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课件5(47张PPT)(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辛德勒名单》课件5(47张PPT)(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4 10: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辛德勒的名单
德国乌泽堡,一群犹太人正被赶往集中营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3年,1945年获解放。在集中营存在的短短两年间,纳粹在此采用机枪扫射、毒气、鞭笞、警犬噬咬等手段,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平均每天约100人。《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朗克就死在这里。
影片简介(一) :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 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
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
不久,战争结束。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
影片简介(二)
关于影片
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举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斯皮尔伯格
   它(《辛德勒的名单》)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我们为它颁发奥斯卡大奖,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第66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概括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一、(101-102)得知把犹太人送进奥斯威辛消息
二、(103-105)做好营救犹太人的准备
三、(106-109)确定解救犹太人的名单
四、(110-112)被解救的犹太人来到辛德勒的故乡
五、(113-117)辛德勒解救被误送进奥斯威辛的犹 太女工
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生活放纵,善于交际,曾借助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关系而大发战争横财,后因看不惯法西斯的杀人暴行而良心发现,用自己的全部资产建立了“不事生产”的工厂,保护了1000多犹太人的生命。辛德勒的性格是发展的。在节选部分中,先是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这个抉择的出发点虽有个人的算计,但是当惨剧再一次发生时,他的冒险救人就没有个人私利的考虑了,这样的表现使得人物更真实。
讨论人物形象
辛德勒
辛德勒的性格十分复杂,他曾经为德国人服务,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侦察活动,并且还参与策划和帮助德国纳粹入侵波兰的行动。同时,辛德勒却是曾经营救过1000多名犹太人,使他们免遭大屠杀,并且用自己的钱财供养这些人吃住,一直到二战结束。此外,他还曾收养过两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儿童,并称自己是他们的父亲。
  二战后的辛德勒处境极为悲惨,他身无分文,并且开始酗酒,后因饮酒和吸烟过度而死。期间作为回报,那些“辛德勒犹太人”关心和照顾过他们的“大救星”。1993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组织授予辛德勒“最正义的非犹太人“的光荣称号。
问题探讨
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讨论:辛德勒转变原因是什么呢?
人性还没有泯灭
纳粹的暴行使他惊醒
身边犹太人对他的影响
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高斯是一个纳粹典型,凶残冷酷、贪婪无耻。他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辛德勒试图唤起他的人性,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瞬间的犹豫正说明他身上还有一定的人性,但他无法使自己的人性战胜自己的兽性,最终成为一个彻底丧失人性的人。
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说明有时候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
高斯:
    在影片中,纳粹军官高斯是与辛德勒构成对比的人物,他在内心深处很喜欢犹太女海伦,却不愿承认。结合文中场景及有关情节,谈谈影片对这个人物塑造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人性的复杂.
文本研习一
主要人物性格刻画手法:
作品写高斯从对金钱、对犹太人的生命的态度两方面与辛德勒形成鲜明对比,高斯极度的兽性的丑恶反衬了辛德勒崇高的人性之美。 同时,两个人的性格复杂,都有 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美丑
注意电影语言的表述
研读105—109,要求能够体会在不断切换的镜头中的人物内心。
A、105—108一共有哪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中都发生了哪些主要情节?
B、导演让这些场景相互交叉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效果?
C、这些镜头中哪一个场景是出现最多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文本研习二:
场景与情节:
高斯的阳台上:说服高斯
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列出营救名单
外景——内景:辛德勒在各处奔波筹划
服装加工厂:游说老板加入营救计划
场景相互交叉的效果
   不断闪现的镜头,叠加的场景,将人物的那种紧张迫切的愿望,对被拯救人数法满足的追求,对时间分分秒秒的计算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一种急迫的气氛。
这些镜头中出现最多的场景
106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中敲打名单的场景出现最多。
——那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即是深渊。
这张名单就使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整部电影都是以这张名单命名的,这张名单也常为了影片最终要表现的主题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也是整个影片的主线,它的不断出现敲击着观众的心,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
图为1945年4月,纳粹集中营里的女性囚徒准备埋葬死难者的尸体
关于电影语言的运用:
1、蒙太奇的手法: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在看报等镜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影片中主要运用在辛德勒的出场等场景。)
文本研习三:
2、黑白的基调:
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但有一个镜头中黑白基调下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它的艺术性达到了经典的地位。
关 于 电 影: 影片《辛德勒名单》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⒊在德国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处理上,突出了几个个别人物的死:
独臂老人、女工程师、马房小男孩等。他们的遭遇将犹太人的处境清楚地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只蚂蚁,那么轻易地就置于死地,这种“轻易”恰恰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残忍。
字 词
捻(niǎn) 引擎(qíng) 一沓(dá)
惊讶(yà) 濒(bīn)临 噩(è)梦
推搡(sǎng) 罪孽(niè) 噙(qín)
结构
①101—104 :犹太人的惨景触动辛德勒 心灵,决定花钱拯救犹太人。
②105—117:逐步展开的营救活动
105:谈判,高斯、服装厂老板
106—109:拟定名单,尽可能多
110—112:被救人员到达辛德勒的故乡
113—117:出现意外,设法援救误入奥斯维辛斯的人员,最后成功。
文本研习一:
抓住细节,在表现、揣摩中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⑴分析101—104:这个部分是辛德勒内心挣扎,进行转变的过程。请大家仔细阅读剧本,揣摩人物内心,找一找在这四个镜头中辛德勒几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播放节选镜头)
第一次101:用手捻车盖上飘扬的骨灰后。
第二次102:和高斯站在高处俯视焚尸场,听高斯说这里所有的犹太人将被送去奥斯维辛斯后。
第三次103:和伊特兹哈克谈话后,点了一支烟凝望他。
第四次104:看着成沓的钞票凝望窗外,陷入沉思。
⑵请探讨什么使辛德勒不断沉思,他又都在想些什么。
第一次101:漫天飞舞的雪花似的东西,一些孩子在落下的灰烬下玩耍。灰烬落在他们身上,当它们飞掠过焚尸的黑烟,堆积的尸体时,人们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焚烧尸体产生的骨灰,这些东西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满天满地都是,这看似雪花飞舞的地方实则是个地狱,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沉思,阴鸷的气氛也使尚有良知的辛德勒窒息,不得不思考起纳粹的行径是多么残暴,而自己应该又该站在哪一边。
第二次(102):疯狂的德国军官,工业化的焚尸过程。在战争中,很多人都是一边呕吐,一边杀戮,战争使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使一切荒诞变为合理。当辛德勒听见活着的犹太人将被送到奥斯维辛斯时,他知道那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人间地狱,他心中的防线也正在崩溃,这一切让他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正常和合理。
第三次(103):“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伊特兹哈克说还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顾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辛德勒和他的朋友在苦笑中都明白“特殊待遇”是一场杀戮,一场真正的折磨。两人都彼此明白今后的命运,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开始,只好彼此沉默,辛德勒也猛然被唤醒了什么。
第四次(104) :辛德勒已经把过去在犹太人身上赚到的钱筹集了起来,他再次陷入沉思,是在为自己过去的行为忏悔,为自己的决定而自豪,为自己可以拯救上千条生命而高兴,为即将面临的险恶处境而忧心,为可能有的困难未雨绸缪。
小 结:
在极度压抑的氛围中,世界的毫无理性和荒诞刺激着辛德勒的神经,在这个地狱中他将从一个纳粹再次化身为人,只因为良知的觉醒。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了这样的转变,品读时要抓住这些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
文本研习二:
注意电影语言表述的含义。
研读105—109,要求能够体会在不断切换的镜头中的人物内心。
A.105—108一共有哪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中都发生了哪些主要情节?
B.导演让这些场景相互交叉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效果?
C.这些镜头中哪一个场景是出现最多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文本拓展
主要人物的性格探讨:
作品写高斯从对金钱、对犹太人的生命的态度两方面与辛德勒形成鲜明对比,高斯极度的兽性的丑恶反衬了辛德勒崇高的人性之美。
同时,两个人的性格复杂,都有 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美丑
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生活放纵,善于交际,曾借助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关系而大发战争横财,后因看不惯法西斯的杀人暴行而良心发现,用自己的全部资产建立了“不事生产”的工厂,保护了1000多犹太人的生命。
辛德勒的性格是发展的。在节选部分中,先是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这个抉择的出发点虽有个人的算计,但是当惨剧再一次发生时,他的冒险救人就没有个人私利的考虑了,这样的表现使得人物更真实。
高斯是一个凶残冷酷、贪婪无耻的纳粹分子。
他的许多举动是丧失人性的,但他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辛德勒试图唤起他的人性,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瞬间的犹豫正说明他身上还有一定的人性,但他无法使自己的人性战胜自己的兽性,最终成为一个彻底丧失人性的人。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说明有时候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
犹太人会计斯通递给辛德勒那一只阔绰的白金戒指,他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文字。会计通过厚厚的眼镜片,很深的语气说:“这是稀伯来文字,来自塔木德经书,它们的意思是:凡救人一命,就是救了全世界。
然后镜头缓拉,写照每个严肃的犹太人,他们站在风雪之中送辛德勒出逃。突然辛德勒扑向自己的轿车,嘶哑着:“如果我把这轿车卖了又可以救10个人了,这胸针又是两个,换回两个人那。我当时还是可以救人的啊。辛德勒痛苦地向幸存的人哭泣,最后跪倒在雪地上。
他在拯救世界的同时也在拯救着自己。
镜头一 救人一命,就是救了全世界。
纳粹投降后犹太人走出集中营,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灿烂无比,使我们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结果,我们获得的不仅是单纯形体运动的真实照片,而是更抽象、更富于情感和更理性畴”的体现。那些犹太人一直一直都是没有笑的面容的,那是生的无光,爱的沉默。
如今,活下来的犹太人用心脏大小的石头,沿着墓石表面,环绕一圈,刻下自己的名字。
然后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永恒。
镜头二
历史的这一天
场 景与 情 节
高斯的阳台上:说服高斯
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列出营救名单
外景——内景:辛德勒在各处奔波筹划
服装加工厂:游说老板加入营救计划
场景相互交叉的效果
不断闪现的镜头,叠加的场景,将人物的那种紧张迫切的愿望,对被拯救人数法满足的追求,对时间分分秒秒的计算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一种急迫的气氛。
这些镜头中出现最多的场景
106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中敲打名单的场景出现最多。
——那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即是深渊。
这张名单就使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整部电影都是以这张名单命名的,这张名单也常为了影片最终要表现的主题的一种重要负载。它也是整个影片的主线,它的不断出现敲击着观众的心,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
人性在复苏
荒芜的纳粹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