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公开课 课件(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公开课 课件(2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0 04: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又一个秦朝?
王芬








第一章
北周
隋朝
长安
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在书本P2找出隋朝建立的三要素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者。”----赵翼(清)
材料一: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唐】吴兢《贞观政要》
含嘉仓遗址——天下第一粮仓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
581
589

南北朝与隋的政权更替
秦与隋相似点一: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张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李有才的简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
“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初步创立
正式确立
门第
才学
选官标准:
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各阶层带来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⑴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⑵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秦与隋相似点二:都建立了开创性的政治制度。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几句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
A. 创立并且完善于隋唐时期 B. 维护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C.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D








第三章
琼花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中国古代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个中心:
洛阳
两个端点:
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个河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概况
永通邗江
一条
三点
四段
五河
二长
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消极影响: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秦与隋相似点三:都建设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1、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D
C








第四章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
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
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
服兵役、当民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
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
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山东→全国)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秦与隋相似点四:都因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与隋相似点五: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1.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是( )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A

是又一个秦朝这个表述正确吗?
秦VS隋
4.短命、二世而亡:
都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秦17年而亡,隋37年而亡。
3.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2.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1.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秦结束战国 隋结束南北朝的分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隋朝在承袭秦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多的进步。
为什么都能统一?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自学这课内容 论证隋是又一个秦朝这个观点?
即是又不完全是 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