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春天》精品教学资料包(精品中的超级精品)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的春天》精品教学资料包(精品中的超级精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6 14:43:00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12.济南的冬天
老 舍
济南的冬天
这幅对联说的是
哪个城市的风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风浩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大明湖
大明湖荷花
大明湖烟雨
天下第一泉
——济南趵突泉
珍珠泉
沧园
历下亭
大明湖内的亭前大门上有一副对联: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李清照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
南丰祠
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作者: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北京人
满族
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师范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师。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老舍简介
图: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老舍遗像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便遭受残酷批斗,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而死,终年67岁。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北京老舍故居(老舍纪念馆)
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
老舍故居的
庭院和会客室
院中种一棵柿子树,
因此叫“丹柿小院”。
为纪念老舍,青岛
建有“老舍公园”。
公园内的
老舍塑像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音频朗读
《济南的冬天》视频朗读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
1.济南的天气;(第1自然段)
2.济南的山景;(第2、3、4自然段)
3.济南的水色。(第5自然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阅读“济南的天气”
朗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ěi
是哪儿
作者通过哪三个对比来写济南的天气,填表,说明三者各表现它什么特点。
同谁对比 表现什么特点 为什么对比
北平
无风声
伦敦
热带
响晴
温晴
使济南的冬天的特点鲜明突出
对比的作用:更鲜明突出
猜猜加红色的词语的意思: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晴:
响亮:
非常晴朗。
响,非常,十分。
非常明亮。
这一段用了三个表示“晴朗”的词:
“响晴”“晌亮”“温晴”,这些表示天“晴”的
词有什么区别?
“响晴”是和伦敦相比,突出济南没有雾,天气十分晴朗。
“响亮”形容热带日光“毒”得让人“害怕”。
“温晴”是温暖而晴朗,突出济南晴朗而气候适宜。
程度排序:响亮——响晴——晴朗——晴。
阅读“济南的山景”
朗读第二自然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济南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关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济南南面是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都不高,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这特殊的地形,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如图)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拟人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可爱,也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可爱”,也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可以换成“安静”吗?
为什么?
不可。
“安适”不但安静,还舒适。
朗读,注意加红色的字: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zhuó
zháo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先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再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就不希望别的了!
反问句表达效果好,因为语气更肯定。
朗读第三段,注意加红色的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lòu
báo
lòu
指出第三段的比喻句
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女护士
这些句子运用比喻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含有喜爱之情。
下列喻体的本体是什么?
1.白花
2.日本看护妇
3.银边
4.带水纹的花衣
白雪
顶着白雪的矮松
白雪覆盖的山尖
雪与草相间的山坡
指出第三段的拟人句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些拟人句含有什么感情?
——喜爱之情。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这几个“儿”字不可去掉?为什么?
词语“儿化”,不但音韵动听,还表达喜爱、亲切之情。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
第三段的描写都围绕着一个字,什么字(从文中找)?

第三自然段按什么顺序描绘雪后山景?请把标志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朗读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好在哪里?
“卧”字用来写村庄和雪,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把村庄比喻成水墨画有什么好处?
准确,生动形象。
突出山色之美——如诗如画。
可否比喻成油画、水粉画……。
归纳:第2、3、4自然段都是写山色,它们各有什么侧重?
2——阳光照耀的山色;
3——小雪覆盖的山色;
4——卧有村庄的山色。
阅读“济南的水色”
朗读,注意加红色的字: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zǎo
zhù
chéng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贮蓄”是什么意思?
(或给它找个同义词)
储蓄,积蓄。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是什么意思?
灵活而透明。
左图像不像“空灵的蓝水晶”?
用一两个字概括:
济南的水色有哪两个特点?
暖(不但不结冰,倒反冒着点热气)
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绿”是不是水的特点?
不,绿的是水草。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考考你的知识面:济南的水为什么会冒热气?
济南的水全都是泉水,来自地下深层,冬天温度明显高于气温,和冷空气一接触,便雾化为“热气”上升。
这一段突出地运用了
哪两种修辞方法?
拟人: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比喻: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
这些比喻和拟人句起到什么作用?
比喻使之生动形象;
拟人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了水色的美丽、可爱;
也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归纳 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济南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镶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 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1.济南的天气;
2.济南的山景;
3.济南的水色。
有别的讲法吗?
  “1”只写了外界环境,属客观介绍,比较平淡,也没什么感情。
 “2”又生动又形象,还写了内心感受,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1” 属客观介绍,没什么感情,也不生动形象。
——“2” 将其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的灵性,而且抒发了对济南山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仔细揣摩下面几个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
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和雪,仿佛是写活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
生动形象地突出“绿”的美丽、可爱。
填空,体会本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  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  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  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    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唤醒



不忍得
你觉得哪些句子饱含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找出来反复读一读。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续:
6.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9.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
本文与《春》有些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散文。
都以写景为主。
都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
条理性都很强。
……
这些相同之处中,你觉得从对你的影响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师意见:
最重要的是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居易: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仿写练习
写一段话,将黑板、课本、作业本、钢笔等学习用品拟人化。
仿写练习:写一组比喻句
例如:班级、老师、同学各像(是)什么?
假如你家是一个“国”,那么父母和你各是什么角色?
说写练习:家乡的冬天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注意: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课外活动
网上搜索下载:
老舍
济南 大明湖 趵突泉
中央电视台《历史文化名城》节目
济南
(点击进入视频)
影视语文学习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 《济南的冬天》同步精品练习
第一部分:
1.老舍原名 ,字舍予,作家,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济南( ) 着落( ) 发jì( ) chéng清( )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8分)
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宝地:
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摇篮:
⑶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⑷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精神:
4.分析下列句子的本体和喻体,说说这个句子的含义:(5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空灵的蓝水晶。
本体:
喻体:
含义:
5.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请把下面作者所描写的景象与他所联想到的内容用直线连结起来:(8分)
济南冬天的温暖 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树尖顶着白雪的矮松 如同一张小水墨画
远眺济南山坡雪后的远景 好像日本看护妇
水和天空的清亮 放在小摇篮里的婴儿
6.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句中词语好在哪里:(4分)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
7.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标准摘录文中的句子:(6分)
⑴精妙的遣词: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
⑵优美的句子:如,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昌。
⑶口语化的语言:如,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8.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8分)
⑴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⑶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
⑷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第二部分:
(一)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9、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
10、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2分)
11、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2分)
1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3、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4分)
(二)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⑴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⑵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一百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⑶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冬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 “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 “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 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⑷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 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 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 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⑸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会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⑹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4.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人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
15.本文运用了 、 、 等表达方式。(4分)
16.“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⑴盛情邀请 ⑵盛况空前
A、人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巳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17.第⑶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2分)
18.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 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19.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2分)
20.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 “我”会说些什么 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像,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有创见的加分)(2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21、你喜欢雪吗?雪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状态?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段关于雪的描写文字,其中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
《济南的冬天》答案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2.jǐ zhuó 髻 澄 3.⑴指济南冬天不刮风,有太阳,但不毒。温暖晴朗,非常难得。⑵指济南周围的山所起到的作用,围护着济南。⑶这里指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给人的美好感受,感到慈善。⑷这里是形容水藻绿的程度。(意近即可) 4.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空灵的蓝水晶;突出天清亮、晴朗,生动形象。 5.略 6.赋予了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意近即可) 7.略 8.⑴拟人⑵拟人,比喻⑶拟人⑷拟人 9.冬天;秋天 10.温柔多情;甜美 11.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12.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 13.原句子是反问名,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14.C 15.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6.BA 17.热情、激动(意近即可) 18.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 19.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其他符合要求也可) 20.略(只要围绕文章中心,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有创见的,即内容或表达特别突出的,酌情加1—2分) 21.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12.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12.济南的冬天
老 舍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这幅对联说的是哪个城市的风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风浩
济南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大明湖(图片欣赏)
大明湖荷花(图片欣赏)
大明湖烟雨(图片欣赏)
天下第一泉——济南趵突泉(图片欣赏)
珍珠泉(图片欣赏)
沧园(图片欣赏)
大明湖内的亭前大门上有一副对联: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图片欣赏)
历下亭(图片欣赏)
李清照纪念馆(图片欣赏)
辛弃疾纪念馆(图片欣赏)
南丰祠(图片欣赏)
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图片欣赏)
作者: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老舍简介
图: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师范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师。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老舍遗像(图片)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便遭受残酷批斗,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而死,终年67岁。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北京老舍故居(老舍纪念馆)——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
老舍故居的庭院和会客室(图片)
院中种一棵柿子树,因此叫“丹柿小院”。(图片)
为纪念老舍,青岛建有“老舍公园”。
公园内的老舍塑像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音频朗读
《济南的冬天》视频朗读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
1.济南的天气;(第1自然段)
2.济南的山景;(第2、3、4自然段)
3.济南的水色。(第5自然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阅读“济南的天气”
朗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是哪儿)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děi)算个宝地。
作者通过哪三个对比来写济南的天气,填表,说明三者各表现它什么特点。
同谁对比 表现什么特点 为什么对比
北平 无风声 使济南的冬天的特点鲜明突出。
伦敦 响晴
热带 温晴
对比的作用:更鲜明突出
猜猜加红色的词语的意思: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晴:非常晴朗。
响,非常,十分。
响亮:非常明亮。
这一段用了三个表示“晴朗”的词:“响晴”“晌亮”“温晴”,这些表示天“晴”的
词有什么区别?
——“响晴”是和伦敦相比,突出济南没有雾,天气十分晴朗。
——“响亮”形容热带日光“毒”得让人“害怕”。
——“温晴”是温暖而晴朗,突出济南晴朗而气候适宜。
——程度排序:响亮——响晴——晴朗——晴。
阅读“济南的山景”
朗读第二自然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济南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关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济南南面是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都不高,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这特殊的地形,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如图)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拟人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可爱,也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可爱”,也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安适”可以换成“安静”吗?为什么?
——不可。
——“安适”不但安静,还舒适。
朗读,注意加红色的字: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uó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zháo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先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再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就不希望别的了!
——反问句表达效果好,因为语气更肯定。
朗读第三段,注意加红色的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lòu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báo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lòu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指出第三段的比喻句
1、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女护士)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3、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些句子运用比喻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含有喜爱之情。
下列喻体的本体是什么?(看谁语言最准确)
1.白花——白雪
2.日本看护妇——顶着白雪的矮松
3.银边——白雪覆盖的山尖
4.带水纹的花衣——雪与草相间的山坡
指出第三段的拟人句
1.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3.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 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些拟人句含有什么感情?
——喜爱之情。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这几个“儿”字不可去掉?为什么?
——词语“儿化”,不但音韵动听,还表达喜爱、亲切之情。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
第三段的描写都围绕着一个字,什么字(从文中找)?

第三自然段按什么顺序描绘雪后山景?请把标志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朗读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好在哪里?
——“卧”字用来写村庄和雪,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把村庄比喻成水墨画有什么好处?
——准确,生动形象。
——突出山色之美——如诗如画。
——可否比喻成油画、水粉画……。
归纳:第2、3、4自然段都是写山色,它们各有什么侧重?
2——阳光照耀的山色;(总览)
3——小雪覆盖的山色;(近看)
4——卧有村庄的山色。(远望)
阅读“济南的水色”
朗读,注意加红色的字: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zǎo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ché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贮蓄”是什么意思?
(或给它找个同义词)
——储蓄,积蓄。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是什么意思?
——灵活而透明。
左图像不像“空灵的蓝水晶”?
用一两个字概括:济南的水色有哪两个特点?
——暖(不但不结冰,倒反冒着点热气)
——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绿”是不是水的特点?
——不,绿的是水草。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考考你的知识面:济南的水为什么会冒热气?
济南的水全都是泉水,来自地下深层,冬天温度明显高于气温,和冷空气一接触,便雾化为“热气”上升。
这一段突出地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拟人: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比喻: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
这些比喻和拟人句起到什么作用?
——比喻使之生动形象;
——拟人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了水色的美丽、可爱;
——也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归纳 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济南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镶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 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1.济南的天气;
2.济南的山景;
3.济南的水色。
有别的讲法吗?
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1”只写了外界环境,属客观介绍,比较平淡,也没什么感情。
——“2”又生动又形象,还写了内心感受,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 属客观介绍,没什么感情,也不生动形象。
——“2” 将其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的灵性,而且抒发了对济南山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仔细揣摩下面几个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和雪,仿佛是写活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
——生动形象地突出“绿”的美丽、可爱。
填空,体会本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你觉得哪些句子饱含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找出来反复读一读。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3、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4、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5、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续:
6.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9.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
本文与《春》有些什么相同之处
1、都是散文。
2、都以写景为主。
3、都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4、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
5、条理性都很强。……
这些相同之处中,你觉得从对你的影响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师意见:
——最重要的是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居易: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仿写练习:看谁写得生动有趣。
写一段话,将黑板、课本、作业本、钢笔等学习用品拟人化。
仿写练习:写一组比喻句:看谁富有创造力。
例如:班级、老师、同学各像(是)什么?
假如你家是一个“国”,那么父母和你各是什么角色?
说写练习:家乡的冬天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注意: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课外活动
网上搜索下载:
老舍
济南 大明湖 趵突泉
影视语文学习
中央电视台《历史文化名城》节目
济南
(点击进入视频)
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 《济南的冬天》教师教学用书
课文研讨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练习说明
一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 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要让学生找出要讲的几个方面和精彩片断;最后是复述,复述时可先参照课文在心里默述,待熟练之后再口头复述。要考虑到“给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这一特定语境。
二 (题略)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了解和运用知识,又揣摩语言的题目,引导学生借助题干的知识,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三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
宜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如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散读等。在阅读时可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 为什么
3.课文在写法上与《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深入理解
本文可作重点赏析的地方较多,如观察角度的选择与变化: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描写角度。有的是处在观察对象的下面,从下面仰看上方。如课文第5段“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吧……”有的处在观察对象的上方,从上面俯瞰下来,如课文第2段。有的是对描写的对象,一部分一部分详细观察,然后层层铺写,或突出某一部分加以描写,如课文第3、5段;还有随作者立足点的变化,描写所见的景象,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移步换景”。又如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调配、结构的安排、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情景交融的特点,都可作为重点来赏析。当然在赏析过程中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集中赏析几个重点语段,以收见微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赏析时,一定要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把注意力放在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这些上面。
三、比较阅读
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作些提示: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绝不是东一个比喻、西一个拟人,外加些华丽的词藻堆积成的。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哪一篇不是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的呢 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可作一些比较,看看下边各组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四、拓展练习
以《……的冬天》或《……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二、《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三、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四、《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 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 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五、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 (陆军)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 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 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六、《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张炼强)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 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 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 《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