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一、了解作者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原名 ,字 他是中国的现代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 ”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分外( ) 掺和( )正月( )火炽( ) 间断( )
蜜饯( ) 水浒( )铺路( )店铺( )陈醋 ( )
眨眼( )摆摊( )腊八蒜( )杂拌儿( )燃放(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陈醋 饺子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一律 彩绘 分外 腊八蒜 摆摊儿
杂拌儿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知己知彼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日夜不绝 零七八碎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1.万象更新:
2.悬灯结彩:
3.截然不同:
4.光景:
5.娴熟:
五、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课文按照 顺序写的,第 — 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第 — 自然段写过年时的热闹场景,第 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 结束了。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详细描写了过春节的几个高潮,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除夕
初一
元宵节
4.破折号的主要用法如下:
(1)表示行文中的解释说明。例如: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李老板走了过来。
(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他总会拿出很多钱来资助乡民们。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4)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5)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例如:猪八戒照镜子一里外不是人。
六、文章主题
《北京的春节》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七、拓展
1.表示欢庆节日的词语:
有关除夕、春节的古诗。
《元日》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陆游 (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腊八粥
一、了解作者
《腊八粥》的作者是 , 人,主要作品 、 、 。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腊八粥( ) 咽下( )汤匙( )浓稠( ) 肿胀( )
染缸( ) 脏水( )油腻( )板栗( )熬夜 ( )
唾沫( )深褐( )黄焖鸡( )熬豆腐( )粉碎( )
钥匙( )内脏(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油腻 汤匙 咽下 搅和 浓稠 肿胀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水 感觉
沸腾 何况 资格 可靠 罢了 猜想 惊异 粉碎 总之 解释 浪漫 奈何 熬通宵
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益发:
嘟囔:
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其中 写得详细, 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
文中多处描写了八儿和母亲的对话,充分表现出八儿
。
作者写腊八粥不断地“叹气”有什么表达效果?
。
作者如何写出八儿嘴馋的?
。
本文表现了一家人怎样的情感?
。
六、文章主题
《腊八粥》围绕着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七、拓展
1.描写食物美味的四字词语:
古诗三首
文学常识
《寒食》的作者是 ,字 ,是 之一。
《迢迢牵牛星》选自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 。
《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 ,字 , 代诗人。
二、古诗背诵
《寒食》 韩翃 〔唐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迢迢牵牛星》佚名 〔两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注释: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素:洁白。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弄:摆弄。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涕:眼泪。零:落下。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一说形容织女,一水:指银河。间(jiàn):间隔。脉(mò)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十五夜望月》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鸦:鸦雀。冷露:秋天的露水。尽: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到。
四、课文主题
《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十五夜望月》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权贵,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有特权。诗人用轻灵、活泼的笔触揭示了“只许皇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黑暗朝政。
拓展(关于节日的诗歌)
中秋节:
清明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四、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是一个( )句,其中( )点明这首诗描写的地点和季节,( )点明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在《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纤纤”一词从形态方面描写了( ),“札札”突出了( )。
3.中庭月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诗句中虽没有带“月”字,但从( )一词中可以感受到月光的皎洁。这两句诗体现出诗人( )、( )的心境。结合全诗来看,文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 。
藏戏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哄骗( )哄笑( )起哄( )吞噬( )脱缰( )
演绎( )獠牙( )悠哉( )一鼓一钹( )
两颊( )响彻( )僧人( )含情脉脉( )血脉( )
二、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随心所欲 能歌善舞 两面三刀 行善积德 别无所求 身无分文
哄堂大笑 地广人稀 优哉游哉 开山鼻祖
三、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咆哮: 吞噬:
压抑: 演绎:
身无分文:
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四、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藏戏的三个特点: 、 、 。
2.唐东杰布组成戏班子的目的是什么?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存?
五、文章主题
《藏戏》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拓展
形容非常贫困的词语:
表示笑的词语:
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
脸谱的象征意义:
习俗及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6.《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8.匆匆
一、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写作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当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期,作者看到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本应该现在做的事情都丢掉了,徒增烦恼和悔恨,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意在阐明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岑岑( ) 薄雾( )徘徊( )潸潸( ) 裸体( )
旋转( ) 薄荷( )薄纸( )散布( )散漫 ( )
吹散( )水蒸气( )尽管( )尽力(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躲藏 挪移 徘徊 确乎 空虚 不禁 察觉 叹息 微风 何曾 游丝
水蒸气 赤裸裸 遮挽 凝然 蒸融 茫茫然 头涔涔 泪潸潸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岑岑: 潸潸:
凝然: 遮挽:
徘徊: 游丝:
蒸融: 茫茫然:
伶伶俐俐:
五、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文章开头一连串的问句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六、文章主题
《匆匆》这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又写作者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发出内心的感叹。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七、拓展
1.形容时间过的快的四字词语:
2.珍惜时间的名言: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那个星期天
一、了解作者
史铁生,作家。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惶恐( ) 急遽( )缥缈( )浓稠( ) 惆怅( )
沉郁( ) 咔擦( )恐吓( )吓唬( )挨打( )
挨近( )回答( )答应( )破绽( )搓衣服(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明媚 方砖 蚁穴 念叨 绊倒 绞干 耽搁 揉动 绽开 惊惶 亲吻
依偎 拨弄 草丛 画报 停顿 晃动 沉郁 漫长 消逝 挽回 荒凉
搓衣服 缥缈 惆怅 永无休止 翻箱倒柜
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缥缈: 急遽:
惆怅: 消逝:
永无休止:
翻箱倒柜:
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
“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母亲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
。
你觉得“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细读课文,根据提示体会作者是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的。
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感情。
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感情。
(3)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
六、文章主题
《那个星期天》主要讲了母亲答应了“我”在星期天的一次不知道目的地的游玩,可却因为母亲的忙碌而没有实现,就在黄昏与傍晚的间隔中,“我”懂了,什么都懂了,“我”流下了眼泪,不出声地流泪,“我”和母亲拥抱在一起,直至天黑。
七、拓展
1.表示盼望的四字词语:
2.描写人物心理的四字词语:5 .鲁滨逊漂流记
了解作者
丹尼尔笛福,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畜牧( )畜生( )丧命( )奔丧( )停泊( )
湖泊( )简陋( )鲁滨逊( )剔出来( )稍微( )
日晷( )圈养( )处境( )簿记( )栅栏(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恐惧 凄凉 倒霉 书籍 无聊 栅栏 挑剔 袭击 覆盖 寂寞 宴会
控制 剔除 倾覆 忧伤 防御 宽慰 天涯海角 前所未有 书籍
荒无人烟 心平气和 暗无天日 与世隔绝 焉知非福 乱石野草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梗概: 畏惧:
萦系: 凄凉:
天涯海角:
重见天日:
与世隔绝:
心平气和:
焉知非福:
野蛮:
五、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梗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了哪些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鲁滨逊遇到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
没法估算日子
从船上收罗很多东西
砍木头、加工、打桩,建筑所
恐惧沮丧
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文章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梗概部分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他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获救,回到英国。节选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通过这两部分的介绍,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人物形象分析
鲁滨逊:鲁滨逊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地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
八、拓展
描写荒凉景象的词语:
形容意志顽强的四字词语: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了解作者
《骑鹅旅行记》是 (国家)作家 创作的一部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 的童话作品。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藤蔓( )挨饿( )潺潺( )咽喉( )缰绳( )混乱( )头晕目眩( )挣扎( )挣断( )鸡冠( )冠军( )模样( )模糊( )刨虫子(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得意洋洋 无济于事 跃跃欲试 乌合之众 聚精会神 头晕目眩
垂头丧气 九牛二虎之力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无济于事:
乌合之众:
得意洋洋:
垂头丧气:
头晕目眩:
九牛二虎之力:
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课文可以分成五部分,用小标题概括为:变成小人、
、 、被牛教训、 。
牛棚里的牛见了小男孩吼声四起的原因是什么?
男孩跟着雄鹅飞走的原因是什么?
尼尔斯变小后为什么受到小动物们的嘲笑和攻击呢?
文中的尼尔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文章主题
《骑鹅旅行记(节选)》这篇课文是一部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他因为捉弄小精灵,被变成了拇指大小、能通兽语的小人儿。那些曾经被他欺负过的小动物,对着尼尔斯冷嘲热讽,最后尼尔斯骑在家鹅的背上跟一群大雁去长途旅行的故事。
拓展
1、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2、还有数字的六字成语:
7 .汤姆索亚历险记
了解作者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代表作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差错( )差不多( )出差( )积累( )笼子( )
果实累累( )劳累( )寡妇( )褴褛( )笼罩(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呻吟 热切 十全十美 滔滔不绝 祈祷 煞白 衣衫褴褛
欣喜若狂 荒唐 口吻 喧嚷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呻吟: 热切:
十全十美: 滔滔不绝:
祈祷: 煞白:
衣衫褴褛: 欣喜若狂:
五、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 、
等情节。
2、两个孩子失踪后,作者是怎样描写人们悲痛的心情的?
3、两个孩子找到后,作者是怎样描写人们欢喜的心情的?
4、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六、拓展
1、表示高兴的词语:
2、日积月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意思: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意思:
3.连线
《鲁滨逊漂流记》 杰克 伦敦
《金银岛》 路易斯 史蒂文森
《海底两万里》 扬 马特尔
《格列佛游记》 儒勒 凡尔纳
《野性的呼唤》 乔纳森 斯威夫特
《汤姆 索亚历险记》 马克 吐温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丹尼尔 笛福14.文言文二则
了解作者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孟子(约前372 —前289)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二、古文背诵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译文:
注释:1、弈:下棋。2、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之:的。5、善:善于,擅长。6、使:让。7、诲(huì):教导。8、其:其中。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之:弈秋的教导。11、鸿鹄(hóng hú):"鸿"指大雁,"鹄"指天鹅,本文中指天鹅。12、将至:将要到来。13、思:想。14、援:引,拉。15、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16、之:他,指前一个人。17、弗若:不如,比不上。18、矣(yǐ):了。19、为:因为。20、其:他的,指后一个人。21、与:同"欤",读作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22、曰(yuē):说,这里可解释为"答案是"。23、非:不是。24、然:代词,这样。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注释:
1.东:东方。2.游:游历、游学。3.见:看见。4.辩斗:辩论,争论.5.辩:争。6.其:代词,他们。7.故:缘故,原因。8.以:认为。9.始:刚刚,才。10.去:离;距离。11.日中:正午。12.初:刚刚。13.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14.及:到。15.则:就。16.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17.为:是。1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1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20.决:决断,判定,判断。21.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22.孰:谁。23.为:同“谓”,说,认为。24.汝:你。25.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三、课文主题
1.《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述了两个孩子辩斗的过程,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波义尔,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一生贡献很多,他将元素定义为不可分解的物质。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要研究大气热力学和古气象学,他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1912年得到证实。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创始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花圃( ) 溅落( )蚯蚓( )天空( )空地( )
押解( ) 解放( )旋涡( )机械( )搜集 ( )
花蕊( )弓缴( )鸿鹄(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领域 花圃 盐酸 溅落 花蕊 魏国 搜集 蚯蚓 出版 阶段 真理 建树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聊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灵感 机遇 吻合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诞生
病愈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纵观 :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文中的“?”和“!”分别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所举事例中的三个科学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六、文章主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七、拓展
1.描写科学精神的四字词语:
2.描写人有恒心的四字词语:
16.表里的生物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清脆( ) 蟋蟀( )钵子( )三弦( ) 蜇人( )
蝈蝈( )狗吠( )蝎子( )凶恶( )厌恶( )
调整( )调兵( )似地( )似乎( )阻拦( )
天蒙蒙亮( )雾蒙蒙( )铁钉( )钉钉子(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清脆 拦住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唯恐 证实 呈现 恶贯满盈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清脆 : 唯恐:
柔和: 呈现:
和谐: 单调:
五、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我”对表的好奇心是怎样产生的?
2.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样的话”指的是什么话?作者为什么后来不说了呢?
3.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孩子?
。
根据下列情节选出“我”对应的心理活动。
父亲不准“我”动怀表( )“我”看到拨开表盖后的怀表( )
父亲告诉“我”怀表里有小蝎子( )
①感到满足 ②吓了一跳,但是也感到愉快 ③既想动又不敢动
六、文章主题
《表里的生物》叙述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七、拓展
1.与“想”有关的四字词语:
2.描写人物心理的四字词语:
3.与好奇心有关的名言:
(1)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牛顿
(3)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
(4)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一、作者介绍、语文知识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科幻小说,是在已知的科学知识与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做更深人一步的推测,想象未来的科学发展与科技成就的小说。同时,在小说中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科学元素”“人文思考”和“逻辑自治”三要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露脸( )露珠( )憎恶( )屏幕( )屏气凝神(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包括第六单元)
全神贯注 一字一顿 皱皱巴巴 鄙夷不屑 走马观花 自愧不如
声泪俱下 过犹不及 不以为然 赴汤蹈火 围魏救赵 水花四溅
面面俱到 桃李满门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春雨点点
恭恭敬敬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 迫不及待 寂静无人
浅笑盈盈 懵懂天真 无怨无悔 信手拈来 娟秀端庄 语重心长
歪歪扭扭 稚气未脱 四面八方 回味无穷 忐忑不安
四、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本文是一篇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文章的线索是 。
2.文章写出了两个时代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差异,玛琪所在时代的上学地点是 ,老师是 ;书中孩子们的上学地点是 ,老师是 。
3.玛琪有专属的机器老师,还能享受先进的技术,为什么还讨厌学校?
五、文章主题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中,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后,学生上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读书方式的改变,说明科技已经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10.古诗三首
文学常识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 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守行》等。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等。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 其中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墨竹图题诗》等。
二、古诗背诵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注释:①大漠:广大的沙漠。②燕山: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这里比喻边塞。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是月牙③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也称金络头,黄金装饰的马笼头。④踏:走,跑。此处有"策马奔腾"之意。清秋:清爽的秋天。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④.浑:全。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郑燮,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⑤破岩:破裂的岩石。⑥磨:折磨,挫折,磨炼。⑦击:打击。⑧还:仍然⑨任:任凭。⑩尔:你。
三、课文主题
1.《马诗》描绘了苍茫辽阔的边疆画面,赞扬了骏马渴望佩戴贵重的鞍具驰骋疆场的愿望,表现了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表达了诗人对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无人重用的愤懑,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石灰吟》通过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打击的精神。
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马诗》:渴望被重用
1.识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称。
2.写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大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燕山”借指__________.
(2)“似”在这里的读音是( ),意思是( ),它与诗句中的“( )”意思相同。
(3)下列关于“沙如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外的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给人清冷荒凉的感觉。B.沙子本身就像雪一样洁白。
(4)下列对这两句诗的朗读要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速稍慢,重读“沙如雪”“月似钩”,表现“大漠”“燕山”的空旷、清冷。B.语速要快,重读“沙如雪”“月似钩”,表现“大漠”“燕山”的空旷、清冷。
(5)下列关于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
3.抒怀: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金络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骏马套着镶金的马鞍,在秋天里任意驰骋。( )
②这是诗人李贺借马喻人,为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却得不到重用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不平则鸣的感慨。( )
《石灰吟》:一身清白
(1)《石灰吟》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咏物诗。作者处处以________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的节操的决心。
(2)填诗句,并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①( )表明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A.千锤万凿 B.烈火焚烧
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石灰石经历了千万次的锤击才被开凿出来,即使烈火焚烧它,它也一笑而过。B.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
③“烈火焚烧若等闲”不仅是在写烧石灰石,它还象征着( )
A.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B.志士仁人的不满情绪。
尚的节操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清白”既指_______________,又喻指_______________,这是采用了( )的修辞。A.双关 B.比喻 C.拟人
(2)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①( )是作者直抒胸臆,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要留清白在人间
②( )表明诗人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粉骨碎身浑不怕 B.千锤万凿出深山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题目“石灰吟”的意思是赞颂石灰,作者表面上写的是石灰,实际上写的是人。( )
②“千锤万凿”中的“千”“万”是实指,表示锤击了一千次、一万次。 ( )
③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物的特点和人的品格熔铸成一体。( )
《竹石》:坚定顽强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
2.竹子的特点(1)填诗句,并解释词语。
咬定青山___________, 立根原在________________。
①立根:________ ②破岩: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诗人用“千”“万”二字写出了石头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
②诗句中的“风”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 ( )
③这两句诗赞颂了竹子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
拓展
含有“马”字的四字词语:
含有“竹”字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物高尚品格的四字词语: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望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其五》)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了解作者
李星华(1911—1979) 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夹肢窝( ) 夹袄( )夹杂( )火炽( ) 间断( )
被难日( ) 暂时( )押下去( )横肉( )蛮横 ( )
便宜( )便衣( )甘霖( )勉强( )阎罗( )
侦探( )沉着(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幼稚 避免 严峻 啪嚓 瞪眼 僻静 皮靴 魔鬼 苦刑 棉袍 执行 埋头 含糊 局势 轻易 尖锐 残暴 匪徒 法庭 占据 会意 绑架
瞅了瞅 啃东西 恐惧 尖锐 乱蓬蓬 怒气冲冲 一拥而入
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被难: 含糊:
一拥而入:
恐惧: 尖锐:
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作者忘不了哪一天?为什么忘不了?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几件事?
3.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文章主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遇害后情形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七、拓展
1.赞颂革命精神的四字词语:
12.为人民服务
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写作背景: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张思德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他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还照常担负通讯工作,白天生产劳动干了一天活,不顾劳累,在夜里又长距离步行送信,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冬,张思德从南泥湾调回延安。不久,因部队整编,领导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对此,他毫无怨言,服从革命的需要,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张思德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剥削( ) 削皮 )给予( )送给( ) 追悼( )
炊事员( )彻底( )送葬( )
三、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彻底 迁移 泰山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送葬 革命 解放 利益
意义 剥削 兴旺 责任 制度 寄托 哀思 炊事员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精兵简政
四、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五湖四海 :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追悼会:
五、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本文是一篇 。 文章通过悼念 ,讲述了
的道理。
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的句子。
。
怎样才称得上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怎样做?
。
你知道哪些革命先辈的死“重于泰山”?
。
六、文章主题
《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七、拓展
1.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2.与生命意义有关的名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4)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13.金色的鱼钩
一、背景资料介绍
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缝补( )裂缝( )咽下( )呜咽( )咽喉( )
住宿( )一宿( )星宿( )颧骨( )青稞( )
勉强( )收敛( )抽噎( )奄奄一息( )瞻仰( )
二、初读课文听写词语
合不拢眼 无边无涯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目不转睛 昏迷不醒
支吾 宿营 收敛 粗糙 抽噎 弥漫
三、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支吾: 收敛:
喜出望外:
奄奄一息:
四、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1.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说老班长留下的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五、文章主题
《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