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09: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水分子
一、单选题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A. B.
C. D.
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 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水降温结冰,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B. 在化学变化中任何粒子都不可分
C. 水和氯化钠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碘升华是因为碘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主要原因是
A. 水分子的体积迅速变大 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C. 水分子的质量迅速变小 D. 水分子之间出现了间隔
的氧气可以装入的钢瓶中,这说明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质量很小
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氧和氧气中分子大小相同
B. 构成液氧和氧气的分子相同,性质相同
C. 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相同
D. 液氧和氧气中的氧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2017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太阳为其提供能量
B. 利用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
C. 活性炭可将工业废水转化为蒸馏水
D. 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是最理想的氢能来源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 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 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下列关于气体受热膨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体积变大 B.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质量变小
C.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种类改变 D.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变大
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 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 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能发生反应
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当飞机将干冰撒进云层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 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 B. 水分子运动速率
C. 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 水分子间的间隔
二、填空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
固态物质:______;
液态物质:______;
气态物质:______.
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______获得______,运动______,挣脱______离开______,变成______逃逸到空气中.这叫水的______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______在锅盖上______的结果.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由无数________构成,水分子的________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题后括号内画“”或“”
固态的水: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不能运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有限的空间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在广大的空间里做无序运动。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排列方式和距离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解: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也就是固态、液态、气态,它们的状态不同但分子构成相同,它们表现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C.
任何物质都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它们虽状态不同,但实质是同一种物质.
任何物质都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它们都是有相同分子构成,不同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气态最大固态最小.
3.【答案】A
【解析】解:A、温度降低,则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故降温时分子失去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正确;
B、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D、碘升华是因为碘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错误。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物质的构成进行能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在加压条件下,的石油气可以装入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特征。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
A.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大小相同,说法正确;
B.构成液氧和氧气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C.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D.液氧也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之间也存在间隙,只是比气态时氧分子之间的空隙要小,故说法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A、太阳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同时也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故A说法正确;
B、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故说法B正确;
C、活性炭不可将工业废水转化为蒸馏水,故C说法错误;
D、制取氢气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太阳光照射,使水分解,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太阳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
B、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
C、根据活性炭的用途分析;
D、据制取氢气的最好方法回答即可.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8.【答案】D
【解析】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B、吹胀气球,是因为气体增多,体积变大,不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
C、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错误;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正确;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C。
A、根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解答;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解答;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
D、根据微粒的性质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D
【解析】解: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粒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增大;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碱的化学性质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的间隔、运动速率和排列方式,
A、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不变,正确;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错误;
C、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增大,错误;
D、水分子的间隔减小,错误;
故选:A。
根据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铁、食盐等;水、食醋等;氧气、空气等
【解析】解:物质在固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液体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形状;
气态时主要表现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无规则运动,这导致了我们所知的气体特性: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动地充满任何容器;容易压缩;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故答案为:铁、食盐等;
水、食醋等;
氧气、空气等.
根据物体的固态时、液态时、气态时的特征来填空.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方面的知识,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要抓住物质的三态特征来分析、解答.
14.【答案】水分子;能量;加快;其它水分子;水表面;水蒸气;汽化;水蒸气;液化
【解析】解: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挣脱其它水分子的束缚,离开水表面,变成水蒸气逃逸到空气中,这就是水的汽化;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水分子;能量;加快;其它水分子;水表面;水蒸气;汽化;水蒸气;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
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升华、汽化等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
15.【答案】水分子 运动
【解析】
【分析】
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水的三态变化,故答案:水分子;运动;
构成固态的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仍然做无规则运动,故说法错误,故答案:;
构成液态的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有限的空间运动,故说法正确,故答案:;
构成气态的水分子在广大的空间里做无序运动,故说法正确,故答案:;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不变,故说法错误,故答案:。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