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时作业
1.《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
2.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
A.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 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3.“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
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
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
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4.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 )
A.海外移民 B.宣扬国威
C.殖民扩张 D.获取利润
5.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6.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欧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航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8.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 ②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事务 ③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④重新修筑长城加以防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9.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的建立者是( )
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康熙帝
10.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11.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中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
B.“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C.“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
12.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13.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14.明朝的郑和船队常常在东北季风强劲的三月初从江苏太仓出发远洋航行。同时,郑和船队还利用这一时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远航。这表明当时( )
A.中国自然科技水平已领先世界
B.我国的综合国力超越西方
C.国人利用自然的认知水平较高
D.明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
15.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草原地区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评价。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时作业
1.《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其目的是加强君权。故选A项。
2.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
A.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 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答案 C
解析 材料做法并不能真正保障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扩大,排除B项;六部过去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现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C项;朱元璋废中书省后,不存在丞相,故D项错误。
3.“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
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
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
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答案 C
解析 材料“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说明特务机构掌握在宦官魏忠贤的手中,故A项错误;特务并非在监督而是监视官吏,故B项错误;“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表明特务机构沦为宦官专权、排除异己的工具,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宦官专权,故D项错误。
4.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 )
A.海外移民 B.宣扬国威
C.殖民扩张 D.获取利润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故选B项。海外移民是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之一,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A项;殖民扩张是哥伦布远航的主要目的,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了巨大负担,排除D项。
5.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答案 C
解析 明代的倭寇之患曾使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平定倭寇之患的最伟大的意义是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故选C项。A、B、D三项是抗倭的意义,但是不算最伟大的意义,排除。
6.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欧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航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明朝开始,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出现转折,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如葡萄牙1553年侵占我国澳门;中国还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如抗击倭寇的胜利;这一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远航到印度洋沿岸。②③④正确。元朝时期,欧洲已经与我国有了交往,排除①。故选D项。
7.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北部边境的和平安定局面,其原因是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故D项正确。A项与明后期的史实不符,B项属于明中期,C项长城的修缮并未达到阻止蒙古骑兵南下的目的,均排除。
8.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 ②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事务 ③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④重新修筑长城加以防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 B
9.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的建立者是( )
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康熙帝
答案 C
10.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答案 D
11.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中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
B.“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C.“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
答案 B
解析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这是说“批红”权由司礼太监所职掌,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故选B项。“(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主要论述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仅备顾问而已,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主要论述内阁的职责,即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这是黄宗羲评价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2.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入阁的官员初期官位较低,中后期官位较高,故A项错误;内阁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故C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故D项正确。
13.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明朝郑和下西洋注重政治目的,属于朝贡性质的贸易;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方强调航海的“有利可图”的经济目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4.明朝的郑和船队常常在东北季风强劲的三月初从江苏太仓出发远洋航行。同时,郑和船队还利用这一时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远航。这表明当时( )
A.中国自然科技水平已领先世界
B.我国的综合国力超越西方
C.国人利用自然的认知水平较高
D.明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 “常常在东北季风强劲”“利用这一时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说明当时国人利用自然的认知水平较高,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中国,无法得出A、B两项结论;材料是航海技术,不能反映当时的贸易政策,排除D项。
15.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令蒙古、色目人氏和中国人(汉族人)结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汉化和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这一政策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而不是“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D项错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原因之一。第(2)问,材料说的是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对其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结合所学,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草原地区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