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作业
1.法国学者伏尔泰(1694-1778年)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万历年间
答案 B
2.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按谕旨向下传达。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出谋划策 D.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按谕旨向下传达”可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奉旨笔录,上传下达,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并不参与决策,故B、D两项错误;C项是康熙时期南书房入职翰林文人的职权,故排除。
3.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为了整顿文化市场
B.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制造冤狱,破坏社会稳定
D.禁锢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4.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祥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是反抗倭寇对中国的侵略,属于反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台湾,雅克萨反击战是康熙帝反抗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二者均属于反抗外来侵略,②④正确;金是中国境内女真族建立的,岳飞抗金是境内民族之争,属内战,①错误;蒙古建立元朝,南宋文天祥抗元是境内民族之争,属内战,③错误。故选D项。
5.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新疆管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②④正确;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都是对西藏地区的管辖,①③错误。故选D项。
6.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
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
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时期重视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测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主权观念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观念,材料描述的是对中国领土的测绘,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全国性地图的绘制,不是处理边患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测绘技术,排除D项。
7.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朝疆域示意图(如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A.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答案 D
8.清嘉庆四年(1799年),有官员上疏说:“教匪滋扰,始于湖北宜都聂杰人,实自武昌府同知常丹葵苛虐逼迫而起。当教匪齐麟等正法于襄阳,匪徒各皆敛戢。”此处的“教匪”是指( )
A.黄巾军 B.白莲教
C.基督教 D.大顺军
答案 B
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清政府正处于封建社会,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国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①②④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排除③。故选D项。
10.下列有关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完全禁止”表述过于绝对,清朝仅保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①错误;闭关的目的之一是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②正确;③④均为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均正确。故选B项。
11.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
A.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增强了政府的执行能力
D.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答案 D
解析 清朝的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根据材料“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可知,这一机构的设立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故选D项。材料不是从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进行评价,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权力运作过程、政府的执行状况,排除B、C两项。
12.乾隆帝继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B.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C.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D.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 A
解析 清乾隆年间,皇帝怀着整理文化典籍和销毁“反动”书籍的目的进行编纂,这是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故A项正确。《四库全书》属于文化典籍汇编,不能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四库全书》的编纂与科举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并不是弘扬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13.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所示的素材可知,戚继光、顺治帝、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戚继光抗倭、平定三藩叛乱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不但是中央与地方,还包括君权加强,材料没有体现君权加强,不能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C项错误;材料内容显示国家主权的巩固,没有体现出封建社会的危机,D项错误。
14.清廷对于出海贸易颁布了各种限制性法律和条例。对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广东十三行加以控制和垄断。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措施( )
A.导致沿海地区的贫富分化
B.使中国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
C.防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D.促进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说明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故B项正确。严格限制外商活动与贫富分化无关,故A项错误;闭关自守政策一定程度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但不能防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故C项错误;闭关自守政策阻碍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1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他评价的是( )
A.闭关自守政策 B.崇文抑武政策
C.“重本抑末”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是闭关自守政策,A项正确。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的政策,B项错误;“重本抑末”政策与材料“防守和排外的”不符,C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是汉初的政策,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土地与人口变化表
时间(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亩)
1734(雍正) 1.0942 820.35 7.50
1753(乾隆) 1.8368 677.58 3.69
1784(乾隆) 2.8633 700.94 2.45
1812(嘉庆) 3.3370 727.08 2.18
材料二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不断地发生,如乾隆三十九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五十一年有台湾林爽文的起义,乾隆六十年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波及湖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苗民起义,同时湖北发生白莲教起义,等等,但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正式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沿海为通商贸易地点,并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四个海关,主持对外贸易。荷兰最早被批准与广州贸易,随后英、法、丹麦、瑞典也来广州设立商馆。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拓展贸易,与清廷政策发生了矛盾,再加上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民族矛盾的考虑,乾隆二十二年,下诏只保留广东广州一地口岸,历史上称为“一口通商”时期。
(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3)材料三反映清朝前期对外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人口不断增长,人均占有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问题:清朝前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起义不断。
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中央力量强大,所以起义均被镇压。
(3)政策:闭关自守政策。
影响:不能消除外来潜在的威胁,反而加深了隔阂和矛盾,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第(1)问,根据1734-1812年的人口和人均耕地变化概括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不断地发生”及各地起义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大,有能力镇压。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一口通商”可知,是闭关自守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英国东印度公司拓展贸易,与清廷政策发生了矛盾”“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民族矛盾的考虑”等并结合所学回答。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作业
1.法国学者伏尔泰(1694-1778年)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万历年间
2.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按谕旨向下传达。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出谋划策 D.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3.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为了整顿文化市场
B.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制造冤狱,破坏社会稳定
D.禁锢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祥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新疆管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
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
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
7.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朝疆域示意图(如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A.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8.清嘉庆四年(1799年),有官员上疏说:“教匪滋扰,始于湖北宜都聂杰人,实自武昌府同知常丹葵苛虐逼迫而起。当教匪齐麟等正法于襄阳,匪徒各皆敛戢。”此处的“教匪”是指( )
A.黄巾军 B.白莲教
C.基督教 D.大顺军
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有关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
A.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增强了政府的执行能力
D.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12.乾隆帝继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B.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C.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D.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13.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14.清廷对于出海贸易颁布了各种限制性法律和条例。对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广东十三行加以控制和垄断。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措施( )
A.导致沿海地区的贫富分化
B.使中国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
C.防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D.促进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1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他评价的是( )
A.闭关自守政策 B.崇文抑武政策
C.“重本抑末”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土地与人口变化表
时间(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亩)
1734(雍正) 1.0942 820.35 7.50
1753(乾隆) 1.8368 677.58 3.69
1784(乾隆) 2.8633 700.94 2.45
1812(嘉庆) 3.3370 727.08 2.18
材料二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不断地发生,如乾隆三十九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五十一年有台湾林爽文的起义,乾隆六十年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波及湖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苗民起义,同时湖北发生白莲教起义,等等,但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正式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沿海为通商贸易地点,并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四个海关,主持对外贸易。荷兰最早被批准与广州贸易,随后英、法、丹麦、瑞典也来广州设立商馆。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拓展贸易,与清廷政策发生了矛盾,再加上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民族矛盾的考虑,乾隆二十二年,下诏只保留广东广州一地口岸,历史上称为“一口通商”时期。
(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3)材料三反映清朝前期对外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