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9 09: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榜样
【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文体知识】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背景介绍】
1965年春,穆青考察调研期间途经河南,当听到焦裕禄的事迹时,顿感主题重大。当即拍板决定,把焦裕禄的事迹作为重大报道推出。之后,穆青、冯健、周原深入兰考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访了解情况,掌握了焦裕禄大量的感人事迹。通讯写成后,数易其稿,最后由穆青审定并请示中央领导后由新华社播发。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介绍了焦裕禄如何对待群众、对待贫困、对待严苛的自然条件,“忘我”“完全”“彻底”为兰考人民服务的事迹。通讯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背景介绍】
“三年困难时期”又称“三年自然灾害”,是指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进入1961年后,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
【背景介绍】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迎来了历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一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开始。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从国家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梳理文本,了解焦裕禄的事迹,感知其精神力量。
【文本研读】
章节 概括内容 典型材料 典型语言 精神品质
引子
1
2
3
4
5
梳理文本,了解焦裕禄的事迹,感知其精神力量。
【文本研读】
章节 概括内容 典型材料 典型语言 精神品质
引子
1
1962年,焦裕禄到兰考上任,介绍兰考情况(他将面临的困难),引出他下乡的概况。
他下乡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坚定信仰
务实作风
直面困难
顽强斗志
初到兰考,细致调研,制订改造方案。
站在激流中绘制洪水流向图;
拒绝派饭;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实事求是
务实创新
身先士卒
与大家同甘共苦
梳理文本,了解焦裕禄的事迹,感知其精神力量。
【文本研读】
章节 概括内容 典型材料 典型语言 精神品质
2
3
焦裕禄面对重大灾害时的思考与行动
在严重灾害关头镇定布置工作;
到许楼访问无依无靠的老人。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关心群众
严于律己
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仍然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肝痛难忍却仍然坚持听取汇报;
躺在病床预见兰考新未来。
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我不是来休息的。
乐观坚强
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
牢记责任
公仆情怀
梳理文本,了解焦裕禄的事迹,感知其精神力量。
【文本研读】
章节 概括内容 典型材料 典型语言 精神品质
4
5
焦裕禄在医院仍关心兰考的发展
住在医院仍急切询问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况。
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关心人民
鞠躬尽瘁
公而忘私
焦裕禄去世后兰考人民对他的怀念以及兰考抗灾事业的初步胜利,他的精神品格对兰考人民的影响。
焦裕禄在兰考的生命足迹;
兰考抗灾成绩。
精神永存
小结:
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整体塑造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写作特色】
人物通讯
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
在记述人物事迹时,常常要直接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请结合文本做赏析。
【语言描写】
例: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见到涝洼窝,他说:“……”见到碱地,他说:“……” 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赏析】三次“见到”,写出了他所到地方之多;四次“他说”,表现了他的勇气和斗志。
【写作特色】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
【赏析】表现焦裕禄坚定的信仰,乐观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令人敬佩。
“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赏析】不顾个人安危,牢记责任,公仆情怀,令人感动。
“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赏析】表现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切为了人民,令人动容。
【行为描写】
①当别人因焦裕禄身体有病劝他不要下乡时,他坚定地回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坚持亲自调研。“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与大家同甘共苦,一心为了工作。
【写作特色】
【行为描写】
②“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表现他对风雪到来时人民生活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在思考着解决方案。
③“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面对风雪灾害,他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
很多表现抵制肝痛的细节:如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
“踩、顶、揣、按、顶、顶”这几个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他为了兰考人民而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坚持带病工作的无私精神。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表达方式】
人物通讯
该文主要是运用记叙的行文方式,但是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适时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请找出文章中描写、抒情、议论的语句,简要赏析。
①文章开头就用数字来记叙兰考的受灾程度,并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灾区面貌,用抒情的笔触来表达对文中主人公的深情。
②“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文中抒情的地方都是发乎自然。
【写作特色】
③在适当的地方通过议论点明焦裕禄的精神和意义。“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
【写作特色】
小结
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据人心魄。我们在写人物通讯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富有波澜和感染力。
【写作特色】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为焦裕禄写一篇小传。
提示:本文特别注意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阅读时可以对照小标题看看作者使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思考这些事例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如焦裕禄是怎样“不愿吃别人嚼过的馍”而亲自调查兰考的自然情况的,哪些事例表现了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等等。
【课后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