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0 16: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 荀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在学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他的管理理念蕴含着以下哪两个学派的主张
A. 儒家和法家 B. 道家和兵家 C. 道家和儒家 D. 墨家和儒家
下列人物中,与孔子思想最为相似的是()
A. 老子 B. 庄子 C. 孟子 D. 墨子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专制君主的参谋“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土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 儒、道、墨、法 B. 法、儒、道、墨
C. 墨、儒、法、道 D. 法、道、墨、儒
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A.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 商业繁荣局面
历史学者王国维曾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其意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  )
A. 墨家、儒家 B. 法家、道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孟子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这里反映孟子思想的核心是()。
A. 民贵君轻 B. 法治 C. 兼爱 D. 仁政
战国中叶,齐国开办稷下学宫,这里汇集了天下贤士。无论其学术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资历等如何,都可自由发表见解。儒家代表在此最有可能发表的新见解是()
A. 仁者爱人,中央集权 B. 实行仁政,提倡礼治
C. 兼爱非攻,实行法治 D.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儒、道、墨、法四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他们的思想各树一帜,但它们也有不少共同之处,如 ( )
A. 都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 都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 强调和谐,建立大同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用火威猛吓人但人很少被烧伤、水柔顺亲人而人却常常被溺死的现象,说明要用严刑重罚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要以“法”治国。他最有可能是
A. 儒家的孔子 B. 道家的老子 C. 墨家的墨子 D. 法家的韩非子
“百家争鸣”反映应的社会实质是(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使取民怨声四起
C.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D. 一百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主张?这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
(3)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顺其自然--______ ②以法治国--______
③民贵君轻--______ ④兼爱非攻--______
(4)春秋战国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局面。
材料二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①
墨家 墨子 ②
道家 老子 ③
法家 韩非子 ④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
材料三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完整上面的表格
(3)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核心。
(4)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孔子“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学术思想的繁荣。
(1) 写出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

图一墨子 图二孟子 图三韩非子
(3)分别列出材料三中墨子、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 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C.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C正确。
A.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故A错误。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B错误。
D.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C.根据材料“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内容可知,这反映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C正确。
ABD.都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故C正确。
AB.两项是道家代表人物。故AB错误。
D.本项是墨家代表人物。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道家,道家强调无为而治;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指的是法家,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墨家,墨家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儒家思想。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故A正确。
B.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B错误。
C.孟子在治国方面他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百姓,轻徭薄赋。故C错误。
D.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A.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与“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不符。故AC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解析】
A.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度的崩溃”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故A错误。
B.“商鞅变法的作用”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
C.“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兼并战争的后果”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D.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儒家强调统治者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和刑杀;道家主张无为,反对过多的扰民;儒家和道家是为民而鸣.法家思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君主而服务的.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题干反映了孟子对武王讨伐暴君商纣的行为持肯定的态度,并称商纣王为独夫民贼,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故A正确。
BC.韩非主张法治和墨子主张“兼爱”,故排除BC。
D.“仁政”与题干信息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B.结合所学和题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故B正确。
A.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故排除A。
C.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实行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排除C。
D.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故排除D。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
A.结合所学知识,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是法家的思想,故A错误。
B.儒家主张“仁”和“礼”希望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推崇夏朝的政治;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和实行法治,因此,儒、墨、道、法四家学说都有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和实现自己阶层的人生理想的主张,故B正确。
C.追求平等是墨家思想主张,但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C错误。
D.强调和谐,建立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仁、义、信”我们可以得知材料描述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故A正确。
B.墨家思想是j兼爱非攻、反对一切不义战争,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道家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法家思想是法治、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D.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因此要用严刑重罚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要以“法”治国。他最有可能是法家的韩非子,故D正确。
AB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反映应的社会实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15.【答案】(1)出现牛耕;百家争鸣。
(2)儒家;孔子。
(3)①庄子;②韩非;③孟子;④墨子。
(4)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等。
16.【答案】(1)百家争鸣。
(2)①“仁政”、“民贵君轻”;②主张“兼爱”“非攻”;③“无为而治”、辩证思想、顺应自然;④依法治国、中央集权。
(3)儒家;“仁”。
(4)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后人称他为“孔圣人”。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17.【答案】(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2)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如何治理国家。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是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根据材料中“……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可知,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
(3)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材料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