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看,老师白板上的是什么啊?(出示积木图片)大家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搭过积木吗?这些积木都是同一种图形搭成的吗?这些不同图形的名字你都知道吗?(师问,生答)今天咱们就要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依据情境,导入新课
分一分,揭示概念(出示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物品图形,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揭示概念
老师依据动画课件,按照学生分类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名称。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找一找
教师说名称,学生在学具中找出相应图形,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学具,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白板出示)
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长方体和圆柱体放于桌子上用手轻轻一推会怎样?
圆柱体与球体放于桌子上用手轻轻一推会怎样?
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对比讨论得出圆柱体和球体会滚的特点(出示实物图片)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让学生展示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2)教师展示生活中这四类图形的实物图片。
(四)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完成作业单图示题目“连一连”
让学生先连线,教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猜一猜
教师说出图形特点,学生猜出图形名称。
拓展提升
1、出示机器人动画,先找出组成图形,再数出图形数量
2、 学生分四人小组用学具摆一摆,看看谁搭的形状最有趣,哪组小朋友最有想象力。
四、小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用心观察哪些实物属于这四类图形。
五、板书
4、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
正方体 立体图形
圆柱体
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