷多次劝说无效,一怒之下把他从赌场绑回来,吊在屋梁上一顿毒打。伤好之后,常公子又偷偷去赌博。常老爷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家道从此败落。
⑥船漏偏遇顶头风,宁掌柜偏偏在这时候上门讨债。虽说宁掌柜在都梁城开了几间饭铺,但比起常家还是小生意人,常家何曾欠他的银子?宁掌柜拿出张字据晃了晃,说是常老爷欠下的。常公子想起父亲临终前,交代要他还宁掌柜的银子,那这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常公子认了,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⑦常公子昨晚又去赌了一把,把家里仅有的十两银子输光了。面对宁掌柜,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了,都没有了,连买米的钱也没有了。
⑧也罢,再宽恕你几天。宁掌柜说完,掏出几枚铜钱撒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⑨嫌少?看着像木桩样戳在那里的常公子,宁掌柜阴着脸呵斥道。常公子按捺住心里的怒火,蹲下身子,将铜钱一枚枚捡起。一枚铜钱滚到宁掌柜脚边,常公子想上去捡,宁掌柜一脚把枚铜钱踩住。常公子想捡又捡不了。常公子被戏弄了一番,灰头土脸地蹲在那里。街坊们指指点点,常公子的颜面丢尽了。
⑩常公子一咬牙,不再去赌博。他脱了长衫,换上短褂。当了家里仅有的一根银簪子,在十字街头开了家烧饼铺。生意不温不火,常公子焦灼不已。
一天,驴蹄声再次响起,宁掌柜又来。
宁掌柜不说话,径直走进铺子。拿起一个烧饼,闻了闻,说,香。又撕下一块,送进嘴里,慢慢细嚼起来。然后,冲常公子微微一笑,还挺酥脆,只是……他扭头四周看了看,说,为何这般冷清?
常公子低着头,长叹一声。
宁掌柜摇摇头,撇脚上了草驴,驴蹄声声像是踏在了常公子心里。
烧饼铺的生意一直不见起色。这天,常公子烤了两笼烧饼。一直到下午,只卖出了三个。他心灰意冷,心里盘算着明天不开市了。
正要离开铺子,几个人一边走过来,一边嚷嚷道,买烧饼!买烧饼!
不卖!不卖!常公子冲他们回道。
一个人拉住他,说,我们要买你的烧饼,去饭铺喝羊汤。宁掌柜说了,汤不单独卖,必须拿上烧饼,才能买羊汤。
另一个人说,你的烧饼酥脆,饭铺的羊汤鲜香,吃烧饼喝羊汤,绝配!
还有这等事?常公子不敢相信。
烧饼铺的生意一天一天兴旺。
烧饼铺外,又响起了驴蹄声,常公子知道宁掌柜讨债来了。
不过,这次常公子不再慌张,他把早已准备好的银票递给宁掌柜。宁掌柜捋着胡须,冲他微微一笑,却不接银票,而是掏出一张字据给他。字据上写道:宁三坤借常云恺白银一百两。
趁着常公子发愣的当口,宁掌柜道出了事情原委。那年,宁掌柜家遭遇劫匪,常老爷慷慨解囊,借给宁掌柜一百两银子,让他重整家业。后来,宁掌柜要还银子,常老爷不仅不要,还把借据还给了他。
银子你想要,随时可以来拿。宁掌柜对常公子说,又递给他一张纸,这是羊汤的配方。以后你卖羊汤配烧饼,鲜汤酥饼不分家。
宁掌柜撇脚上了草驴,瞥见常公子眼中的感激,宁掌柜一阵感慨:常老爷,您生前托付的事总算完成了,没辜负您呀。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公子知道宁掌柜来了,心里一阵发慌。”此处交代,给读者制造悬念。
B.宁掌柜的每次出场总是未见其人,先闻驴蹄声。这种写法既符合认识人物的步骤,也符合常公子当时的心理状态。
C.第段,宁掌柜“冲常公子微微一笑”;第段,“宁掌柜捋着胡须,冲他微微一笑”。两次“微微一笑”,宁掌柜的心态是完全一样的。
D.结尾轻松自然,水到渠成,比较合情合理。
19.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宁掌柜说完,掏出几枚铜钱撒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20.请分析第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21.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还债”的含义。
22.第⑩段中有句“他脱了长衫,换上短褂”,《孔乙己》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试分析这两句话在两篇小说中作用。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时文选粹》)
23.第5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4.第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25.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
26.阅读文中议论举《西游记》中的唐僧,结合原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2)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很没有主见,而且很软弱。由于自己能力不够,看问题显得片面,却很固执,不肯听别人的意见,迂腐又胆小。
正方:
八、作文
27.按要求作文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家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2.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3.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4.不少于600字;5.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
第1页 共2页 ◎ 第2页 共2页
参考答案
1.(1)比喻 (2)比喻 (3)夸张
2.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1)排 勾画出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气,也表达出他对短衣帮的蔑视。 (2)摸 表明孔乙己的钱已经极少,生活已到了穷困不堪的地步。
4.熏 囱 膺 谑 烙 聘
5.绰 拭 惋 荤 槛 亨 颓
6.盘桓 荒唐 妙手回春 不屑置辩
7.答案(示例):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同父亲一般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端详父亲的脸,工作的繁忙,身体上的病痛让他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充血的眼,两个大大的眼袋,父亲已不再年轻。尽管太多的外界纷扰会令他略显疲惫,但他的眼里总会闪烁着坚定与不屈。
8.答案(示例):活动一: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怀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活动二: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举失败的隐痛又有以读书人自居的清高,生活中他既贫困又好喝懒做,他既想清白做人又不断有偷窃行为,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时时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活动三: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联系实际略。
9.B
10.D
11.D
12.D
13.A
14.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15. (1)接纳 (2)道理 (3)可以 (4)遣返
16.(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7.(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18.C
19.(1)比喻、夸张、对比(写出一种即可),形象地写出常公子极其贫困的现状,表现宁掌柜提出的欠债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
(2)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宁掌柜为了逼迫常公子自己谋生,而故作傲慢无礼(轻视、瞧不起)的情态。
20.第⑤段属于插叙,介绍了常公子身份、家庭现状,为下文宁掌柜讨债、常公子不得不自谋生路铺垫、蓄势。
21.“还债”指常老爷借钱给宁掌柜,宁掌柜还债,他却没有收,体现常老爷善良、古道热肠;指宁掌柜设计逼迫常公子成长,报答常老爷恩情,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还债”,体现宁掌柜知恩图报;指常公子改变游手好闲的习气,通过自己的劳动,清还父亲临终交代的、宁掌柜提出来的债务,体现常公子勇于担当,知错能改,能屈能伸,放下读书人架子,勤劳自给。
22.本文: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长衫”表明常公子原先是读书人、生活舒适,承接上文内容,“脱下长衫”说明常公子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摆脱无所事事的状态。“换上短褂”表明常公子决心自食其力,靠劳动谋生,引出下文他自己创业开烧饼店的情节。
《孔乙己》:“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与小说开头所说的喝酒主顾中的“短衣帮”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长衫”的,这又含蓄说明了他是“读书人”,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文化教育之毒很深,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唯一”就标示了他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性格与身份,他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顾中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不一样,引出下文讲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23.“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答对一个即给分)
24.示例一:比喻论证。将“取经路”比为“流水填满空洼前行”,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示例二:比喻论证。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25.不能。因为“掘井”句阐述的观点侧重“坚持才能成功”,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
26.(1)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2)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
27.例文
家乡的变化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漫长。车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了一遍又一遍。记忆中家乡的面貌也一次次的更新着。在这十几年,家乡陪伴着我成长。我渐渐地长大,家乡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童年,一去不复返,它留给我的是家乡旧时的模样。记忆中的家乡满目疮痍,昔日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道路的两旁杂草丛生,显得十分冷清。大家很少外出,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一间间青砖小瓦房,刮风下雨,日晒雨淋让其看着更加破旧、冷清。大家的生活也过得十分拮据,穿的衣服到处是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只有草鞋、布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的家乡迎来了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致富先修路”,这似乎是不无道理的。过去的泥泞小道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公路,有足足4。5米宽呢!不仅如此,就连通往各处耕地的机耕道路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道路的建成,使得大家的出行更加方便,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村里的主路与公路沿线接轨以及各个村寨连通的道路给大家带来了福利。
渐渐地,家家户户都有了出行的交通工具,或是摩托、或是小汽车,都给自家带来方便,有时也为村里人服务。大家的衣食住行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运动鞋、休闲鞋替代了草鞋、布鞋,五颜六色的衣服放眼皆是。各式各样的彩电进入了千家万户。
同时,机耕道路的修建也造福于大家,机耕道路一天天不断发展如爬山虎一般,向各处蔓延。农业机械化使大家从手工工具、畜力农具中解放。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已逐步转化,凸显成果。这不仅仅改善着大家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营条件,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机械化的推广,为我的家乡增添了一线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说的真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从前道路两旁的杂草已被铲除并栽上了小树,曾经的青砖小瓦房也变成了一幢幢的平房。这成了大家眼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生态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村里经常都会开一些小会,经常给大家一些提醒、建议,大家的环保意识,各方面的素质也有所提高。
这些年,家乡的山是那么的绿,水是那么的清,天空也是如此的蓝!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只要家乡的我们与家乡和谐相处,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愿我的家乡继续保持这样“年青快活”的状态发展下去,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好地方。
现在的我每次回家都会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因为我不知道家乡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要时刻见证着它的蜕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的家乡正不断的发展着,而我也要不断努力,为我的家乡奉献我的微薄力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