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时作业
1.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
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2.“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出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手工业者的分化
C.是新式经营方式的表现
D.表明传统经济的瓦解
3.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清军入关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男尊女卑观念 B.反传统的异端思想
C.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
7.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8.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京剧产生。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多剧种融合的产物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9.下图是《锤锚图》,再现了我国古代手工制作船锚的情形,它来自于下列哪一著作( )
A.《本草纲目》 B.《徐霞客游记》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0.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11.下表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土地规模 户数 所占土地比例
1亩以下 69 2.4%
1-10亩 122 43.6%
10-20亩 36 41.4%
20亩以上 6 12.6%
合计 233 100%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2.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追逐白银的风气渐炽。传统的伦理纲常、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这种背景下王阳明开创心学。曾国藩赞其曰:“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以下对于阳明心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市民和工商业者积极代言
B.实现了价值中心的内向转移
C.与程朱理学存在本质区别
D.开“经世致用”的风气之先
1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明清时期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封建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1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5.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 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时作业
1.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
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A项错误;由材料“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只能说明农户重视商业利润,不能说明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出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手工业者的分化
C.是新式经营方式的表现
D.表明传统经济的瓦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在“大户”与“小户”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新式经营方式出现的表现,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家庭手工业,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清军入关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答案 A
解析 徽商众建会馆,说明财力雄厚,故A项正确。徽商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排除C项;清军入关是在16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答案 C
解析 诗中“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体现了“心外无理”“心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观点,而这正是陆王心学的核心内容,故C项正确。
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男尊女卑观念 B.反传统的异端思想
C.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提倡自由恋爱、否定男尊女卑、赞颂变革以及肯定农民起义等多层含义,反映了李贽反传统的叛逆思想,故选B项。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
答案 B
解析 三大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的是程朱理学的空谈,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是对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发展,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尚未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三大思想家反对的是程朱理学的空谈,并非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故D项错误。
7.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文化需求,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说在社会上的地位,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小说的大众化世俗化的特征,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项错误。
8.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京剧产生。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多剧种融合的产物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互相融合的产物,故选A项。京剧后来发展为我国的“国剧”,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支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京剧的形成而非成熟,且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排除D项。
9.下图是《锤锚图》,再现了我国古代手工制作船锚的情形,它来自于下列哪一著作( )
A.《本草纲目》 B.《徐霞客游记》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的工艺学著作,故《锤锚图》载于《天工开物》,C项正确。《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均不会记载手工制船锚情形,故排除A、B、D三项。
10.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答案 B
解析 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形态,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而西方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故选B项。
11.下表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土地规模 户数 所占土地比例
1亩以下 69 2.4%
1-10亩 122 43.6%
10-20亩 36 41.4%
20亩以上 6 12.6%
合计 233 100%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1-10亩农户占43.6%,10-20亩的农户占41.4%,这说明当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较盛行,故A项正确。数据信息是土地占有情况,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效率,也不能体现租佃关系,故B、C两项错误;20亩以上农户占12.6%,说明土地兼并现象相对来说不太严重,故D项错误。
12.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追逐白银的风气渐炽。传统的伦理纲常、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这种背景下王阳明开创心学。曾国藩赞其曰:“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以下对于阳明心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市民和工商业者积极代言
B.实现了价值中心的内向转移
C.与程朱理学存在本质区别
D.开“经世致用”的风气之先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心学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与个人内心的作用,把价值标准化于个人内心之中,实现了价值中心的内向转移,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心学创立的背景之一,但是并不能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为市民和工商业者积极代言,排除A项;心学与理学一样都是儒学的发展,故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排除C项;开“经世致用”风气之先的是顾炎武,排除D项。
1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明清时期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封建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
1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故D项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故A项错误;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5.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 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中国科技此时仍然领先西方,②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奉行闭关政策,并未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的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中外贸易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
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第(1)问,注意设问“积极影响”,不需要分析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一“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得出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结合所学得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一“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得出,明朝中期以后,白银大量流入;根据材料一“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的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放海禁”“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实行‘独口通商’”“集中于粤海关一口”归纳得出,从“海禁”到“四口通商”再到广州“独口通商”。第二小问,紧扣设问“对中国历史发展”,结合所学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