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1河北张家口怀安期末,1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材料中“洒水清道”的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2.(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农垦、森工中考,5,★☆☆)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自强、民主
3.(2021山东济南济微教育集团月考,19,★★☆)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当时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
A.出国留学深造的青年 B.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C.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青年 D.主张男女平等的青年
4.(2021山东潍坊中考,13,★★★)“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2021广西百色中考,6,★☆☆)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如图)被称为“五月的风”。这是因为 ( )
A.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B.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
C.当时和青岛相关的问题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D.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
7.(2021广东河源紫金期中,27,★★☆)“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
A.五四运动 B.二次革命 C.武昌起义 D.公车上书
8.(2021山东临沂临沭期中改编,21,★★☆)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副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9.(2021四川泸州中考,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10.(2021四川南充中考,4,★☆☆)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11.(2021云南昆明中考,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12.(2021广西百色中考改编,7,★☆☆)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 C.辛亥革命的开始 D.中国同盟会的创建
13.(2021独家原创试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
的奋斗目标是 ( )
A.领导工人运动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14.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
指中共二大 ( )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B.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
15.(2021独家原创试题)右图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中央,塔身为双星并联式的混凝土结构,是1971年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下列有关这次罢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爆发于1923年2月 B.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C.遭到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D.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6分,共55分)
16.(2021云南昭通昭阳期中改编,29,★★☆)(1分)20世纪初,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这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让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
认识?(3分)
材料二 他大声疾呼:“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害,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历程谈谈“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5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4分)
17.(2021河南新乡卫辉期中,2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材料二 吴玉章回忆某次群众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一切反动腐朽的恶势力,都显得那样猥琐渺小,摇摇欲坠…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材料一中的“结果竟是如此之惨”指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群众运动”指什么?这场“群众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具体指的是什么?简要分析得出此结论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6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场“群众运动”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3分)
18.(2021河南三门峡灵宝期中,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游行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上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哪一社会群体。(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对前两问的回答,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6分)
19.(2021独家原创试题)(16分)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上海某校的党员参观了下列两处红色旅游基地,请你参与其中的讨论。
(1)上面两幅图片与一次“开天辟地”的会议有关,请问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这两处红色旅游基地分别位于哪
里?(4分)
(2)这次会议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分别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6分)
(3)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是什么?(2分)
(4)图2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 综合测试卷
1.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民国时期”“启蒙”“孔孟弥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由陈独秀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3.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的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是指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青年.故选C
4.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题材料“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因此题干中的这种状况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6.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1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故C符合题意。
7.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八年即1919年,1919年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爆发,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8.D 阅读分析题干中的对联可知,A、B、C均在这副对联中有所体现,但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故选D
9.C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新的革命斗争”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
10.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题干可获得有效信息,“中华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为1919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1919年,反映中国集体意识觉醒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C
方法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2年是民国元年,公元年=民国年+1911
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2.A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反映了中共一大的召开,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3.B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4.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体现了材料中的“脚踏实地”“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故选C。
15.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袁世凯1916年就已经去世,而京张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于1923年.故选C
16.[答案]:
(1)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前期,他首先提出了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等。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
(1)由材料一中“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陈独秀。第二小问从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等方面回答即可。
(3)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和对新思想的传播方面诠释思想解放。
17.[答案]: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或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依据: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大致意思对即可)
(3)变化:从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得到发展;等。
(4)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民主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列强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据此回答本问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群众运动”指五四运动。第二三小问结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人的国家模式的认同变化是从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这种变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得到发展;等。
(4)本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场“群众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回答五四运动体现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1)宣传马克思主义。
(2)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壮大;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进行回答。
(2)据材料二中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可知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主力转变为工人阶级。
(3)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从这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19.[答案]:
(1)中共一大。图1:上海;图2:浙江嘉兴。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红船精神。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解析]: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遂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此分析并联系所学回答本问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图2体现了红船精神。可从创造性、坚持性、奉献性等方面解读“红船精神”的内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