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青桐鸣10月大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亦是天下最大的宗子。在周人的观念里,君统与宗统合而为
再加上天子头上的天命光环,周天子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王”之权威。这一权威
A.构建了中央集权体制
B.依托于宗法分封秩序
C.适应了阶级分化需要
D.催生了官僚政治雏形
2.“中国”与“夏”两个概念约在西周初同时出现,一个指若干王族先后控制过的天下之“中”的中央
王国区,一个指获得此中央王国区控制权的王族身份。这两个概念并存表明西周时期()
A.诸侯纷争局而日趋严重
血缘宗法观念得以确立
C.华夏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D.君主专制体制初显端倪
3.《论语·学而篇》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以“孝”为立人
本,最终形成以孝悌为本的具有普遍性的仁道原则。这反映出孔子主
A.国家秩序需要明确尊卑等级
B.仁爱思想观念以孝悌为基础
C.社会结构应该保留血缘纽带
D.儒家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用作个人
品位,其上辐辏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期“秦爵
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
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
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
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
5.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
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東,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
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
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
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
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
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铸币专营政策,同时,国家又建立了以均输平准为代表的官营商业体系
并辅之以“算缗”告缗”等掠夺性政策,这加速了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这一现象客观上促进了
A.农民的个体劳作
B.精耕细作农业日渐成熟
C.农业商品化进程
D.田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
7.某学者指出:“关于秦汉两朝帝国传统的记忆,延续贯穿了整个分裂时期。不仅那些渴求重现帝
国雄伟气象的帝王心存此念,那将一己之势位富贵依托于帝国政治传统与意识形态之上的士族
阶层亦复如此。”该学者意在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
A.统一观念有利于国家走向一体
B.传统社会观念已被颠覆
C.士族门网的势力制约社会进步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
天子号天之子也。奈何受为天子之号,而无天子之礼 天子不可不祭天也,无异
人之不可以不食父”“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这表明汉代儒学(
将人伦关系延展到天人关系中
B.完成了儒家信仰理论的重建
C.利用儒家仁政思想来限制君权
D.背离了先秦儒学的伦常关系
9.魏晋时期,首次出现了有别于原来“里”的“村”,村成为乡里组织重要的单位。乡里组织的官员
数量依照户口编定。“按千户为准,千户以上置史、佐、正三人,依户口数另设里吏一人”,乡官主
要由官府派出,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这些做法
A,形成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
B.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D.加强了地方道德教化职能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从
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
每6人中就有1人来自北方。据此推知,人口南迁
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推动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11.唐代“中书门下”不仅继续拥有原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等办事机构的
设立,“中书门下”还拥有了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
执行的全部权力。这表明唐代
A.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B.决策权与行政权趋于分离
C.中枢机构运作方式异化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提升
2.下图是唐代的吹排箫乐伎壁画和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这反映出当时
吹排箫乐伎壁
帷帽女子骑马除塑
A.中外交流较为频繁
B.商业活动十分活跃
C.佛教思想影响深远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
青桐鸣
联考参考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周
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及其他产
最大的
统
有
限逐渐模糊
逐步发展成
权威
权威依靠宗法制与分封
本题
庄为
经营模式,故本题选D项。“农
选B项
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息没
系,排除
除A项;材料不涉及阶级分化的信息
渐成熟”不符合史实,B
僚政
时期形成的,故排除D
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农业商品化进程,排除C项
夏”两个概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那将
势位富贵依
获得此
朝从长期的分裂最终走向统一过程
族身份,说明
渭水流域的周
又朝奠定的
统观念起着重要的
天下的
项。题干材料
族身
刻意区分周
家统
观念已被颠覆的说法明显错误,故
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士族门阀势力希望国家
初年,诸侯纷争的局
趋严
非除
符合史实
除A项;材料强
征可知,此时中央集权体制衰落,排除
意识,不是血缘宗法观念得以确立,故排除B项
根
息可知
为
初期君主专制体制尚未形
除D项
孝道”,可见汉代儒学将
3.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孔子是在论证“仁爱
伦关系延展到了天人关系中,故
本”,这反映
理论重建的完成
主张仁爱思想观念以孝悌为基础,故本题选
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为君权提供合法性依据,同
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国家
关系约
料信息并未体
项;“儒家要创
谐的人际关系”不符合材料主
伦关系的基
关系
确,排除
解析】根据
息可知
形式,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析
为魏
期出现了基层组
D项。A项不符合
除;秦爵根据军功授
做法
对地方
故C项
家观念、血缘关系无关,排除B、C两项
项“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说法无从得
根据材料信息“父家长与皇帝直接
形成大一统局
误;D项说法与題
权力从
不符,排除
族向君主集中,故本题选D
材料强调的是
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君主
大量劳动
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
先进的生产工具,这有
济的发展
地位,排除
与材料
要矛盾缓和没有
系,故排除A项;人口南迁
析】根据材
息可知,汉武帝
进程
除B项;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
向农业的转移,在之后
改排除D项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政事堂改为
D【解析】根据材料
政府“从
房等办
构,除决策权外
家的税
政权,这表
分离的行政权与决策权逐
材料不涉及市场秩序
本題选C项。材料不涉及君主
息,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没有
项;“趋于分离”不符合材料信息
破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抽解与愽买不
排除B项;政府行政效率得到
升不符合材料
易发展,故排除C项
材料核心信息是宋朝医学的发展,此时
D【解析】根据题干的信息可知,唐代的吹排箫乐
技术的发展推动
普及,故答案为
时女子练习少数民族的乐器,戴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术,这些艺术
反映出唐
会风气比较开放,故本题选19.B【解析】材料体现了在蒙古旧制的影响下,元朝
D项。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不是对
大臣被视为君主的家臣或奴婢,说明君主专制呈现
外交往,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
活动的信
新现象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控
除B项;材料的
涉及佛教思想的影
集权制度产生异
错误。材料未涉及关于行政
据材料
冤滞诉状”和
和
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省的情况,D项错误
举报制
主要负责监察官员
解
据材料“未有
不行者也
建议,故选
使”并不负
故排除
投匦制度是一种监察
材料没有涉
外无物”,排
,故排除B项;投甌制度不会
弱中枢机关杈力,故排除L
说法材料未涉及,排除
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唐朝的含嘉仓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初实
复
粮食约占全国粮食储备
含嘉仓的粮食主要
湾后四口通
经济功能
策,故选
显,故答案为
页不符合史实,经济
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清初虽实行“海
完成是在南宋;材料没有涉及南北地区农业生
禁”但仍设海关与外国通商,说明并未实彳
技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含嘉仓建立的
闭
故排除C项
商是乾隆时期
贸易一直存在,故排除D
解析】根据三则材料
纵民游观者
析】材料内容体现
8世纪经济生机敦
是皇帝与民共
以及“(圣主御
勃景象下,人民
减少,反映
以看出北宋时期统治
者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同百姓
材料没有涉
乐”思想得到践行,故选
材料的
阶级矛盾激化,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专眚
息反映的
现
项错误
的价值取
除A项;传统社会的门第观念
解
材料信息可知
统科技
彻底打破不符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终究会被近代科技取
得到践行不能说明
理道德秩序逐步
要原因是传统科技多为经验的积累
虽化,故
创新,故本题选B项。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的特点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夫为了获得
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C、D两项说法与材料
主旨无关,排除
又被卷入到各种关系当
反映出这
析】材料核心信息是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决策
生朋党集团,故本题选A项
两项所述
经
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社会等级观念弱化”不符
皇帝直接决定,这表明康雍乾时期决策
史实,排除
答案为B项。康乾
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