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背记手册+中考真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背记手册+中考真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0 10:09: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下列事件中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珍珠港事件
2.(2021年浙江金华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部分)。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是
A.①鸦片战争爆发②甲午战争爆发③一二·九运动
B.①金田起义②武昌起义③九一八事变
C.①洋务运动开始②中华民国成立③卢沟桥事变
D.①《天津条约》签订②黄花岗起义③一·八事变
3.(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2021年连云港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国民抗战
5.(2021年无锡中考真题)歌曲是时代的反映。《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谱写了下列哪一时期的最强音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对下图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①中国抗日战争局部抗战开始 B.②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③打破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D.④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开始
7.(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8.(2020年山东菏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如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9.(2020年山东日照)“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发出这痛感的历史背景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10.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 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1.(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一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一二·九运动
12.(2021年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杨靖宇 D.张学良
13.(2021年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口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条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的爆发
14.(2021年青海中考真题)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材料题
16.(2020年湖南常德节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7.(2020江苏镇江)革命实践铸就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等
材料三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种,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进《精神的力量》
(1)材料一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
(2)材料二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
(3)材料一里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材料二中的万众一心全民抗战,分别对应着材料三所述的哪一具体精神?
18.(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背记手册
(单元概况)
时空线索.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峙,日本乘机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知识建构
1、日本侵华:日本发动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2)全面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谁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什么时间正式建立的?
(1)提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正式建立:1937年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后,9月,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两个战场:抗日战争中存在哪两个战场?他们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的?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敌后战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人民游击战争。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咋样?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单元线索:
一条主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两大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个阶段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三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五次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口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下列事件中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珍珠港事件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这既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A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排除;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C排除;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排除。故选A。
2.(2021年浙江金华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部分)。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是
A.①鸦片战争爆发②甲午战争爆发③一二·九运动
B.①金田起义②武昌起义③九一八事变
C.①洋务运动开始②中华民国成立③卢沟桥事变
D.①《天津条约》签订②黄花岗起义③一·八事变
【答案】B
【详解】1851年金田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B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35年一二·九运动,故A错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故C错误;1858年《天津条约》,1911年黄花岗起义,故D错误。
3.(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题目考查的是东北,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项。故选A。
4.(2021年连云港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国民抗战
【答案】D
【详解】根据“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可知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志,所以有利于激发国民抗战,故选D;ABC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排除。
5.(2021年无锡中考真题)歌曲是时代的反映。《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谱写了下列哪一时期的最强音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台唱》或《抗敌歌》、《松花江上》等: C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AB错误;解放战争属于国共内战,与题不符,D错误。
综上故选C.
6.(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对下图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①中国抗日战争局部抗战开始 B.②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③打破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D.④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开始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②是卢沟桥事变,而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③是台儿庄战役,而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项正确;④是平型关大捷,而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著名歌曲,该歌曲以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寇侵占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盼望收复失地、回到故乡的心情,故选A;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但《松花江上》描绘的东北地区,故排除B;1937年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入侵上海,这与《松花江上》不符,故排除C;1937年日本在北平制造七七事变,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8.(2020年山东菏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如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身为共产党员的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与日寇血战,1940年,在与日寇周旋几昼夜后,孤身一人,弹尽粮绝,最后壮烈牺牲,故A符合题意;赵登禹在北平保卫战中牺牲,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左权在华北反扫荡中牺牲,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2020年山东日照)“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发出这痛感的历史背景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一二 九运动。一二 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
【解答】严峻的形势使得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北平学生发出这痛感的历史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1935年,日本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一二 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推动了“西安事变”爆发。故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二 九运动的知识。
10.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 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D符合题意;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故A不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B不合题意;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与题干无关,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一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详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A排除;井冈山会师发生在国共对峙时期,与“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符,B排除;一二·九运动发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前,D排除。故选择C。
12.(2021年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杨靖宇 D.张学良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张学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 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D正确;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故A错误;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故B错误;杨靖宇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共产党员,故C错误。综上答案D。
13.(2021年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口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条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的爆发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A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4.(2021年青海中考真题)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张·杨对时局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西安事变,故B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都发生在1937年,排除CD。故选B。
15.(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A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的主要目的,排除BCD。故选A。
材料题
16.(2020年湖南常德节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答案】(1)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解析】(1)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东三省沦陷。依据材料一“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还可以归纳出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
(2)依据题干“1936年”和所学可知,当时西安事变爆发。形势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7.(2020江苏镇江)革命实践铸就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等
材料三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种,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进《精神的力量》
(1)材料一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
(2)材料二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
(3)材料一里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材料二中的万众一心全民抗战,分别对应着材料三所述的哪一具体精神?
【答案】(1)历史事件:长征;态度:照抄照搬会议:遵义会议。
(2)事件:九一八事变。主要特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材料一对应的精神:独立自主;材料二对应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解析】
(1)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由材料“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长征记》”,可见“战略转移”反映的是长征。结合所学,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与矛盾,由材料“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可见指遵义会议。
(2)“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特点”,由材料“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得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由材料“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材料一中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由盲从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体现了独立自主精神。材料二中抗日战争期间万众一心全民抗战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18.(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答案】(1)发动武装起义。
(2)战略转移:长征。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背景: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始发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战略转移:根据材料二“第五次‘围剿’”“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长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方面进行回答。
(3)背景:根据材料三中“陕变事起”“1936年12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4)结合材料中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等角度进行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1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备课无忧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在中国惊醒。”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据《参考消息》2020年10月27日报道,从10月26日开始,日本自卫队和美军在冲绳及其周边海域铺开“利剑-21”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日本媒体认为,演习主要为了应对“中国在该地区军事活动的增加”。据称,此次美日军演声势浩大,美国方面出动了来自海军,空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约9000名军人参演。并且还有前段时间在南海进行“大规模伤亡演练”的“里根”号及100架军机。
美日印澳四国同盟
日本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马前卒和帮凶
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了解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的概况。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3、体会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所展现出的抗争精神与爱国情怀。
CONTENTS
学习目标
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日本和中国角度分析)
事变后东北情况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新知讲解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1)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合作探究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看图学史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合作探究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看图学史
东三省沦亡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国家
兵力
日本 关东军
1.9万
中国 东北军
20万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
看图学史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
目的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新课讲授
伪满洲国
图为溥仪“登基”后着元帅装的留影
看图学史
奴化教育
掠夺资源
细菌实验
血腥屠杀中国人民
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看图学史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沦陷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① 借口:制造柳条湖事件; ② 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日本
九一八事变
阶段小结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归纳出蒋介石不抵抗日军的原因。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样《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日本国力强大,抗日会亡国。
把希望寄托于国联,希望联能主持正义。
蒋介石对共产党的仇恨。
合作探究
什么态度?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
是怎么做的呢?
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杨靖宇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新知讲解
播放视频:杨靖宇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长枪队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马队
杨靖宇
看图学史
拓展延伸
九一八事变产生的影响
对中国
2
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起点。
影响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对中国
1
对世界
1931年
1937年
1945年
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开始
卢沟桥事变
全面抗战开始
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
14年抗战
拓展延伸
华北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看图学史
1.华北危机
华北危急!!!
日本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蒋介石拒绝联共抗日,坚持围攻红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看图学史
看图学史
东北三省沦陷
建立伪满洲国
察哈尔
绥远
“华北自治运动”
河北
山西
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日本沿山海关南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收付多伦等地。
(1)
背景
1.华北危机
(2)
概况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本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3)
后果
1.华北危机
新知讲解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①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
平静的书桌了。”
掀起了爱国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看图学史
一二·九运动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影响
性质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2.一二·九运动
爱国救亡运动
看图学史
北京一二·九运动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看图学史
播放视频:一二九学生运动
1、什么是西安事变?(是什么)
2、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为什么)
阅读教材p89-90页内容及课后材料1,回答问题
目标导学三、西安事变
新知讲解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杨虎城
张学良
1.西安事变概况
看图学史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原因 根本
直接
时间 目的 人物 性质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西安事变概况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西安事变概况
国民党
屠杀剿灭
攘外必先安内
西安
事变
合作
抗日
共产党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
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国共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上升
思维导图说内涵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阅读材料分析西安事变的原因。
材料一: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陵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 ,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感召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介石一直坚持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2.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材料研读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西安事变的背景
1.日军: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
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杨个人: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4.蒋介石:
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继续围剿红军;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合作探究
2.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课堂活动
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态度如何?请各小组推选同学上台模仿相关人物接受记者的采访
全国人民
东北军
官兵
西安事变
日本
英美等国
中国
共产党
张学良
杨虎城
国民党
亲日派
国民党
亲英美派
释蒋?
弑蒋?
3.西安事变的影响
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日本、美国、南京方面主张“杀蒋”还是“放蒋”,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你们觉得如何解决对中国有利?
《西安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进行了推道,这份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事态如此发展,将会引起国内、国际时局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是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镇、南京等地记者发回的消息。
材料一 驻东京的记者:日本暗中支持何应钦向西安进兵,企图挑拨中国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从中渔利,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材料二 驻华盛顿的记者:美国白宫因为担心中国国内亲日派会排挤美英在华的势力,他们主张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
材料三 驻南京的记者:南京方面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良,12月16日,亲日派调大军进攻潼关,又派飞机准备轰炸西安。与此同时,有消息说,国民党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将到西安和张、杨谈判。
合作探究
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处置蒋介石呢?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何应钦扩大内战,借机杀掉蒋介石,从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美国担心亲日派掌权会排挤美英在华势力,主张释放蒋介石;
南京方面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良,亲英美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释放蒋介石。
合作探究
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
3.西安事变的影响
国民党亲日派
国民党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
何应钦
蒋介石被扣
主张和解
主张和解
主张取代蒋
宋美龄
看图学史
3.西安事变的影响
播放视频: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放蒋
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
民族利益至上
3.西安事变的影响
合作探究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知识拓展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知识拓展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南京
4.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板书设计
1.(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根据材料“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题目考查的是东北,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项。故选A。
【答案】A
2.(2020年河南)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解析】材料中“国共重新合作”提示本题考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正确选项为B。A选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台儿庄战役为1938年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胜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3.(2020年山东济宁)漫画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图中漫面《看你横行到几时》应创作于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中华民族这只“炸药”要与日本军国主义这只蛮横的“螃蟹”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全民族抗战。C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尚未形成全民族抗战,A错误;北伐战争时期打击对象是北洋军阀,B错误;解放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内战,D错误。综上故选C。
【答案】C
4.(2020年江苏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出兵抗日
D.和平建国
【解析】国共第二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够达成是因为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称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所以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的是出兵抗日,故选C;辛亥革命已经结束了帝制,排除A;国民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军阀,排除B;和平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目标,但并没有实现,排除D。故选C。
【答案】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