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0 14: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单选题
1.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pH=a时,e点下移 B. 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C. 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 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中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b、c表示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淀粉,先被唾液①分解为麦芽糖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B. b为氨基酸是在②④的作用下由蛋白质转变来的
C. c为甘油在③⑤作用下由脂肪转变来的
D. X是小肠,只是吸收b、c的主要场所
4.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和d点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甲 乙
A. 时, 点下移 B. 淀粉量增加时, 点上移
C. 温度升高时, 点右移 D. 酶的量减少时, 点右移
5.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1 淀粉糊+清水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4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 对比1和2.得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对比2和3,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 对比2和4,得出唾液只在37℃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 对比3和4,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6.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 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 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 X 表示大肠,是 a、b、c 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7.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脂肪 ③淀粉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 ③①② B. ③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8.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 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 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D. 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9.人体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 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分泌1 500毫升唾液、2 000毫升胃液、1 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5毫升胰液。据此可以判断消化道中消化液最多的是( )
A. 口腔 B. 小肠 C. 胃 D. 大肠
10.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 ℃条件下催化活性都会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 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 可以分泌胆汁 D. 不能分泌消化液
12.特色美食肉粽主要原料是糯米、猪肉等。关于肉粽在消化系统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猪肉中的脂肪从①处开始消化 B. 糯米中的淀粉从③处开始消化
C. 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为氨基酸 D. 肉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②处吸收
二、填空题
13.最近,人造肉可是火遍了网络。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蛋白肉,另一种是用动物的干细胞培养得到的细胞肉,人造肉的蛋白质含量和肉一样甚至比肉还高。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人造肉和天然肉的主要营养分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________;
(3)a、b、c、d、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
C.消化、吸收、合成、排泄
(4)e表示________,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________系统排出体外。
14.如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据图作答:
(1)Z曲线代表________消化的过程。
(2)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填名称)。
三、解答题
15.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a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 ________ 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________,甚至遭到破坏。
(2)图b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的影响,胃蛋白酶在________的条件下(要有具体的数据),活性最高。
(3)唾液淀粉酶只能将________ 催化分解成________,这属于酶的________性。
(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碱性最强的是 ( )
A.血液
B.唾液
C.胃液
D.胰液
四、实验探究题
16.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小金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I厘米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C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胃蛋白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
(2)该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活性强弱;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约为 ________时,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效率最高;
(4)请用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
【解答】A、当pH为a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e点不变,d点右移,A符合题意。
B、淀粉量增加时,同时产生的麦芽糖量会增加,e点上移,B不符合题意。
C、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C不符合题意。
D、酶的量减少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减少,e点下移,d点右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解答】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小肠的结构,且小肠较长有助于吸收和消化;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与小肠的结构无关;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吸收鹰眼物质,属于小肠的结构形态;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助于吸收营养物质,属于小肠的结构形态;
故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分析】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解答】A、由图可知,葡萄糖是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 经过①④⑤消化液消化成为葡萄糖,且 ④⑤消化液还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因此 ①是唾液,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然后再继续消化成为葡萄糖;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蛋白质在 ②④⑤ 的作用下分解成为氨基酸的;故B错误;
C、脂肪在 ③④⑤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故C错误;
D、小肠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的主要吸收场所;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是麦芽糖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对应的pH是麦芽糖酶的最适温度;
2、分析乙图:乙图中f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pH前,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A、pH为a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淀粉量增加时,产生的氧气量增加,e点上移,B正确.
C、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C正确.
D、酶的量减少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减少,e点下移,d点右移,D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分析】 表中的1号和2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2号中没有加唾液,而是加了清水,放到37℃下,淀粉没有被分解,故加碘液变蓝色 。
【解答】A、 对比1和2 ,变量是消化液(唾液),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说明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B、 对比2和3 ,3号加入胃液,而2号加入的是唾液,2号和3号在37℃下,胃液没有消化淀粉,故加碘液变蓝;唾液消化了淀粉,故加碘液变蓝,说明 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故正确;
C、对比2和4,变量是温度,0℃试管不变蓝,说明低温下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但不是说只在37℃条件下唾液才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故错误;
D、 对比3和4,消化液不同,温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故不能得出实验结论,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甘油和脂肪酸;①是唾液、②是胃液、③是胆汁、④是胰液、⑤是肠液。
【解答】A、④胰液和⑤肠液在小肠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故A正确;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实现淀粉的初步消化,故B错误;
C、②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③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故C错误;
D、X表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营养物质的消化知识解题。
【解答】解: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淀粉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口腔、蛋白质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胃、脂肪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小肠;
故答案为:A。

8.【答案】 C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解答】A、胃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后形成的是多肽;故A错误;
B、肝脏分泌的胆汁能乳化脂肪,但不是消化脂肪的酶;故B错误;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肠液、胰液、胆汁等;故C正确;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 B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解答】唾液是1500毫升在口腔,胃液2000毫升在胃部,肠液、胰液、胆汁都在小肠,一共2015毫升;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由于酶的作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在极为温和的条件下也能高效和特异地进行。
【解答】由题意可知,酶在高温或低温时其活性都会降低,而唾液淀粉酶是人体内的酶,所以在37℃左右其活性最高,则温度由低到37摄氏度的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会升高,当温度超过37℃后,酶的活性会降低;故D图像符合;
故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解答】由图可知,④是小肠,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解答】A、脂肪的消化在④小肠开始;故A错误;
B、淀粉是糖类,从口腔开始,而③是胃;故B错误;
C、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但最终在小肠处被消化完全并吸收;故C正确;
D、肉粽消化后的物质是糖类和氨基酸,主要在④小肠处被吸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胃液;肠液;胰液
(3)B
(4)能量;泌尿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解答】(1)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蛋白质在胃中经过胃液的初步消化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的催化下彻底分解成为氨基酸;
(3)蛋白质变成氨基酸是消化过程;氨基酸进入血液是吸收过程;氨基酸成为组织细胞蛋白质是合成过程;氨基酸变成代谢废物是分解过程;故B符合题意;
(4)氨基酸变成代谢废物是被分解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代谢废物及能量;而代谢废物经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2)胃液;肠液;胰液;(3)B;(4)能量;泌尿。
14.【答案】 (1)脂肪
(2)小肠
【解析】【分析】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淀粉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脂肪只在小肠内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
【解答】(1)Z曲线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消化,因此代表脂肪;
(2)脂肪、淀粉和蛋白质最后都要在小肠内完成最终的消化吸收,因此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温度;最适宜温度;减弱
(2)酸碱度;pH=2
(3)淀粉;麦芽糖;专一
(4)D
【解析】【分析】(1)结合图a中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回答。
(2)结合图b中各种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回答。
(3)结合所知的知识回答。
【解答】(1)由图a可知,该酶在20℃--40℃时,反应速度最快,此时酶的活性最强,在接近0℃和50℃时,反应速度很慢,此时酶的活性很弱甚至活性消失。故可以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最适宜温度,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减弱,甚至遭到破坏。
(2)由图b可知,胃蛋白酶在pH为2时活性最强,唾液淀粉酶在pH为7时活性最强,胰蛋白酶在pH为8时活性最强。故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胃蛋白酶在pH为2的条件下,活性最高。
(3)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催化分解成麦芽糖。
(4)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唾液呈中性(pH值为6.6—7.1),胃液呈酸性(pH值为0.9—1.8),胰液呈弱碱性(pH值为7.8—8.4),所以胰液碱性最强,故选D。
故答案为:(1)温度;最适宜温度;减弱
(2)酸碱度;pH=2
(3)淀粉;麦芽糖;专一
(4)D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胃蛋白酶溶液的pH
(2)蛋白块消失时间
(3)2
(4)①温度维持在37°C;②减小蛋白块体积
【解析】【分析】胃蛋白酶的活性越强,催化分解蛋白质的速率越快;胃蛋白酶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应该用对比实验来检验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
【解答】(1 )胃蛋白酶的活性越强,蛋白块分解的速率越快,消失的时间越短,故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胃蛋白酶溶液pH。
(2)蛋白块消失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胃蛋白酶的活性越强,故该实验通过比较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来反应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活性强弱。
(3)当pH约为2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最短,说明胃蛋白酶的活性最佳。
(4)将温度由25°C提高到37°C时,胃蛋白酶的催化效果最好;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越小,与胃蛋白酶的接触面积越大,胃蛋白酶的催化效果越好,蛋白酶溶液的浓度越大,催化效果越好,故方法1:将温度由25°C提高到37°C ;方法2: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
故答案为:(1)胃蛋白酶溶液的pH(2)蛋白块消失时间(3)2(4)①温度维持在37°C;②减小蛋白块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