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9 10: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工作通讯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将事实与思考融为一体的写法;
3、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的自信、乐观和理性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将事实与思考融为一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2020年4月4日5时54分,天安门广场,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升至顶端,国歌结束后又缓缓降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用最庄严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那场全民参与的中国抗疫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抗疫,勇敢对抗病魔,终在短短的4个多月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去重温那一段恢弘壮丽的历史。
二、解题。
1.【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工作通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的政策性、指导性较强,要求写出背景、做法、成就、经验、教训,概括好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比典型的报道更详尽,比工作总结要具体生动,富有文、情、理之长。主要特点: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凭借事实,深入分析;生动活泼,讲究文采;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2.【背景介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国。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5月10日新华社播发署名钟华论的文章《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人民日报》于次日全文刊载。
初读文本。
自主阅读,梳理文本,分章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小结:
文章没有按照常见的顺序展开叙述,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带领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文章主体分八节,各有侧重。第一节讲述抗疫斗争的根本保证是党中央的领导,第二节讲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这两节侧重政治层面,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性原因。第三节讲述伟大的民族精神,第四节讲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这两部分侧重精神理念层面,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引领。第五节讲述科学防疫,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手段。第六节讲述抗疫斗争中暴露的短板与不足,侧重反思,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带来的经验教训,这也使报道体现出全面、客观、辩证的立场。第七节叙述抗疫斗争中的国际团结合作,叙述的角度是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体现了全球视野。第八节,强调抗疫斗争的胜利为民族复兴注入蓬勃之力,以历史的纵线为叙述角度。第七、八两节,把我国抗疫斗争置人横向的空间和纵向的时间两个维度上,显示出站位高、格局广的宏大气魄,使报道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四、赏析语言特色。
文章的语言颇为讲究,既善于引用或化用诗文典故、名言警句,也善于凝练整饬睿智的警句、金句,使得文章典雅厚重。试就文章的语言展开赏析,写一篇语言鉴赏札记,不少于200字。
明确:作者在叙述中,善于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尤其是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等富有诗意,给人以厚重感;“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语出古诗,凝练典雅,饱含深情;“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是革命导师的教诲,“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是外国著名作家的评价,“科学的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是科学巨匠的论说,这些名言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团结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等犹如格言,让人印象深刻。
五、合作探究。
结合习总书记的相关讲话精神,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相关评论文章,理解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结合前面五篇文章的学习,探讨: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在内涵上是怎样一脉相承的?
明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团结、真诚合作、致力于民族发展大业的政党。如预见革命的未来,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并提出发展的方向,说明革命领袖高瞻远瞩,有胆识、有魄力、有信心,能够让我们的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长征胜利万岁》中长征精神的体现: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战中的插曲》以小见大,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别了,“不列颠尼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祖国统一的保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以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等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虽然并不直接体现革命者的精神,但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与战争年代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白衣战士、志愿者、岗位坚守者、八方驰援者,他们在疫情期间,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体现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担当意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爱之心,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他们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对民族精神进行了崭新诠释,体现了新时代广大中国人民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
六、课后练笔。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学校将开展以“追寻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期间会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历史进程制作成展板进行展出。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并查阅相关资料,为展板各部分编写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